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到武则天,扒一扒逆袭的可行性

辇辇 2020-05-07 12:17:04

逆袭,本出自日语,多用来形容本来是失败的现状或处境,却最终获得了成功的结果。譬如,常用的屌丝逆袭。以上,出自百度百科。

精神太隐秘,物质更直白。在什么都要块的当下,我们没时间、没精力去探求精神,抬眼只见物质。崇敬物质,追逐成功。从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的我们这样渴望成功,但我们又没有一个能藐视众生的出身,似乎永远够不到成功的台阶。任凭时空变幻、时代发展,出身总是人生道路上那块最坚实的垫脚石。于是,逆袭成了这个时代的集体心声。那逆袭的可行性到底如何呢?我们不妨探讨一二。

这是一篇学术论文,属于社会科学领域,或许能为大家医治心病。

说起出身,你要知道

天地鸿蒙,谁是王者?当然是体力好、武力值高的了。谁的体力好,谁打架厉害,谁就能抢到更多的食物,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成为领袖。

到了上古时,都是如此。据可靠分析,尧舜禹的上位,都是依靠武力,饱含杀戮。只不过,后世儒家学者为了树立典型,才粉饰太平,说尧舜禹以德行取胜、因禅让上位。到了大禹时,不知是因为实力够强,还是谋划得当,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大禹顺利传位于儿子启。自此,凭“爹”上位的规则诞生了,出身也成了人生的大事。

有了规则,杜绝杀戮,家天下在当时是文明的进步,但也意味着不公,总被阶段性打破。重新洗牌,重头再来。在这一破一立之间,几许逆袭传奇就流传于世。

曹操,其实没个好出身

说起三国人物,没人不知道。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最富代表性的形象,莫过于“横槊赋诗”:手持长槊,藐视众生,看谁不顺眼就给一下,让他当场毙命。真是大权在握,得谁杀谁呀。但是,曹丞相并非生来就这样强。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先说,曹操是汉相国曹参之后。但后又说,曹操的父亲曹崇是颇有些权势的宦官曹腾的养子,而这个养子到底是从哪里过继过来的又不太清楚。陈琳在《讨曹檄文》中也说曹操,“父崇,乞丐携养”,就是乞丐养的小乞丐。这话,虽然有辱骂曹操之嫌,但也可说明曹操之父来历成谜。可见,说曹操是曹参之后,不过是进个美言。东汉末年,是个讲出身、讲家世的时代。什么叫有“家世”,不是简单地“我爸是李刚”,那是只要我想,我随时都能是“李刚”。出身豪门的人大谈红酒,田间地头的我坦然抠脚。自古至今,贵圈都是自有风尚。东汉时期也不例外,豪族们只以服膺儒教为第一要务。

儒教,即儒学。凡事都怕发展,发展发展就变样。儒家学说,由孔子创立,讲仁义、重礼制,最初只是一种思想,但自从被汉武帝看中,就开始按照“皇帝”的意志发展开了。几经发展,可能孔夫子复生也不太认识由他自己开创的这门学术了。到了东汉末年,儒教已经成为一种行为标志,衣食住行都有规范。

豪族经由多代研习,一言一行都严肃紧张。但对于曹操这种宦官家庭出身的,就缺乏熏陶和约束,随性而为,很是活泼,没有这儒家的“范”儿。

史书上说,曹操小时候就机灵,有心眼,但却意气用事、行为放荡,不务正业,甚至还是个撒谎精。他叔叔厌恶他每天招猫逗狗,不务正业,就经常到他爹那告状。曹操很反感,就想了主意。一天,他在路上碰见叔叔,就装着半身不遂、嘴歪眼斜。叔叔问他怎么了,他流着哈喇子说:“中风了”。随后,叔叔就告诉了自己的哥哥——曹操的爸爸。他爸爸就急忙来看,却见曹操和正常人一样,不禁疑惑:“叔父说你中风了呀,你这不挺好吗?”曹操答道:“叔父一向看不上我,常编造坏话。”从此,叔叔再说曹操什么话,他爸爸都不信了。

