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们走一趟吧”。
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人带走。
在军人的看管之下,王明健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之后他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整整销声匿迹了30年。
在这期间他跟人间消失似的,彻底从亲朋好友的视线里没影啦。
那王明健这 30 年里到底去哪儿了呀?都干啥工作了呢?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揭开这段神秘历史。

1956年,中南大学矿冶学院毕业季节。王明健,如同其他年轻学子一样,对未来充满担忧。
王明健进入了中南大学校长办公室,礼貌地向校长问好。
而此时,校长正在接待旁边坐着的两位军人。
校长打了声招呼,就出去了,留下他与这两名军人独自相处了。
这两位并未透露各自的名字和职位,只是询问他,组织希望他承担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这项任务必须绝对保密,不仅他要立刻出发,连他的父母也无法得知他去往何处以及进行什么。
两人告知王明健,他可以先思考一下,但他们见面的事情必须保密。然而,王明健立刻做出了回应,他愿意接受这份工作。
他被递上一份文件,签下自己的名字。而他的一切,从此进入了神秘的轨迹。

毕业典礼结束后,家乡的同学纷纷回家工作,而王明健的父母却陷入焦虑,儿子怎么还没归来?
可他们没等到荣归故里的儿子,只等来一封冷冰冰的信。信上说王明健被两个神秘军人带走了,但是为啥被带走,啥时候回来,信里一个字都没提。
联系学校后,校方表示他在毕业后离开学校,却不知去向。校长透露,王明健没有生命危险,但可能需要几年才会回家。
而村里的人开始窃窃私语,猜测王明健可能触犯了某大不敬罪名,被秘密抓走。这些猜测像刀子一样,一次又一次割裂着王父王母的心。
在王明健被带走的三十年里,他的父母日复一日在田间辛勤劳作,心中却装满了对儿子的思念和担忧。他们无法理解,为何他们从小品学兼优的儿子会突然消失。每当夜深人静,他们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疑惑和痛苦。

而王明健被带到了 309 大队,开始进行研究工作,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邱小姐”。他的任务是提炼“铀矿”,给“邱小姐”提供原料,承担着很重要的责任。期间,他在北京随着专家组学习了两年
刚开还有苏联专家的帮忙呢。但好景不长,中苏关系一闹僵,苏联专家拍拍屁股就走了,这下子,研究的重担就全压在了咱们中国科研人员的身上。
咱们国家对原子弹的研究,那真的是从零开始,啥都得靠自己摸索,就像瞎子过河,得一步步试着来。那些科研人员啊,一遍遍地做实验,失败了就再来,不知道失败了多少回,才慢慢有点头绪。
1958年,他在二机部一次秘密会上学习了上级领导传达的毛主席指示: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不依靠苏联。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能提前爆炸,当务之急便是解决原料问题。
王明健废寝忘食地做实验,夜以继日地想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想出了一套不同以往的炼铀的工艺流程:
第一要弄出富矿,第二把富矿破碎,再用硫酸去浸泡它,让产品出来,最后用氨水中和就能得到比较纯的产品。
这套简易的流程在实验室里成功了。
接下来,他在全厂大会中介绍了这种方法,准备大干一场。
但就在炼铀工作进行得热火朝天时,让王明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958年,王明健接到了来自家里的电报,内容是他的奶奶病重,希望他能回家一趟。
然而,王明健此刻根本无法逃离,他身处的地方被严密把控,想要脱身并非易事。
他心中踌躇,拿着电报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后长叹一口气。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无法说服自己放弃工作,只能满含热泪继续工作,辜负了奶奶的期盼。

不久后,第二封电报送到了王明健的手中,此刻他的心如刀割,因为电报内容显示,奶奶已去世。
王明健无法摆脱这种困境,只能向电报叩首,遥寄对奶奶的愧疚与怀念。
王明健明白,此刻只有为国争光,才能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
根据王明健这个设计,1958年8月水冶厂正式投入工作,这是全国第一家自办的炼铀厂。
王明健发明的提纯方法属于“土法炼铀法”,虽然操作简单,但也不乏危险性。
在初期尝试阶段,由于操作速度慢,步步小心,所以没出现危险情况。
1959年8月,王明健接到指令,要赶在当年10月1日前炼出1公斤纯金属铀,用于国庆时展出。接到命令后,王明健和助手何国发连夜赶往北京,在一个废弃的车库里做试验。
王明健在两次试验大爆炸中遭受了放射性灼伤。
王明健虽受核辐射影响,病痛不断,却未卧床,仍凭强大毅力钻研量子化学,并为此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
他坚守着对可用铀提炼的执着追求,终于在任务截止前,带领团队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成功生产1.3吨二氧化铀。

1961至1964年4月,王明健这位原料领域的领军人物,不仅独创了“受控萃取法”,还成功探索了中性有机化合物与萃取剂的协同作用。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我国首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核试验场成功试爆,闪耀着智慧和勇气的光芒!
王明健也获得了“原子弹燃料之父”的称号。
1965年,上级考虑调他回北京。
他说:“炼铀技术还要改进呀!”
不仅自己不回,他还请求把妻儿从北京调去粤北!
从此,他们一家就一直在最隐秘的莽莽深山,为中国的核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前他离开家乡到外地去了,家里人只晓得他还活着,其他的啥都不知道。过了好多年,终于能和家里联系写信了,可还得经过单位审查呢。因为工作的关系,王明健用的不是自己的真实地址,而是单位的集体邮箱。

1988年,王明健获得了国防部颁发的荣誉证章,这是表彰他投身国防科技事业达三十年的贡献。

这时候啊,王明健成了电视台还有各大媒体都争着报道的名人,在天下都出名了呢。
他为国家事业奋斗数十年,终在1995年退休,回到了离别四十载的故乡,踏上了魂牵梦绕的土地。
他的父母早已花白了头发,挺直的身躯如今也弯下了腰,王明健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了奶奶的坟墓前,他终于见到了那个疼爱自己的、一直等待自己的奶奶,他跪在坟墓前无声的哭泣着...
2019年,央视播出纪录片《国家记忆》,详述王明健对我国原子弹研制的杰出贡献,家人始知其伟大事业,亲朋好友皆对他深感敬佩。
他的事迹让无数人感动,也让更多的人明白了“为国奉献”这一承诺的真正含义。

2020年7月7日上午8时35分,王明健在广东韶关的核工业四一九医院安详去世,享年87岁。
科学家们致力于惊天动地的事业,甘愿默默无闻。为原子弹,他们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相连,用生命热血奋斗,谱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篇章。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燃料功勋王明健铜像于今日在惠州博罗落成
中国青年网——中国人的故事|30年深藏功与名!致敬原子弹燃料功臣王明健
西安发布——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无上光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燃料功臣王明健逝世,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