“坐飞机不是很快嘛!今后你们还让不让我坐呀?”
1967年,当毛主席的专机稳稳降落到上海后,毛主席高兴地问身边的人。然而,这一次自1958年以后,毛主席仅有的一次坐飞机经历,也成了毛主席此生最后一次坐飞机。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在给周总理的信中,就提到了建立空军的必要性,只不过当时是出于战备需要,决定由刘亚楼牵头组建空军,选派三四百人赴苏联学习,同时购买飞机组成空军攻击部队。
在与苏联方面沟通之后,刘亚楼作为代表,前往苏联争取援助。毛主席在得知苏联的积极态度后,指示一年内建立空军部队,协同渡海作战解放台湾。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刘亚楼和苏联方面多次会谈,最终确定了援助计划,并得到了斯大林的批准。
1950年前后,七所航校正式开学,同时原军委航空局撤销,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根据刘亚楼提出的“在陆军基础上建立空军”的思想,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陆军先后成建制调给空军师级机关12个、团级机关49个。
朝鲜战争爆发后,刚刚建成的人民空军部队正式亮相。由于实际经验不足,人民空军在参战初期,很容易陷入不利地位,经过刘亚楼对空战战术调整,年轻的人民空军开始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崭露头角。
截止朝鲜战争结束,人民空军击落美军飞机330架、击伤95架。同时人民空军在战火中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了28个师70个团,拥有各种型号的飞机3000余架。
朝鲜战争过后,人民解放军投入到东南沿海的军事斗争中。在解放一江山岛、大陈岛等战役中,海陆空三军相互配合,给国民党军队予以重创,牢牢控制住了一江山岛、大陈岛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1956年,毛主席南下视察广州之际,决定乘飞机前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年轻的中国空军。为此,刘亚楼选择了当时安全性能较好的“里-2”型飞机,并安排经验丰富的胡萍担任飞行员。
这一天,国内所有的飞机一律停飞,沿途所有的气象、导航设备都在给毛主席保驾护航。
飞行了将近8个小时,毛主席终于抵达广州。下飞机之后,毛主席高兴地发表了一句感慨:“还是飞机这东西好,飞的快,当天就到了广州,我们就是要有自己的飞机才行。”
结束广州的工作后,毛主席继续乘坐飞机返回北京。飞到河北衡水上空时,飞行员发现航线上出现了雷雨云区。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飞行员当即决定改变航向,绕飞躲开雷雨云区。
这一突然的变故,让整个航程的时间增加了半个多小时,再加上强大的雷电干扰,地面一直联络不到飞机。坐镇塔台的刘亚楼发现呼叫不到毛主席的飞机后,急得如坐针毡。
就在刘亚楼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毛主席坐在飞机上仍专注地批阅文件,剧烈的颠簸也被毛主席笑称为“坐摇篮”。
当飞机缓缓降落在机场的时候,刘亚楼飞也似地从塔台跑向停机坪,还没等毛主席走出飞机,他就已经站在了机舱门口。毛主席走下飞机后,握着刘亚楼的手同他开玩笑:
“你还骗我说空军没有好的驾驶员,这下我可揭穿你的鬼把戏了。”
自从这一次毛主席空中历险之后,中央对于毛主席乘坐飞机就进行了严格控制,再加上毛主席外出视察乘坐火车更加方便,因此毛主席之后外出视察,还是乘坐火车居多,但毛主席对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关心却丝毫没有减少。
1958年,毛主席趁着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间隙,乘专机前往沈阳视察。一下飞机,毛主席就提出要去飞机发动机制造厂看看。当地领导考虑毛主席舟车劳顿,便“撒谎”说工人们已经都下班了,结果毛主席却反问道:
“现在的工厂不都是‘三班倒’吗?”
在毛主席的坚持下,当地领导只得陪同前往。第二天一早,毛主席又前往沈飞视察。看到一架正在组装的飞机,毛主席还登上工作梯观看了内部结构,听取工作人员关于飞机具体情况的汇报。
在机身装备车间生产现场,毛主席和满手油污的工人紧紧握手,还拿起工人们使用的风钻掂了掂,说“要是再轻一点就好了”。结束视察前,毛主席特意摸了摸厂房的暖气,问工人们冷不冷。
这一次视察后不久,毛主席又连续两次亲临北京航空工业展,对我国自行设计的飞机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当现场的工作人员将中国自行设计的飞机的模型送给毛主席时,毛主席欣然接受,还关切地询问了这种飞机的性能和数据:
“中国要自己设计飞机,要有自己的飞机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