曹操的出身,不太光彩;曹操的作为,也很不高贵。当时,贵圈的人多瞧不上曹操,但世上总有不世俗的人。梁国人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济世安邦之才不行。我看将来能安天下者,就是你呀!”南阳人许劭也曾称赞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能获得如此赞誉自有原因。他素有大志,博览群书,对兵法更是深有研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绝非池中之物。

曹操,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官

二十岁那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在两汉时期,孝廉就像后来的举人、状元,都是要当官的。但也有一点不同,孝廉不是考出来的,是被选出来的。怎么选呢,你懂的。

成了孝廉之后,曹操就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旅。他先是作了洛阳北部尉。这个北部尉,可能类似于警察部门的官,应该不太大。洛阳,是东汉的都城,皇亲国戚都居于此,不好管。别人在这个岗位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专注不得罪权贵,可曹操却一到任就严肃法纪,并特地造了十余根五色大棒,列于门前。不管哪路豪强,只要触犯法纪,都要作他的棒下之鬼。于是,很快,他就得罪了权贵,被从中央发配到了地方。

说起来,曹操绝对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东汉时,济南一带曾盛行拜神祭祀,而巨商和官员常借此勾结在一起,欺诈百姓,骗取钱财。祭祀之风日渐奢侈,百姓却日渐贫困,谁都不敢管。可曹操做济南相,一到任就捣毁祠庙,禁止祭祀。

曹操不论到哪里,都横扫豪强贵族,整治贪官污吏,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东汉腐败,祸在中央、祸在皇室,有几个好官也无法避免东汉政权的土崩瓦解。

黄巾起义爆发,曹操参与了平定,展现了军事才能,也在政界刷出了存在感。起义被平定后,东汉朝廷彻底乱了套。有点权力、抓住机遇的人,都要上台作几天主。几经周折,轮到了董卓。

董卓在京都,好一通作,废了皇帝、杀了太后,大搞恐怖统治。他很看好曹操,想拉他一块干。可曹操却不看好董卓,偷偷逃走了。曹操逃到了陈留,散尽家财,招兵买马,组建义军,倡议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之后,天下诸侯会盟,推举系出名门的袁绍为盟主,共商讨董大业。曹操任奋武将军,奋勇杀敌,献力献策,想谋一番大事。可无奈,诸侯们却只想借机扩展势力,谁也不肯出力。不自己做主,就无法改天换地,曹操自此开启了自己打天下的征程。

曹操,一代明君魏武帝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曹孟德,挟天子、令诸侯,诛吕布、灭二袁,消灭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成了三分天下,他最大。凭什么呢?当然不是凭奸诈、心眼多。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是一代明君魏武帝,赢就赢在治国有道。

特权阶层,是国家的负累。可能跟自身的经历有关,曹操憎恨特权。他独立自主后,初心不改,依法治国,打击豪强不法,抑制土地兼并。少了特权阶层的裹乱,在曹操统治的区域,百姓乐业,政治清明。

东汉时期,选拔人才,名为注重品德,实为看重家世。毕竟,只有家世显耀的人,才能让“贤良方正”之名传播四方!可曹操却打破门第观念,只看才华,不论出身。他唯才是举,使许多寒门子弟获得了参政机会,促进了社会公平。

一个政权要想真正强大,就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打仗最终拼的不是玩命下狠、也不是用兵如神,而是雄厚的经济实力。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连年战乱,GDP逐年下降。为恢复经济,曹操兴修水利、实行屯田,减轻赋税、与民休息。百姓积极生产,国家逐渐富强。

开源是一方面,节流也很重要。曹操厉行节俭,不但自己布衣粗食,也严禁身边的人锦衣华服。就连他的丧事,也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珍宝。在曹操的带领下,东汉以来的奢靡之风得到遏制,艰苦朴素的作风成为社会主流。

据说,官渡之战前,袁绍倚重豪强,法纪松弛。河北地区,豪强横行,土地兼并猖獗,百姓困苦。所以,袁绍虽然兵多、粮多、钱多,但因不得民心,还是败给了曹操。曹操进入河北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使“百姓喜悦”。司马光盛赞曹操,可“化乱为治”。

