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满门抄斩,为什么不偷偷逃走,而是乖乖等着被砍头?

边白说文史 2025-01-07 13:50:02

古代人犯了重罪,会被皇帝下令满门抄斩,“抄”就是查抄家产,“斩”就是全家斩首,一家老小全部押赴刑场,那么,在满门抄斩前可以偷偷跑路吗?毕竟古代不像现代这么发达,有各种核查身份的手段,跑到穷乡僻壤或者深山老林,是不是就能保住性命?

古人也不傻,人命关天的时候,如果能跑自然都会跑,既然不跑肯定是跑不了,官府有的是手段防止犯人逃跑,想要当漏网之鱼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有万分之一的概率逃跑成功,能不能活下来也是个未知数。

满门抄斩前为何不逃

蝼蚁尚且偷生,活人谁不怕死?

那么古人在被满门抄斩前为什么不逃呢?

答案是根本逃不掉。

首先,犯人不会提前知道自家要被满门抄斩,其次,就算犯人有预感想提前打探消息,也不会有人告诉他们。

这里要了解下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古代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传递消息主要靠驿站,皇帝的命令发出以后,需要邮差快马加鞭送往各地官府,然后再由地方官府对外发布,一些重要信息的传递是十分严密的,半路上不会被任何人知晓。

所以很多时候,事发前一家人毫无察觉,等官差上门拿人的时候才知道被判了满门抄斩,这时候想要在官差眼皮子底下逃跑,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果犯人预感朝廷要治自己的罪,能不能贿赂官府提前获得消息呢?又或者被逮捕的时候求对方行个方便,让一家老小逃出生天?也有可能,但是机会渺茫,要知道被满门抄斩的都是重犯,都是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牵连甚广,这种人躲还来不及,有几个当官的会拿自己的乌纱帽做赌注,帮助犯人逃跑?

退一万步讲,就算侥幸逃脱逮捕,想要逃到别的地方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古代有个东西叫作“路引”,是古人去往别处的凭证,没有这个东西,别说逃到天涯海角,想要离开居住地都是痴人作梦。

举个例子,大明律有严格规定:“离家百里者,需持路引”。如果在经过关卡时被发现没有携带路引证明,普通老百姓会被判处“私渡关津罪”,士兵会被视为逃兵,直接军法处置。

那么,逃跑之前能不能花钱办个路引呢?

难!

先不说有没有人敢给你办,就算想办,路引的办理手续十分复杂,需要提供本人姓名、籍贯、年龄等详细信息,然后由所在地的里长提出申请,请州县官府复核,申请环节众多且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路引就办不下来。

那么,能不能借或者偷别人的路引呢?

古代又没有照片,还能知道本人长什么样?

别说,还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路引的管理也越发严格和完善,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办理路引的人不只要提供个人信息,还要提供父母家人的信息,甚至还需要详细说明本人面部特征和体型特征,比如脸上有没有痣?痣在什么位置?长脸还是圆脸?身上有没有疤?疤在什么地方?身高多少?胖还是瘦?官差查验路引,很快就能知道是不是本人。

可见古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我们能想到的问题,古人都能想到,并且制定了完善的防范措施,犯人想要逃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其提心吊胆折腾一番再被砍头,如果老老实实地被去刑场一日游。

当然,也不能排除偶然事件,真的有某个犯人祖坟冒青烟逃脱成功了,但也并非万事大吉,等待他的很可能是更加残酷的现实。

侥幸逃脱以后会怎样

如果犯人运气爆棚逃过一劫,通常会有四个去处,分别是:逃到亲戚家避难、逃到深山老林、逃到寺庙当和尚、逃到山上当土匪。这四个去处看似还行,实际上每一条都是死路,十个人里有九个半都走不通。

首先是逃到亲戚家避难,官府发现犯人逃跑后会立即展开搜捕,亲戚是重点监控对象,稍有异常立刻逮捕审讯,官府的大牢易进难出,不招出点东西就别想出来。而且古代施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百户为一里,甲和里都有专人管理,只要管辖范围内出现任何问题,先拿直接负责人问罪,再一级一级向上追责,相关人谁都逃不掉。

另外,古代人员流动性小,每个地方的人员基本是固定的,哪天突然来了陌人生,很快就会被发现,根本藏无可藏。再说犯人亲戚,得多亲密的关系才愿意冒着全家被连坐的风险包庇他人?

