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和苏丹领土争议:为何有块地谁都不想要,另一块地却抢着要?

环球情报员 2020-07-29 00:41:45

近代以来,非洲是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为了划分势力范围,殖民者往往不顾土著部族的分布情况,简单粗暴地在地图上用经纬线标定边界,如今埃及近乎笔直的疆界就是当初殖民者的杰作。

▲埃及国境线笔直,近似一个直角梯形

二战后,随着各殖民地在世界民族解放的浪潮下陆续获得独立,新生的非洲国家继承了宗主国的边界划分,一些在殖民时代被人为割裂的部族自此分属不同国家,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领土争端问题,其中就包括北非的埃及和苏丹。

历史上,埃及和苏丹先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殖民者起初以北纬22度划分两国边界,后来为了便于行政管理而在局部地段做出调整。正是这些地段的调整,造成了两国独立后的未定边界:瓦迪哈勒法尖角,比尔泰维勒和哈拉伊卜三角区。

▲哈拉伊卜三角区位于红海沿岸埃苏交界处

20世纪70年代,随着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建成,瓦迪哈勒法尖角大部分被水库淹没,狭窄贫瘠、荒无人烟的比尔泰维勒使两国全无兴趣,只有红海沿岸的哈拉伊卜三角区成为两国领土争议的焦点。

埃及和苏丹历史上的关系如何,哈拉伊卜三角区的领土争议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埃及和苏丹对比尔泰维勒没有主权要求,2014年,美国人希顿为了圆女儿的公主梦,在这片无主土地上建立“北苏丹王国”

一、埃及和苏丹的早期历史

埃及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汇处,是沟通东西方的必经之路,堪称一块战略要地。在这片广袤而干旱的土地上,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从沙漠中滋养出一条带状绿洲,孕育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埃及。

▲埃及卫星云图,国土面积的96%为荒漠,仅尼罗河下游沿岸和三角洲是绿洲

然而,受气候条件所限,古埃及的基本盘仅限于狭窄的尼罗河下游沿岸和三角洲,先发优势只能使它辉煌一时,当周边的帝国崛起后,地缘位置重要的埃及就被它们收入囊中。历史上,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统治埃及,这片土地只作为帝国的一个行省而存在。

▲16-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埃及远离帝国统治核心

公元18世纪起,随着土耳其的衰落,远离帝国统治核心的埃及变得动荡不安。同一时期,英国和法国竞相扩充势力范围,在对北美和印度的争夺中,法国落败,失去了大片殖民地与商业利益。但是,法国人并不甘心让英国坐大,他们决定占领埃及以控制地中海航线,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重要通道。

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入侵埃及,腐朽的土耳其不堪一击,法军仅仅用20天就占领埃及的大部分土地。对于埃及来说,法国是带有双重身份的入侵者,他们既带来殖民统治的压迫,也传播了当时先进的西方文明,瓦解了埃及落后的封建制度,打开了埃及走向早期现代化的大门。

▲描绘拿破仑在埃及的金字塔之战的油画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打击法国,土耳其联合英国反攻埃及。由于法国舰队在海战中被英国消灭,国内政局又发生动荡,拿破仑被迫带领亲信在1799年仓皇撤离埃及,失去主心骨的法国军队处境维艰,最终于1801年战败投降。在这场战争中,土耳其军队里一个叫穆罕默德·阿里的人脱颖而出,他屡立战功,被帝国政府委任为战后的埃及总督。

▲1798年8月的阿布基尔海战,英国统帅纳尔逊歼灭法国舰队

战争期间,英国趁机占领埃及沿海地区,决心一统埃及的阿里首先就把矛头对准英国。他率领埃及军民赶跑英国入侵者,随后用武力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完全掌控了埃及的局势。

阿里统治埃及后,采取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并凭借日益增强的国力四处扩张,其中的一个目标就是南方的邻居-苏丹。当时,苏丹仍处在分散落后的部落王国状态,公元1821年,埃及军队轻而易举地征服苏丹北部,并为了水源、象牙和奴隶而继续向南部扩张。

▲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埃及的对外扩张,苏丹被其征服

埃及统治苏丹后,大规模猎取黑奴,掠夺象牙等财富,苏丹原有的部落结构被打破,不同族群受到同一外来入侵者的统治,这是苏丹历史上第一次处于统一的管理之下。更为重要的是,埃及的残酷压榨,激发了苏丹人民的反抗意识,族群之间开始对国家有了认同,并联合起来进行抗争。

二、英国对埃及的入侵

一连串的成功扩张,激发了阿里彻底脱离土耳其独立的雄心。1831年和1839年,阿里两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却招致列强的干涉。相对于崛起的埃及,列强更愿意扶持腐朽落后、任人宰割的土耳其。此外,英国早就垂涎埃及的战略位置,于是联合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支持土耳其,伺机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埃及。