曹操,以化乱为治的本事,打出了三国演义、奠定了曹魏的基业。他的儿子曹丕继位后,废掉汉献帝,开始称帝,并追封曹操为魏武帝,坚持曹操的主张、推进曹操的事业。曹丕之后,他的儿子曹睿继位,继续坚持与推进。本应孙又生子、子又生孙,继续下去,可谁知半路竟杀出个司马懿。

司马懿,早有前缘的篡位者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活得岁数大,积攒的心眼多,欺负皇帝年幼、皇室平庸,就篡了位。《军师联盟》中的司马懿,少有奇志、长有大谋,眼看皇帝不行,才自己上位,谋定统一大业。同一个人,不同的看法,我却都不认同。

东汉末年,曹操,这个太监的后代,虽逆流而上,颠倒了上流下流,但只是暂时。贵圈的根基仍在,他们不甘就此沉沦。终于,在曹操死后,他们找到了复辟的代言人——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南人,几代祖宗都是当官的。虽然不能说出身显赫,但他从意识流上说也是个贵族,家传的伏膺儒教,一举一动都克己复礼。他瞧不起曹操这个阉宦之后,曾因不想当官而装病。后来,曹操下令不当官就被捕,他才勉为其难地出来做官。

司马懿瞧不起曹操抠抠搜搜的小家子气,也看不上曹操严刑酷法没“文化”的样子。他是贵圈的天然同盟军,是早有前缘的篡位者。曹操发现了他的不甘,说他“鹰视狼顾”,不是久居人下之人,提醒自己的儿子注意。但他的儿子曹丕不但不信老爸的相面术,还和司马懿做起了“好朋友”。

于是,曹操死后,在曹丕的提携下,司马懿开始走向权力核心。曹操的孙子曹叡继位后,司马懿是辅政大臣;到曹叡死时,他又成了托孤重臣。这一托可真是所托非人,司马懿利用贵圈的支持,架空了曹叡的八岁的儿子曹芳,自己开始当家做主。之后,司马家也开始子又传孙、孙又传子……司马懿之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登场,随之又到了孙子司马炎。

司马氏凭借曹魏的雄厚基础,熬死了刘备、诸葛亮和孙权,平蜀、灭吴、废魏,实现了三家归晋。曹操竭尽毕生实现的逆袭,在他死后,被反扑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但司马晋,虽一统天下,却没啥精气神儿,做事偏重形式、用人就看门第,门阀把持政权,奢侈糜烂成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机要职务把控在几个大家族手中,而几个大家族生来就有高官厚禄,有钱,没事就斗富:刷锅用糖水,蜡烛当柴烧。

司马晋的种种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逆反。这些人有思想、有文化,竟把这种逆反心理演绎为一种精神,就是魏晋风骨。

魏晋风骨,为逆袭奏响战歌

前面说过,汉末豪族以伏膺儒教为第一要务,将重孝、守礼作为身份的象征。重孝,长辈故去,就要哀痛万分,戒欲、吃素,艰苦朴素地过三年;守礼,跟最亲的人都得严肃、紧张。自己人向着自己人,司马氏,身为豪族代言人,用人首要看的也是“孝”与“礼”。一时,涌现诸多“孝子贤孙”:有冬日脱光衣服躺在冰上求鱼的,就为继母在冬日想吃一口鲜鱼;有与老妻几十年如一日在家里都衣冠整齐、行礼相见的,就要做到相敬如宾。“孝子贤孙”们都遵儒教,有当官的伟大理想,也都当上了大官。自然有很多人争相效仿,可就有人偏不,就要特立独行。

阮籍,对着楚汉古战场,长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有人说他在笑话刘邦、项羽,有人说他是在讥讽当权者。无论说谁,都够狂。他见人连招呼都懒得打,碰上不喜欢的人就给个“白眼”,遇上很喜欢的人就青眼有加。他还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后,就躺在酒肆里年轻漂亮的老板娘身边呼呼大睡,完全不顾男女大防。母亲去世后,他也不遵守孝之礼,照样出席宴会,喝酒吃肉、听小曲儿。

