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不妨点个关注!
《雍正王朝》中,李卫是一个极具智慧的角色,很多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荒唐之举,实则是一种巧妙的自保策略。
就比如,雍正南巡来到江苏,刚好就抓住李卫金屋藏娇、妓院寻欢的小辫子。
很多人会说,主要翠儿不让李卫纳妾,他就一个老婆,古代高级官员有几个没有三妻四妾的,这是人性。
其实不然,这背后有着很深、很深的心机,换做是小编,估计连第二集都活不过。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故事。

01
这件事情还需要从官绅一体当差、摊丁入亩说起。
雍正登基后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年羹尧西北大捷缓了一口气,却没有改变根本局面。
为了快速填补空虚的国库,雍正让田文镜在河南试行官绅一体当差,让李卫去江苏实施摊丁入亩。
当时,李卫的官职是江苏巡抚,负责一省的行政、经济、军事等事务,称得上是一方封疆大吏、地位显赫。
李卫是四爷府包衣奴才出身,个人思想觉悟很高,曾对邬思道说过: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拿我来说吧,原是个小叫花子,有了四爷才有了我的今天。
四爷就是我的本,什么时候忘了四爷,我这个树枝尖儿上的叶子,也就没了根,就会枯死。
得到主子的重用、提拔,李卫应当感恩戴德、兢兢业业,为老板当牛做马,你看他在江苏干了什么?
每天下班之后,居然去南京城有名的妓院寻欢作乐,找一个名叫“小媚仙”的歌姬。
有一次,还被雍正当场抓住,更是让老板干等了2个小时。
“在你衙门的门房里,等了你一个时辰了。”
按理说,李卫见到雍正应当认错,你瞅瞅他是怎么说的:
“奴才有个请求,望主子恩准。”
“奴才到那个地方的事,还望主子替奴才瞒着。”
依照大清朝的律法,官员寻妓会受到惩罚,李卫居然让老板给自己隐瞒。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小翠还把事情告到雍正那里:
当着主子的面,你说说,三天两头往那个叫什么小媚仙的狐狸 精院子里跑,干什么去了,有没有这回事,你说啊,当着主子的面儿,你说呀,不敢承认了?”
雍正虽然早就知道情况,但还是很配合地演了这场戏:
“小媚仙是什么人啊?(雍正)”
“回主子,是南京城里的一名歌妓。(小翠)”
“朝廷有明文,现任官出入妓院,廷杖八十,你不知道吗?(雍正)”
“主子,那个小媚仙,她早就不在妓院了......(李卫)”
事情到这里基本就算结束了,但有很多让人想不通的地方,为何李卫妓院寻欢好巧不巧就被雍正抓住?
02
雍正南巡可是公开的事情,作为一省的巡抚不可能不知道,在此之前李卫也给雍正写过信:
主子,奴才遇到麻烦了,主子叫奴才把人头税摊到田里去,那些有田的大户像挖了祖坟似的,他们顶着不交......
也就是说,他肯定知道雍正快要来了,既然如此,为何要在这个节骨眼上顶风作案?
还有,雍正在李卫家苦做了两个小时,期间却没有人通知一声。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李卫自导自演的一场“苦情戏”,为的就是让雍正对自己放心。
不妨大胆猜测一下,李卫写那一封信,可能就是想把雍正引过来。
这样说,可能有人认为是空穴来风,不妨参考一下年羹尧。
年羹尧也是四爷府包衣奴才出身,后来获得提拔,成为四川巡抚。
手底下出来这样一个人,雍正的内心很欣慰,可欣慰之余也有些担心,担心年羹尧会不会背叛自己。
接下来,老四就自导一场“捉奸”戏码,把夜里私会的李卫、小翠当场抓获。
回京述职的年羹尧不忍李卫、小翠受罚,便向四爷要了一个赏赐,四爷顺理成章把李卫“发配”到年羹尧身边。
这时的李卫,就是年羹尧身边的钉子、摄像头,把对方的一举一动传送给雍正。
换一个角度来说,此时的李卫何尝不是彼时的年羹尧,手握一方大权,山高皇帝远。
如何才能让老板放心呢?
让他抓住你的把柄,让他认为你没有威胁,让他觉得你在他的控制之下,而“自污”就可以达到明哲保身的目的。
曾有一位网友是这样来形容的:
李卫不主动犯点生活作风的小错误,雍正恐怕就得找他政治上的大错误了。
简而言之一句话,李卫不管有多忠心 若没有把柄让老四掌握 位置就坐不稳。
03
李卫深知雍正皇帝的性格,对身边人信任和赏识是真实,却也充满猜忌和不信任。
他私下里给歌妓小媚仙赎身,并将其藏在身边,这一行为看似荒唐,实则是故意为之。
想通过这种方式,向雍正皇帝传递一个信息:
四爷,我只是一个胸无大志的普通人,不会对您的权力构成威胁。
人身上一旦有了丑闻,就等于有了缺点,从而消除雍正对李卫的猜忌,亦或者说消除可能产生的猜忌。
对四爷忠心耿耿的李卫,为何会变成这样?不妨来看看之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任职陕西粮道期间,李卫曾回京述职一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得知高福被杀。
高福为何被杀?明面上是因为把消息卖给老八,实际上还是死于老四的猜忌。
因为这件事情,李卫与邬思道留下一段经典对话!
“狗儿,你可要好自为之。”
“邬先生,您说的意思我明白,做人和做官一个理,就是不能忘本”
这是李卫心中所想,但并非全部所想,或许他并不记恨四爷,但却开始忌惮四爷。
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个高福?自己会不会被四爷杀害?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
鉴于高福的悲剧,鉴于年羹尧的悲剧,李卫唯有自污、只有暴露短板,才能保命。
他要给雍正留下一个印象:
自己还是四爷府的那个奴才、那个狗儿,虽是封疆大吏,但却胸无大志,不会给雍正造成威胁。
事实也的确如此,针对李卫找小三的事情,雍正恨铁不成钢:
胸无大志

可,这又何尝不是他想要的呢?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用户10xxx69
杀高福不是因为他卖情报给八爷。是因为邬思道借他之手把太子的信给了八爷,从而利用八爷扳倒了太子。邬思道本意是借这个事让高福将功补过的,没想到雍正怕以后泄密,借口高福不卖情报给八爷,把他给杀了。所以邬思道才说杀高福者,邬思道也。单纯卖情报罪不至死。邬思道从此也就知道了,掌握雍正机密的人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