1840年,五国签署《伦敦协定》,在埃及缺席会议的情况下,五国要求埃及承认土耳其的宗主权,削减军队,并承认英土商业条约。次年,阿里被迫接受协定,虽然他的家族被允许世袭埃及总督和苏丹领地,但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列强尤其是英国统治埃及的工具而已。

此后,英国人打开埃及市场,他们倾销商品,掠夺棉花等自然资源。不久,英国拉拢法国共同对付俄国的扩张,作为回报,埃及的老相识-法国人不失时机地卷土重来,搜寻经济利益。

▲1853年-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英国联合法国对付俄国

法国人重返埃及后,最大的成果就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它取代南非好望角,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最短航道,更加凸显了埃及的战略地位。但对于埃及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浩大的运河工程使财政濒于破产,被迫向英法借下大笔外债,而英法却以借款为诱饵,通过债务插手埃及内政。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大大缩短了欧洲到亚洲的航线距离

英法对埃及的政治渗透和财政控制,不仅损害了埃及的主权,更深深刺激了埃及人的民族感情。1879年,埃及掀起民族主义运动,阿里家族的地位摇摇欲坠,英法在埃及的利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英国担心埃及走向独立,选择在1882年军事占领埃及,而在埃及存在传统利益的法国需要英国支持对抗德国,只得默认了英国对埃及的占领。

▲参与入侵埃及的英军官西摩尔,1900年曾任侵华的八国联军司令

埃及被英国占领后,虽然政府在形式上得到保留,但实际统治权掌握在英国人手里,沦为英国间接控制的殖民地。随后,英国人又盯上了埃及的领地苏丹,但这一次,他们损兵折将,远比殖民埃及困难得多。

三、英埃共管苏丹与边界划分

早在英国殖民埃及前,财政崩溃的埃及加紧了对苏丹的剥削,引发1881年苏丹人民武装反抗埃及的大起义-马赫迪起义。起义军采用灵活的战术,把埃及驻苏丹军队打得溃不成军。此时,完成对埃及占领的英国人坐不住了,但他们苦于兵力不足,于是派军官训练埃及军队,着手解决苏丹问题。

▲马赫迪起义军的控制范围,英国势力仅龟缩于沿海据点

1883年,英国军官率领埃及军队进入苏丹,镇压马赫迪起义。然而,英勇的起义军消灭了英埃联军,兵锋直指苏丹首都喀土穆,英国派出了新的官员,并决定诱降起义军。但是,早已洞悉敌人阴谋的起义军断然予以拒绝,并在1885年攻克喀土穆,起义军几乎控制了苏丹全境,英国在苏丹的势力只剩下红海沿岸的几个据点。

▲伦敦的查理·乔治·戈登雕像,他曾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洋枪队统领,后在马赫迪起义中被杀于喀土穆

英国殖民苏丹的企图虽然遭到挫败,但侵略者的野心并没有就此终止,他们在等待时机。1886年,英国关闭埃及与苏丹的边境贸易,阻止起义军从埃及购买粮食。苏丹虽然面积广大,但土地贫瘠,粮食难以自给,不久便出现了粮食危机。

1886年到1896年的十年间,苏丹连年饥荒,百姓流离失所,起义军的战斗力受到极大削弱,国内形势也变得动荡不安。当时,欧洲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对苏丹跃跃欲试,引起英国的警觉,于是决定重新组织英埃联军远征苏丹。

英国人的第二次入侵远比第一次轻松,他们凭借精良的装备和充足的给养获胜,仅用两年时间就占领苏丹全境。然而,占领苏丹之后,英国和埃及就苏丹的管理问题发生了争论。埃及认为苏丹是自己的领地,又关系到尼罗河上游水源,理应成为埃及的一部分,而英国却指责埃及统治不力引发起义,不能放任埃及再次统治苏丹。

争执过后,凌驾于埃及之上的英国采取折中办法,在1899年签署《英埃共管协定》,由英国和埃及共同管理苏丹。根据协定,苏丹总督由英国人担任,埃及只是形式上予以任命,并负担行政费用而已,它实际上已经丧失了苏丹。苏丹自此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其重要标志就是对其边界的划分。

▲1899-1956年,英埃共管时期的苏丹

茫茫沙海之中,英国为了图方便,以北纬22度线划分埃及和苏丹边界,北面归埃及,南面属苏丹。然而,在红海沿岸,苏丹的部族被北纬22度线切成两半,连同多达约两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划归埃及,它因当地城镇哈拉伊卜而得名哈拉伊卜三角区。这样,曾经是苏丹部族的一部分人们,如今却要属于埃及,势必引发埃及和苏丹的土地纠纷。