嵇康,英俊高大,却经常十天半个月的不洗脸、不梳头。连仪表都不讲,就别说礼法了。他曾夹着琴唱着歌去参加阮籍母亲的葬礼,竟获得阮籍青睐,算得同道中人。司马昭麾下的红人钟会来访,他只顾打铁,不理不睬。好友山涛推荐他出来做官,他竟写信,扬言要与之绝交。反正,就是坚决不做官。

魏晋名士,无一不爱酒,但没人能爱过刘伶。可以说是酒与生命同在。他每喝到高兴处,就在家里裸奔,别说见妻子家人,见谁都这样。面对别人的谴责,他还反驳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无端闯进我的裤裆,还有理了!

不守虚礼,不愿当官,或沉迷饮酒、或醉心打铁,就要是与司马晋非暴力不合作。有人说,阮籍、嵇康等人是曹魏的拥趸,但他们自己说,不过是“一生不羁爱自由”。他们将自己的思想阐述为“越名教而任自然”。名教,就是儒教。司马氏用它来划分敌我、约束天下。打破等级的套路,实现自己的主张,就是追求逆袭。而在强权压迫之下,强烈表达逆袭的愿望,就可谓风骨。

魏晋风骨,不是在怀念曹魏政权,而是在向往曹操当年所进行的展翅逆袭。魏晋风骨,为逆袭奏响战歌:逆袭只是暂时蛰伏,还在蓄势待发!

五胡乱华,政界来了新贵圈

司马晋的贵族统治很腐朽,而腐朽的统治不可能有生命力。晋政权的统一,就像昙花一现,持续了仅仅37年。变故,就发生在开国皇帝晋武帝身后。

司马炎选定的继承人是长子司马衷。这个孩子从小就与众不同,别人都说他傻,可晋武帝司马炎却觉得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智商欠佳。司马炎考虑过另立他人,但其他的儿子都还太小,传位于侄子又不甘心。毕竟,癞头儿子也是自己的好。但是,他这个儿子是真的傻。

晋武帝死后,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有一年闹灾荒,大臣上奏:百姓无粮可吃,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许多人被饿死。晋惠帝听了很是惊讶,问出的问题惊诧千古:“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没粮吃,怎么不吃肉,这让人从何说起呢。

他傻就傻吧,还娶了个厉害媳妇。这个厉害媳妇叫贾南风,是权臣贾充的女儿,长得丑,且权力欲望很强。嫁了个既是皇帝又很傻的丈夫,她可是如鱼得水,要当皇帝背后的大boss。可弄权的道路上也有障碍,就是晋惠帝的外公杨俊。为了对付杨俊,贾南风联合了司马氏的藩王。藩王们带兵迅速剪除了杨俊。但之后,他们又觉得这个丑女人很是可恶,不如自己指点江山,就一窝蜂地都奔着皇位来了。于是,八王之乱发生了。

八王之乱,杀伐不断,大量百姓丧生,许多农田被毁。晋朝国力大减,而盘踞在周围的少数民族部族却悄然崛起。他们趁势进军灭了晋,开始各自建国,逐鹿中原,史称五胡乱华。

中原战乱,许多百姓、士人、贵族越过长江,向南迁徙,史称衣冠南渡。有一小撮司马氏旁支也随人潮漂流到了江东。不管在哪,没有大小王就要乱套。本着不能没有皇帝的原则,在谁都无能力成王称霸的情况下,士族们决定仍按原来的套路来,推举琅琊王司马睿为帝,重建晋朝,定都健康(现在的南京),史称东晋。而之前的,就叫作西晋。

在东南,东晋偏安一隅;而在中原大地,少数民族兄弟们撒了欢儿,都过了皇帝瘾,前前后后建二十多国。其中,能有点威慑力的就有16国。你方唱罢我登场,乱哄哄地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鲜卑人政权北魏雄起。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而此时,南方的东晋,早已被权臣刘裕建立的宋政权所取代。历史进入南北朝阶段。

