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的西南边陲有这么一个县城,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而后又被称为渠沙国、叶尔羌汗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中亚文化与西域文化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人说去南疆一定要去喀什看人文,现在的喀什建设得很好,喀什古城重现了当年的风貌,但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平地而起的高楼,现代化的建筑层出不穷,如果你想见识一下二十年前的喀什,建议你去去莎车,如果你想要体验一下南疆美食的魅力,建议你去去莎车。
莎车县户籍人口约89万,是个人口大县,这里少数民族占比约96.3%,到了这里,我觉得自己才是少数。
莎车美食,以鸽子为代表,尤其是烤鸽子,在整个新疆鼎鼎有名。有人说,“没有一只鸽子能活着飞出莎车”,在这里,鸽子换着花样上餐桌。
我的收藏夹里躺了三年的“木卡姆故乡餐厅”,从当年的口碑店成了现在的大网红。看着日益增长的评论数,心中颇担忧。还好出租车司机说,在县城里,还得是这家。
馕坑烤全鸽,这是拿烤全羊那一套来对待鸽子了,因为鸽子的表面有一层糊糊烤成了脆皮,应该是抹了鸡蛋面的缘故。鸽肉的细嫩和肉汁锁在其中,咬起来肉汁滴落,香气四溢。
我在点单的时候问服务员,说是不是现烤的,服务员说是啊,然后没几分钟就上了桌,我说这不是刚出炉的!她回答,这是热的,我们这里没有凉的。沟通不清,于是我就不说了。
烤鸽子的烤串,则就是另一种烤法。烤肉的香味更为浓郁,满满的碳烤味。肉会比较干一点,是那种干香干香的,跟烤全鸽是两种风格。
鸽子汤有整只的也有半只的,吃的就是鸽子的嫩和汤的鲜美。里面放点鹰嘴豆和黄色胡萝卜,这个特色很新疆。
鸽子肉恰玛古拉面,恰玛古是这边的一种蔬菜,长得有点像萝卜,吃起来口感鲜嫩,有点淡淡的甜味,拉面比较韧,不够的话还可以续面。
两串烤羊肉串是标配,已经习惯了在新疆的各种餐厅来两串羊肉,不为别的,就因为离开这片美食高地,再很难吃到这么好吃的羊肉串了。
也不是所有的烤鸽子都出彩,后来去了一家店,感觉烤鸽子就一般般,有了对比,才觉得木卡姆故乡餐厅的特别。
全鸽汤我换了一家吃,想试试不同的口味。“阿布都热合曼江鸽子汤店”是随便找的,这家的鸽子汤还不错,不过也不算惊艳。
这条街上蛮多鸽子汤店,有点扎堆,后来一位跟我在莎车碰头的群友,去了旁边一家“塔尼西帕塔格鸽子汤店”,他尝试了店里的“特色鸽子玉不丹”,是当地特色。
鸽汤打底,面似饸饹,枸杞、酸枣、鹰嘴豆一起煮,淋上蒜油(也可能是洋葱油),还放了平菇、金针菇以及面筋泡。这个搭配丰富啊,可惜我没吃到,下次倒是得去试试。
馕包肉是把煮好的羊肉放在用汤汁泡了得馕上,有点“盖饭”的意思,泡软的馕别有一番风味,而肉肉是永恒的爱。
当地人比较推荐一家馕坑肉的店叫“古老烤肉店”,我下午三点多去的,过了饭点,店里人却不少。大门口挂着的羊肉身上盖满了章,看上去就肥瘦相间,肉质新鲜肉眼可见。
旁边的剁肉小哥把羊肉剁成鲜嫩可口的小块,有的用来串成串,有的安排去做架子肉。