▲苏丹部族地跨北纬22度线,1899年英国用一刀切的办法将其北部并入埃及

为了平息矛盾,英国建议埃及允许苏丹行政管理哈拉伊卜三角区,并在1902年单方面划定了一条新边界,把它划入苏丹版图。公平起见,英国也把北纬22度以南埃及游牧部族的约2000平方公里土地划归埃及管理,它就是比尔泰维勒。

以小换大,自然是埃及难以接受的,但它受制于宗主国,被迫承认苏丹对哈拉伊卜三角区的行政管理,但没有放弃对这里的主权。由于哈拉伊卜三角区大部分是荒漠,人口仅几千人,埃及和苏丹又有共同的宗主国,因此在殖民地时代,双方倒也相安无事。但随着殖民统治走向穷途末路,这颗英国埋下的定时炸弹迟早要被引爆。

▲1899年和1902年,英国殖民当局两次划分埃及和苏丹边界,绿色代表哈拉伊卜三角区

四、独立后的埃苏与三角区

二战后,随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埃及和苏丹先后在1952年和1956年彻底脱离英国独立,新生的两国对比尔泰维勒这块不毛之地不感兴趣,而哈拉伊卜三角区面积是它的十倍之多,又濒临红海,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因而成了两国争夺的香饽饽。

▲1922年,埃及名义上独立,但国防和外交等大权仍由英国掌控,直到1952年才获得彻底独立

争议双方都从本国利益出发,各自援引英国殖民时期的条款。埃及坚持1899年的边界,声称哈拉伊卜三角区属于自己领土,而苏丹则认同1902年的边界。领土争议终归是国家实力的较量,较强的埃及在1958年出兵占领哈拉伊卜三角区,愤怒的苏丹只得向联合国提起诉讼。经过国际间的调停,埃及军队撤出哈拉伊卜三角区,两国决定暂时搁置争议,双方都有在这里勘探矿产资源的权力。

▲苏丹独立之后长期陷入内战,国力远逊于埃及

可是,恰恰是这矿产资源,成了两国新一轮冲突的导火索。1978年,哈拉伊卜三角区发现石油,苏丹政府批准美国公司开采,但并没有取得埃及政府的同意。两国再次爆发纠纷,最终通过外交手段予以解决,而方案则是美国公司撤出,争议再次被搁置。

然而,苏丹不久之后爆发内战,新上台的军政府与埃及关系紧张,哈拉伊卜三角区的主权争议又被提起。1991年,苏丹再次未经埃及同意,允许加拿大公司开发哈拉伊卜三角区的石油,引起埃及的强烈反弹,随后引发两国的武装冲突。1992年,埃及出兵重新占领哈拉伊卜三角区,造成了这里归属埃及的既成事实。

为了达到永久占领的目的,埃及把本国的管理制度移植到哈拉伊卜三角区,兴修电网等基础设施,并拉拢部落酋长支持埃及对这里的主权,承认自己是埃及公民。面对强势的埃及,处于下风的苏丹既无可奈何,又心有不甘,它从未放弃对哈拉伊卜三角区主权的诉求,两国间的争议也随之绵延至今。

▲2019年,埃及和苏丹主要经济数据对比,可见埃及优势明显

哈拉伊卜三角区的领土争议,正是西方殖民者在非洲埋下无数祸根的缩影。在殖民统治的年代,他们在各块殖民地和部族间制造矛盾,而当殖民统治终结后,这些矛盾在新生的国家转化为冲突和战争,为大国的介入和利益争夺打开了方便之门。对于非洲国家来说,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平的外交斡旋和经济状况的改善,才能更好地化解争端。

▲哈拉伊卜三角区主权争端,后殖民时代非洲国家冲突的缩影

参考文献:

[1]李道春.哈拉伊卜地区——殖民者埋下的定时炸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11):14.

[2]李娜.穆罕默德·阿里启动埃及政治现代化进程分析[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12):67-71+15.

[3]王娜.格莱斯顿与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D].首都师范大学,2005.

[4]周庆喜.英国与埃及统治下的苏丹国家治理[D].西北大学,2017.

[5]唐继赞.困扰埃及苏丹的哈拉伊卜纠纷[J].瞭望周刊,1992(41):40.

长期作者|皮皮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读工科博士|史地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8 阅读:9185
评论列表
  • 2020-07-30 00:44

    建议给埃及 黑人不行 再好的土地 也得糟践了

    张梓鑫 回复:
    北苏丹是白人
  • 2020-07-30 13:11

    给我可以吗

    梦甜 回复:
    我觉得可以[得瑟][得瑟][得瑟]
  • 2020-07-29 18:18

    都不要的那块可以买回来

    王奕再 回复:
    所有的地两国都要,只是那个先那个后,埃及只要把红海那块地抢到手获国际社会承认的话,那块没人要的地如果苏丹坚持不要埃及就要了

环球情报员

简介:带着问题看世界|环球历史, 地理,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