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女教师和4岁儿子被杀害,25年后破案时凶手已去世10年

纪个人物 2024-06-13 08:05:46

一位年轻女教师带4岁儿子去县城看病,不料丧命半途。

案件一直悬而未决,凶手一直逍遥法外。

25年后,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完善,凶手终于被找出。

可即便如此,凶手还是没能被绳之以法。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凶手又是如何逃过法律制裁的?

让我们把时间拖回到1991年。

1991年,28岁的范新河当上了刑侦大队的副大队长。

开头提到的案子,便是他接手的第一个重案。

1991年5月23日中午,为了给生病的儿子开药,魏淑敏骑着自行车,载着4岁的儿子进了县城。

天黑了,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可魏淑敏和儿子还没回家。

魏淑敏的丈夫和大伯借了自行车到县里寻人,一直找到晚10点都没见人影。

于是两人决定分头找,并最终在机井里发现了遇害的母子俩。

接警后,范新河带着一队警员迅速赶往现场,搜集物证,打捞尸体。

母子俩头部都有伤,小男孩衣着整齐,母亲则全身赤裸,鞋袜全无。

法医初步推断,母子俩并非溺亡,而是遇害后被人抛尸至此的。

由于当时还不具备夜间侦查的技术条件,贸然开展工作很可能破坏犯罪现场。

范新河等人决定,等次日天亮后再继续。

由于当地没有存放尸体的解剖室,再加上天气炎热,尸检迫在眉睫。

第二天天一亮,法医们在附近的麦田里开辟了一块空地,直接开始检验鉴定。

尸检结果印证了之前的推断,女教师曾遭侵犯,母子二人皆是被钝器击打头部致死,再被抛尸井里。

与此同时,在麦田的另一边,范新河等人也有了重要发现:

机井房附近的麦田里,有一条14米长的曲线拖痕。

拖痕中有一只36码的女士鞋,经确认,正是死者魏淑敏事发前穿的鞋子。

拖痕的终点指向机井房,起点则位于一条乡间小路,这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

作案路线被还原,侦查有了突破,可范新河又犯难了。

因为当天正好是赶集会的时候,村民只要有空就会去县城,大中午的行人肯定不少,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为了缩小侦查范围,警方骑上相同型号的自行车来回测试,估算出魏淑敏母子到达事发小路的时间段。

然后,对该时段经过小路的村民进行摸排。

一个村民称,自己当天经过时,看到一个身高1米7左右,瘦高白净、三十岁左右的光头男子在渠道附近来回走动。

过了3分钟左右,一个女村民也骑车路过此处。

女村民也看到了光头男子,由于害怕,她加快速度匆匆骑走。

过了大概5分钟,又有两个村民骑车经过。

据他们所说,当时并没有看见光头男子的身影,不过路中间有辆翻倒的自行车(后经证实自行车为魏淑敏所有)。

两人以为自行车的主人去解手,便离开了。

基于此,魏淑敏母子进入现场的时间被锁定在了那5分钟内,而光头男子则有重大嫌疑。

路线和时间都有了,警方开始调查凶手的作案手段。

让范新河等人觉得奇怪的是,无论是乡间小路、麦田还是机井房,都没有发现死者血迹和凶器。

案件的侦破没了进展,但他们可以确定的是:

能不留血迹地将魏淑敏侵犯杀害、将其4岁儿子杀害,作案后还把死者衣服物证和凶器带离现场,这一定是个有经验的犯罪老手!

当时,离机井房只有1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劳改农场。

在1991年那会儿,这里关押着642名囚犯,刑期10年以下的囚犯会以劳动方式服刑改造。

范新河等人觉得,光头男子很可能就是农场中的一员。

层层排查,他们把怀疑目光投向了一个叫梁刚领的囚犯。

身高体型年龄都符合,案发当天需要外出劳动,且案发时他的行踪没有人证支撑。

种种证据都指向了梁刚领。

可在范新河看来,要想坐实嫌疑、形成完整证据链、定罪梁刚领,还缺最关键的生物物证。

当年,我国还不具备DNA比对技术,能做的只有血型比对。

经鉴定,魏淑敏体内精斑的血型是O型,而梁刚领是A型血,梁的嫌疑被排除。

而除了梁刚领,警方再没有找到其他有嫌疑的作案对象。

案件侦查陷入僵局,被迫搁置。

女教师母子被害案未能及时破案,不过,警方和法医并没有放弃。

这个未破的案子一直是法医王伟华的心结,此后25年里,他一直保存着精斑物证。

他坚信,随着技术发展,只要有物证,案件总会有水落石出的那天。

2010年,当地公安局建立了DNA数据库,警方赶紧去比对,无奈没有结果。

过了两年,数据库进一步完善,警方再次去比对,还是没有结果。

范新河没有罢休,又找来当年劳改农场的囚犯,让他们挨个取血作比对。

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多时间,仍然没有找到凶手。

2016年5月4日,范新河接到河南省公安厅DNA数据库的比对报告,愣住了。

报告显示,数据库中有一个和当年精斑DNA高度匹配的样本。

然而,和当初30岁左右(如今应是50多岁)的凶手画像不同,DNA样本所有人竟是个75岁的老人!

老人真的是凶手吗?还是哪里出错了?

为了解开谜团,警方又叫来老人的三个儿子,对他们进行了DNA检测。

结果显示,他们都与本案无关。

警方继续在老人所在的村庄深入调查,竟真的发现了一个遗漏者——

老人已经去世的大儿子,史家周。

村里人对史家周很是忌惮,细问才知道,这个史家周劣迹斑斑,曾因强奸、盗窃、抢劫等罪行屡屡入狱。

由于史家周已去世10年,老宅提取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生物信息。

在2016年5月23日中午,警方决定开棺验尸。

而这一天,正好是魏淑敏母子去世25年的忌日。

最终DNA鉴定结果显示,史家周就是侵犯魏淑敏、杀害魏淑敏母子俩的凶手!

25年的悬案终于等来了真相大白的一天,可真凶却因为死亡而逃脱了法律制裁。

或许有人会说,迟到的还算什么正义?

可要我说,警方25年的坚持和较量,不能忽视,不可抹掉。

这起悬案的解决,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交代,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承诺。

此时范新河已经53岁了,从刑侦副大队长一路走到了刑侦副局长的位子。

皱纹爬上了他的眼角,可他的眼神依旧锐利。

他始终没有忘记初心,没有忘记身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

感谢这些为正义在坚守的警察、法医、技术人员们。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0 阅读:0
纪个人物

纪个人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