门口还有半只烤全羊,看上去皮色金黄,外酥内嫩的样子。
在馕坑的周围,刚出炉的架子肉挂满了。这边的烤法是先把肉抹上鸡蛋面糊糊以及一些其他的香料,有的地方烤架子肉,则是简单抹上一些调料直接就烤,不会抹鸡蛋面糊糊。
架子肉98元一公斤,点一斤就能吃个饱。
裹着蛋液糊糊的架子肉,外表一层金黄的外壳,酥脆酥脆的。就是黑乎乎的地方有点碳化,必须得把这些黑炭给去掉。那层脆脆的壳挺香,咬开就是红嫩嫩的羊肉,羊肉选的部位都带点筋,也带点脂肪,但是脂肪中的油已经在馕坑中流得个七七八八,剩下的就不怎么腻人了。
羊排烤包子才8元一个,是把一根羊排包进包子里,再用烤包子的方式去烤制。上来的时候是凉的,因为过了饭点,本来想叫他们去加热的,但是想着之前有人告诉我,在这边,冷肉也挺香的,于是我留下了。
本地有些人好像不是很在意烤包子一定要吃刚出炉的,比如上次坐公交的时候,司机居然请我吃了个烤包子,就是凉的,我看他自己也都吃得津津有味。
这次的羊排烤包子,冷了的烤羊排也挺有风味的,因为不是冰冷,所以羊油并未成块,凉肉有一种悠长的风味,比热乎乎的肉,更有回味,更为悠长。
纳仁面则是满满的一碗肉丁,坦率地说,一碗18元的面基本就可以吃饱了,还真是实惠。
灶台上还在煮着缸子肉,看着咕咕冒泡的盖子,不断被水汽顶着,要不是我太饱了,多少再来一碗缸子肉。
莎车的喀赞其街区,范围相当大,有条街上有一家“烈马马肉店”。之前吃熏马肉和熏马肠的比较多,像这种卤制的,吃得比较少。于是切了25块钱,尝了起来。
马肉还是比较结实弹牙的,都说马肉有酸味,但是卤过后,基本就品尝不出鲜马肉的滋味了。只有是清水煮的肉,才能品出这种肉的原味。
清水煮马肉,还未曾尝试过。
走在莎车喀赞其街区,看到各种美食,都要勇于尝试。比如这个玉米饺子和玉米粥。
玉米粥煮成了糊糊一样的粥,里面的玉米煮的稀烂,还放了南瓜,还有一些类似山药的白色片片,锅底还有牛大骨打底。
粥热乎的,烫得很。他们说这个养胃,这边也有养生这么一说嘛。只是这个口味有点一言难尽,口味是咸不是甜。
偶尔吃到一块南瓜,那南瓜瓤滑软清甜,就是南瓜皮太硬了,像吃了一块硬龟壳一样,差点崩到了牙齿。
街头看到有烤鱼的,把鱼半块半块串起来,放在离火堆稍远的地方烤起来,慢工出细活,慢烤出来的鱼滋味肯定不错。
烤蛋我则没怎么去尝试,比如想尝试最大的鸵鸟蛋,不多花点银子是拿不下来的。
馕的话我还是喜欢吃刚出炉的,正好经过一家店看到刚出炉一块馕,我立马买下,才三块钱一张,比我脸还大。吃起来很香,热芝麻更是增色不少。
很多面条或者是汤里面都会放鹰嘴豆,但是这种纯煮鹰嘴豆,我是第一次看到。
木瓜应该是腌制过,因为在市场,我经常看到这种木瓜旁边,围着一堆黄黄的蜜蜂,其实也不一定会是蜜蜂,因为每次我在这边户外吃饭的时候,只要有甜的东西就能看到这种“疑似蜜蜂”在飞来飞去。
因为“蜜蜂太多”,不敢尝试。
深秋吃点甜品也是别样感受吧。
当地人最有生活气息的,还得是在茶馆。一壶茶,一个馕,就能度过一个悠闲的下午。
有一家名叫“新团结茶叶店”在莎车挺网红的。一壶茶,一个馕,一个蛋,都是一元。在这里喝茶,你能看到朴实热情的一面。
只是我比较匆匆,没有悠闲地在这里点壶茶,喝上个日落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