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去世时3位上将亲自扶灵,上万群众为其送行,省委为她抚养儿子

红色风云录 2024-12-20 09:11:59

1956年,邱一涵在南京病逝。追悼会上,上万名群众前来参加,年长者悲呼着大姐,年轻人哭喊着妈妈。除了省委书记和省长,还有三位开国上将亲自执绋,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为她送行。

邱一涵究竟是什么人,能够在逝世后受到如此高的待遇?

1907年邱一涵在湖南平江出生,父亲是平江早期中共党员,哥哥是著名烈士邱炳。出生在这样的革命家庭,邱一涵注定也要走上革命道路。

在邱一涵19岁的时候,恰好大革命进入高潮,邱一涵积极响应号召,加入了共青团。结果平江暴动之后,邱一涵的父亲被抓,两个堂哥牺牲,哥哥邱炳侥幸逃脱不知去向。

自此,邱一涵离开了家庭,与工农武装一起四处转战,先在队伍里当文书,之后又去做组织工作。

1929年,邱一涵见到了湘鄂赣特委宣传部长袁国平。袁国平见邱一涵腰上挎着驳壳枪,飒爽英姿,心中顿时一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两个人被对方深深吸引,很快便结为了伉俪。

红三军团成立后,袁国平调任政治部主任,邱一涵随他一同上任,协助他处理军团事务。部队打下长沙之后,袁国平在邱一涵的协助下,创办了《红军日报》,11天时间就出版了六期。

在长沙期间,袁国平和邱一涵还见到了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并劝她尽快离开长沙。杨开慧表示组织上没有让她离开,毛主席也没有叫她去,坚持自己要留下来。

原本袁国平准备向组织上反映,尽快对杨开慧做出安排,结果还没来得及,何健就对长沙城发起反攻,未能安排杨开慧顺利撤离,成了袁国平和邱一涵夫妇的一大遗憾。

在反“围剿”战斗中,邱一涵右手不幸负伤致残,她就开始练习用左手使枪、写字。1932年,邱一涵经组织同意进入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留在学校做教员工作。长征开始后,邱一涵成为红一军团30名女同志之一。

在翻越雪山的时候,由于邱一涵裹过小脚,走起路来很是艰难。在一次倒在雪地上以后,邱一涵挣扎着怎么都爬不起来,幸好袁国平和警卫员路过,才把她拉起来,让她拉着马尾巴爬过了雪山。

而当时袁国平的马背上驮着的伤员,正是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唐亮将军。

长征胜利之后,邱一涵跟随袁国平进入红军大学工作,后来又参与筹建陇东革命根据地,成了陇东第一任高级女干部。新四军成立不久,邱一涵又随袁国平来到新四军军部工作。

1939年,国民党反动派开始散布关于新四军的谣言,袁国平奉周恩来的命令前去与国民党谈判。当时邱一涵已经怀孕八个月,袁国平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便交待邱一涵,无论生下是男孩女孩,都叫“浣郎”,学名“振威”。

当然袁国平此次一去舌战群儒,胜利归来,同时也迎来了儿子袁振威的出生。由于局势紧张,袁振威出生八个月就被送回了湖南老家,交给奶奶抚养。谁都没想到,这一别居然成了袁国平父子的永别,而邱一涵再见到儿子已经是6年以后。

1941年,袁国平在皖南事变中牺牲,提前撤离的邱一涵得知噩耗后泪如雨下。彭雪枫为了排解邱一涵心中的痛苦,将她调去抗大四分校工作,并嘱咐自己的妻子好好安慰邱一涵。

抗战胜利后,邱一涵因癌症到上海接受治疗,休养期间兼做地下工作。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儿子袁振威被接到了上海与她团聚。1948年,邱一涵奉命北上前往大连工作,每当儿子问起父亲的时候,邱一涵就会告诉他,爸爸在前方打仗,在部队做炊事员。

后来袁振威进入干部子弟小学上学,由于父亲是炊事员而遭到同学们的讥笑,回到家后气得扑在母亲怀里痛哭。邱一涵开导儿子,炊事员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当炊事员同样光荣。

之后,邱一涵为儿子办理的转学,让他上普通的学校,和老百姓的孩子在一起。

1949年南京解放后,邱一涵转业到南京市委工作,结果由于工作繁忙,邱一涵癌症复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邱一涵还在关心着同志们,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前来看望自己的战友说的:“你的工作问题解决了吗?”

邱一涵逝世后,江渭清承担起抚养袁振威的责任。袁振威继承了父母亲的遗志,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默默在海军装备系统工作了20年。尽管研究成果颇丰,但由于保密性较强,袁振威的荣誉接近空白。

1986年,袁振威调海军指挥学院担任教员,年近半百转行,袁振威在父母亲精神的激励下,很快从外行变成了内行。晚年的袁振威仍日夜操劳,为培养海上作战指挥人才倾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0 阅读:1

红色风云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