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灾民没钱买米,范仲淹到任后竟哄抬粮价,百姓却对他称赞不已

世界名迹 2024-07-29 13:48:02

爆发灾荒,宋朝百姓身处水深火热没钱买米,范仲淹见此“不管不顾”,还下令继续哄抬粮价。可百姓却对他夸奖不断,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范仲淹哄抬粮价的背后,又有何种深意?

第一段 饥荒爆发,何去何从

公元1049年,范仲淹奉命前往杭州赴任知府,他本想在这里为百姓做更多的实事。可是,他一到杭州就遇见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范仲淹上任时,杭州并不算太平,当时的杭州赶上了多年难见的灾祸。

灾祸的发生让杭州老百姓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吃不饱饭的日子。

这场灾祸一持续就是数月,一时之间所有的担子都压倒了县令范仲淹的肩膀上。

眼看着百姓们为生计担忧,范仲淹瞬间犯了难,原本饿肚子的百姓们寄希望于他能尽快找到应对的计策。

可是大家等了又等,等来的却是他下令提高粮价的消息。

因为天灾的缘故,粮价本就比没灾祸的年份贵了不少。

而在范仲淹命令的助推下,杭州的粮价更是一夜之间被拉高到了一斗米一百八十钱。

听到这个消息,杭州百姓瞬间怨声载道。

有人忧愁吃不上饭,也有人寻到了卖粮的机遇。

杭州不少精明的商户见状,马上便开始拿出钱财囤积谷物。

没过多久,抵达杭州的粮食便堆成了山。

彼时,杭州粮食短缺的局面即刻被化解,可这时候,那些想靠卖粮大赚一笔的商人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因粮食过多,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市场上能买起高价粮的人本就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卖粮的人甚至比买粮的人还多。

迫于无奈, 商户为了能尽快卖掉粮食保住自己的本钱。

经过这一番折腾,杭州居高不下的粮价很快被打了下来,恢复到了斗米百钱的价格。

这时候,杭州的百姓才慢慢明白了范仲淹当初下令抬价的真正用意。

范仲淹不是为了让局面变得更乱,而是为了让百姓们吃上平价粮,不再挨饿。

范仲淹此举受到了百姓的大赞,可这一次灾祸过去不到一年,杭州便再次出现了大灾。

面对第二次灾祸,范仲淹又做了些什么呢?

第二段 灾荒不断,从本解决

次年,范仲淹便再次遇到了老天的考验。

这一次大灾比第一次更残酷,吃不饱饭的人更多了,哪怕朝廷分拨粮食到杭州进行赈灾,也无济于事。

作为父母官,范仲淹深知天灾无情,一味靠朝廷并不是长久之计。

思虑再三,范仲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暂时把赈灾的事情放到了一边,主动发布命令,征召县内的劳动力修筑土木,大办各类民俗活动。

范仲淹的这一系列举措再次让杭州百姓蒙了,而彼时与他同朝为官的官员们也很不明白,甚至还上奏弹劾范仲淹不配为官。

可是没过多久,范仲淹的美名便再次传遍了朝堂。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范仲淹为什么会在灾荒之年做这些“离谱”事情。

他之所以要修庙宇、划龙舟,是因为他想为杭州百姓创造自给自足的机会。

在那个年代,手里握着财富的人很喜欢做一些善事来为自己博一个好名声。

范仲淹的做法无疑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机会,可不管是修庙宇、进行龙舟比赛,这都需要有人力才能办成。倘若没人,什么也办不成。

范仲淹是父母官,想从他那博好名声的商人一点不少。

在范仲淹的筹谋下,杭州不少没钱买粮食的百姓,通过给富户人家做工赚到了养家糊口的钱财。

渐渐地杭州的饥荒也被消解,范仲淹也再次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高度赞扬。

尽管在杭州只呆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范仲淹却为这里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

范仲淹是个心怀大爱的好官,他的“忧患意识”与政治敏感是世间少有的。

从他两次赈灾为民做出的实际行动就能看出,他为的从来不少自己,而是这世间的百姓。

为了能让百姓摆脱困境,他可以牺牲自己的名声,哪怕是被骂不被理解,他都不在乎。

只要百姓们能有好日子过,能吃上饭,他就觉得值了。

参考信源:

【1】陈思炳.范仲淹的“隐绩”[J].检察风云,2024(07):30.

【2】廖志豪,李茂高.略论范仲淹与范氏义庄[J].学术月刊,1991(10):71-75.DOI:10.19862/j.cnki.xsyk.1991.10.013.

【3】诸葛忆兵.范仲淹与北宋士风演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05):150-156.

0 阅读:29

世界名迹

简介:看世界名迹,品时代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