其次是逃到深山老林,古往今来,这是很多犯人的首选,千万不要以为逃到那里就万事大吉了,深山老林也并非活路。民以食为天,吃是最大的问题,山林里没有粮食,有钱没处花,一天两天可以吃野果充饥,但野果不能天天有,时间久了也只有饿死的份儿。

而且深山老林环境复杂、危险重重,各种猛兽虎视眈眈,蛇虫鼠蚁昼夜侵扰,被老虎盯上或者被毒蛇咬了可不是开玩笑,得时刻保持警惕,否则也会有性命之忧。一个没有任何丛林生存经验的人,在深山里很难存活一个月。

再就是逃到寺庙当和尚,在一些古代话本中有这种情况,逃犯无处可逃,最后逃到寺庙里落发为僧,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但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僧人也并非法外之人,官府也有严格的管理办法,所有僧人都有身份证明,想要入寺修行要有度牒,没有度牒哪个寺庙都不敢收留,哪里也去不了,在各个关卡就会被官差逮捕,所以这条路也走不通。

最后一条路是逃到山上当土匪,也就是俗称的“落草为寇”,不过山贼土匪也有门槛,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首先老弱妇孺被排除在外,即便投靠土匪,最后的结局可能比砍头还可怕。

年富力壮的犯人倒是有机会被收留,但是要知道山匪都是亡命之徒,没有任何恻隐之心,你敢拿刀砍人吗?你不砍人,山匪就要砍你,你死心塌地当山匪,指不定哪天就会被官府逮捕,最终依然难逃一死。

综上所述,四条路都走不通,就算在被判处满门抄斩后侥幸逃脱,除了乖乖等死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无论是落草为寇还是躲入深山都难逃一死,不过是早死晚死的问题。

古代有谁被满门抄斩

历史上被满门抄斩的人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有四位,分别是秦朝的李斯和赵高、汉朝的韩信、明朝的方孝孺。这几人何止是满门抄斩,就连三族、九族都受到牵连。

李斯和赵高都是辅佐秦二世登基的大功臣,这两人之间明争暗斗不断,最终赵高胜出,李斯沦为阶下囚,最后被施以车裂之刑。

李斯死后,三族被灭,所谓“三族”就是父族、母族和子族,“夷三族”就是把三族全部抄斩,这是一种重刑,也是一种警示,任何人在违法犯罪前都要好好想想,搞不好就是满门尽灭的结局。同样,很多人为了防止牵连自身,也会阻止亲人犯下满门抄斩的重罪,有时也会主动举报,争取戴罪立功。

赵高杀害李斯后没几年,自己也步了他的后尘,被子婴判处“夷三族”,由于赵高没有子嗣,最后被夷的是父族、母族和妻族。

随着历史的发展,“夷三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范围越来越广,出现了“夷五族”“夷七族”“夷九族”等,“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和妻族二,父族四就是向上数四代、向下数四代,总共八代人,还包括外嫁的女儿婆家,母族三是指外祖家、外祖母娘家和姨母婆家,妻族二是指妻子的父族和母族,这一圈算下来,死亡成百上千,“夷九族”是比凌迟、五马分尸更可怕的刑罚。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方孝孺被判了“夷十族”。靖难之役时,朱棣命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非但不从,还当众暗示朱棣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惹得朱棣大怒,将他裂于街市。

方孝孺死后,朱棣还不解气,又下令诛灭他的十族,把他的学生也算作一族,全部抓起来砍头。方孝孺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夷十族”的人。

写在最后

所以,在古代被判处满门抄斩,基本上一家老小就等于没了生路,不是不想逃,而是根本没法逃,逃跑的结果比不逃的结果更可怕。当然也不用害怕,并非人人都有“资格”被满门抄斩,古代也有十分完善的法律条令,一般犯了罪都会依法判刑,不会一上来就抄家灭族。

现在来看,满门抄斩是一种极其不合理的刑罚,会牵连很多无辜的人,但是在封建皇权制度下,却是一种有效地震慑手段。

0 阅读:13
边白说文史

边白说文史

世间有情也有爱,说文化,看历史,观百态,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