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激战正酣,白崇禧手握25万雄兵,为何按兵不动坐视兵败

文青说历史 2024-03-30 05:11:22

淮海战役是我国解放战争史上一场关系国家前途的战略决战,对国共双方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场战役如果我军取得胜利,根据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构想,国民党在长江以南的统治将彻底动摇。如果国军取得胜利,解放军统一全国的步伐将会极大地放缓。

战役前夕,国共双方都清楚知道此次战役的关键。蒋介石眼看郑州、开封相继丢失,中原战局日益严重,意识到接下来的淮海战役(国军方面称徐蚌会战),我军部署在中原战场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有联合作战的可能。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蒋介石也计划将原来的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合并,统一指挥中原的上百万国军部队,并打算由白崇禧担任这个国防部指挥所的总指挥一职,指挥部就设在蚌埠前线。

如果这个计划能够能够实施,国军在淮海战役中可以调动的兵力将达到百万,对比我军的兵力优势将更加明显。白崇禧是一位典型的职业军人,自然很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命,会上进行讨论时,白崇禧当即对战役进行了部署,表示要让隶属华中“剿总”的桂系第三兵团和土木系黄维第十二兵团东进牵制中野的刘邓。然而到了第二天,白崇禧又表示拒不担任前线总指挥,原先答应的第三兵团也不能再出动。

对于前后如此巨大的反差,白崇禧给出了这样一个搪塞的理由,即认为刘峙指挥80万国军应付中野和华野已经绰绰有余,到时候可会根据前线具体情况配合调动。白崇禧唱的这么一出,蒋介石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让刘峙上,他深知刘峙虽然不是我军的对手。为了保险起见,蒋介石将已经调往东北救火的杜聿明又重新调了回来,继续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一职。

然而当杜聿明真的抵达徐州战场时,淮海战役已于三日前进行,黄百韬兵团已陷入被围困状态,何基沣、张克侠也已经起义。不久,黄维的十二兵团也被包围,杜聿明亲自指挥的国军主力也在陈官庄被围,到了这个时候,国民党部队已经陷入完全被动的境地。

到了这个时候,国军方面要想扭转战局,最后的希望就是武汉方面的白崇禧能够出兵。当时中野和华野的兵力也已经用到了极限,如果白崇禧能率桂系的25万大军前来解围,与其他几个国民党机动兵团内外夹击,双方最后鹿死谁手也未可知。遗憾的是,白崇禧再一次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坐看蒋介石80万中央军覆亡。不仅如此,白崇禧还对蒋介石出言讥讽,声称援救好比葫芦娃救爷爷,最终的结果是要把国军全部葬送。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白崇禧为何坐视淮海兵败,他这么做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呢?

原来,白崇禧之所以这么做,是他和桂系其他头目本就乐于看到这种局面。多少年来,蒋介石始终压桂系李宗仁一头。现在蒋介石的部队被打光了,在党内的地位岌岌可危,正是他们逼迫蒋介石下台的一次绝佳机会。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在军事上的节节败退已失去信心,有了扶持李宗仁的打算,拒不出兵救援可以拆蒋介石的台,为下一步桂系执政做准备。

此外,桂系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打算。他们想趁着蒋介石倒台后,靠着仅有的实力和我党建立和谈,以求划江分治。不过桂系最终还是低估了我党解放全中国的决心,三大战役结束不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桂系部队在百万大军的摧枯拉朽之下迅速败亡,他们妄想分治的野心最后也淹没在滔滔江水之中。

0 阅读:12

文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