自东晋以权臣篡位的方式结束后,下克上仿佛成了宿命。南方,依次更替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方,甚至更糟,不但有纵向更替,还有横向裂变与组合,但是效果惊人:先是,北魏因为内乱与权臣争斗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政权;后来,东魏、西魏都因权臣篡位而变为北齐和北周;再后来,北周灭掉北齐;再再后来,北周由权臣篡位变成了隋;最后,隋征服了陈,统一了天下。

隋是个短命的王朝,诞生似乎就是为了迎接盛唐的到来。隋唐,不分家。北周、隋、唐,从统一主角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独孤天下。门当户对结姻亲,独孤姑娘们的夫家自然也都是同路人。他们来自同一个集团,关陇集团。

此集团,成型于西魏时期。当时,权臣宇文泰为了巩固在关陇地区的统治,就以北魏六镇(军事组织)旧将为班底,吸纳当地汉族豪强,形成统治集团,进行联合共治。北周皇帝宇文家、隋朝皇帝杨家、唐朝李家,以及成为他们皇后的独孤家,都是集团成员。

大有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的趋势。而且,不管谁作了皇帝,集团其他家族也都不失为重臣。这伙人从生下来就注定能做官,是名副其实的特权阶层。

关陇集团,虽说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但明显已成为政界新贵圈。逆袭仿佛没有希望了,但大唐已经到来,盛世不允许特权的壁垒阻碍人才的到来。时代在呼唤逆袭!

武则天,没能摧毁男权,却摧毁了特权

唐朝建立之初,李家皇帝与合作伙伴们表面上一直相处的不错。但是,到李治继位后,情况有了变化。

唐高宗李治,武则天的丈夫,因媳妇而活跃于荧屏。在一代女皇的故事中,他是这样的人:胆小、无能、怕老婆。但是,一个能在李世民众多儿子中脱颖而出得到皇位人、一个敢跟父亲的小老婆私通的人,应该是个才能与胆量兼具的人。至于怕老婆,更是无稽之谈。

李治继位时,年龄还小,也没有父辈一样的革命斗争资历,很不服众。但他是有为青年,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不能忍受一些老臣,尤其是以他舅舅为首的关陇集团的指手画脚。于是,双方展开激烈争斗。最后,焦点聚集在李治的婚姻问题上。

李治先前的正妻王皇后,出身关陇贵族家庭,符合关陇集团婚姻观。可后来,李治爱上了武则天,并决定要立她为皇后。关于他们的爱情故事,你一定自有解读,无需我多做叙述。

武则天,并非出身贵族。他的父亲原本是大商人,后来因助唐高祖李渊起兵,才作起官来。李治要废掉出身高贵的王皇后,而立出身不高的武则天。这不光是换个媳妇那么简单。

王皇后,是个符号,代表着关陇集团的荣耀。关陇集团保持自己的政治特权,坚决反对废后。但李治却决意要打击关陇集团,坚决要废后,并获得成功。废后一役,关陇集团受到致命一击:长孙无忌等人,被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关陇集团一蹶不振,贤能之士获得了更多的上升机会。武则天登上皇位后,进一步完善科举,开创了殿试。

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登临皇位,算得上逆袭。但她是唯一的女皇,之前没有、之后也没有。她并没有摧毁男权,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特权。她选贤任能,使科举渐渐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在唐以前,选拔人才,除了世袭,就是察举。这个察举,说白了就是推荐。也许最初,推荐是好的,也曾让许多英豪一展风采。但后来,它却被玩坏了,成为特权阶层霸占特权的工具。所以,只剩下考试。可以说,至今为止,考试是最公平的选拔手段。不管考你什么,它毕竟给寒门子弟以一线生机。

一个人的逆袭不算什么,树立一种制度,保障逆袭发生,才是了不起。武则天,小小女子,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大逆袭。有命定、有巧合,但不管如何,她都了不起。

据说,豪族把持政权,源于先秦时期的六国旧族。到西汉时,因刘邦出身寒微,豪族才一时式微,而从东汉开始,才渐渐崛起,直至唐初。

曹操曾经完成逆袭,但却被反扑,直到武则天才为天下寒门开出一线天地。从曹操到武则天,漫漫5个世纪。逆袭的潮流不可逆转,逆袭是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动力。它道路曲折,但前景光明!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