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0岁不到,没吃过耳毒性药物,住得地方也不吵,没有戴耳机挖耳习惯,为什么听力越来越差了?”
“你有没有高血压啊”
“有,都六七年了。”
“原因很可能就是这个”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行的2023年全国爱耳日义诊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来咨询问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张宏征提醒,要养成健康用耳习惯,一半以上听力损伤是可避免的。另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最好定期就诊做听力检查。
在义诊活动现场,张宏征给孩子仔细检查耳朵
听力损伤可逆吗?暂时性听力损伤可逆转!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临床接诊经历也显示,学龄前儿童听力受损情况也越来越常见。
5岁半的先天性耳聋患者小杰(化名),从小由外祖父母和姨妈抚养,虽然性格活泼但一直不会说话,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存在严重听力障碍。由于经济困难,家庭难以承担人工耳蜗植入费用,一直没能正规治疗。近期珠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的“寻声者”公益项目资助小杰并于上周成功完成手术,目前小杰恢复良好。
张宏征介绍,像小杰这样的绝大部分先天性耳聋是不可逆的,需要早期佩戴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干预重建听力。但对于中耳炎或其他导致传导性的听力损伤,通常可以通过治疗后恢复;急性噪声损伤或突发性耳聋如果及时治疗,大部分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听力;若是严重的噪声损伤,尤其是慢性噪声损伤,通常难以恢复;老年性聋是长期渐进的不可逆的听觉衰退。
年轻人和基础疾病患者要格外注意
近年来,不少年轻白领竟然也成为耳聋高发群体,许多突发性耳聋年轻患者到医院检查时,却发现已是中重度耳聋,更有的是全聋。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不论是在嘈杂的地铁还是公交车里,到处可见双耳塞着耳机听音乐、玩游戏、追剧的年轻人。
张宏征指出,长期戴耳机是目前听力下降低龄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连续使用耳机就可能造成内耳功能的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还可能伴随出现耳鸣的症状。
当然,除了长时间佩戴耳机,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压力过大、用硬物挖耳朵、经常生闷气或者服用耳毒性药物等均有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慢性疾病对听力也有影响,老年人应该重视。
不少人好奇,有的人平时既没有服用耳毒性药物,也没有经受噪声损伤,但也出现听力减退,这是为什么呢?
张宏征解释说,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慢性病影响内耳微循环,脂质代谢等,进而导致听力损失,其临床表现有听力发生障碍,并且一般多为双耳同时发病,可伴有耳鸣等症状,因此基础病患者切不可疏忽大意。
(编辑:叶子 通讯员 曾洁 韩羽柔 伍晓丹 图片: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