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的一个晚上,在月光下,整个西北大地显得无比苍凉。
就当所有人沉浸在睡梦中时,延安的一个屋子里的灯忽然亮了起来。房中的一位老人从床上缓缓起身,只见此时的他他眉头紧锁,双目炯炯,扶着墙壁,艰难的站起身来,来到书桌旁坐了下来,接着又从其中抽出一张信纸。
看着眼前的纸,老人犹豫着是否要下笔,过了一会儿,他低头看了看自己那红肿的双脚,仿佛这一眼是给了他无数的决心,随后笔走龙蛇,他开始在纸上写起了东西。
没过几天,毛主席让人给老人送来一封信,在看完主席的信后,老人的眼眶不由的红了起来,眼泪也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没多久,这位老人便离开了延安。
1936年1月,贵州省毕节县,许多人都携着一家老小向着城外走去,仿佛此刻的众人是在躲避着什么。
也就在这时,一个衣着精致的男子步履匆匆的来到了其中一户宅院,这间屋子中有一人正在练字。
来人大喊道:“素园兄如今大难临头,却依旧有闲情逸致练字,着实令人敬佩!”
周素园闻言这才放下手里的笔抚着胡须,说道:“莫雄你这是何出此言,天下不早就大乱了么。”
莫雄焦急的说道:“素园兄,你没听没?红军马上要来了,听说黔西、大定已被他们给占领啦,他们就要到毕节了。”
周素园闻言摇了摇头,然后又轻笑一声,他不紧不慢的说道:“红军来了那又如何,我又没有多少家当,我走什么。”
莫雄满是不可思议说道:“素园兄,你就不怕红军吗?”
周素园:“我又未曾鱼肉百姓,怕什么?”
在当时贵州省政府其内争斗不断,周素园是眼睁睁看着贵州被拖入军阀混战之中,见此情景,他也不由悲从中来,一气之下辞官还乡,这才回到老家毕节闭门读书。
在老家的这段日子,周素园接触到了马列,他潜心研读马列原著,这也让他对共产党和红军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也是莫雄劝他离去,可他不慌不忙的原因。
等王震来到周素园家乡时,专程问他赞成不赞成抗日反蒋?对于这个问题,周素园回答的异常坚定:我赞成。
听到他的回答,王震很是高兴,还将已经抄走的家产发还,有时也会专程去他家中长谈,宣传共产党的正在施行政策,以及北上抗日的必要性。
任弼时、贺龙等人清楚周素园与云南地方实力派有联系,就请他去给龙云、孙渡等人写信,告诉他们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劝说这些人不要和红军作对。
等到龙云、孙渡等人收到信后,也是深受影响,他们按兵不动,这也让红军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其他敌人,同时在毕节得到了休整。
过了一段时间,红军即将再度启程长征之际,萧克想到了周素园年纪大,他的身体也不好,便提议给他一些黄金、银元当作安置费,让他去香港或者是昆明当个寓公。
王震在向周素园转达了这份建议以后,周素园听完后显得很是激动:“我已经快60岁了,曾经的我一直没能找到光明。自从参加了红军,这便是我一生最为光荣的时刻,死我也要死在红军中。我是不愿离开红军的。”
贺龙听到周素园的态度后,当即大赞道:“好、好、好!有骨气,我佩服这样的人。”
“就是叫18个人不去前线打仗,专程照顾他,那我也会让人抬着他走完长征。这样我们就同患难,生死与共啦!”
在经过慎重考虑后,贺龙与任弼时等人都认为周素园是统一战线上值得信赖的盟友,恰巧在毕节期间,邓止戈等人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反蒋队伍,这支部队这时还缺一位司令。
于是周素园顺理成章地出任了这支部队的司令员,而司令部便是他的府邸。
在正式上任当天,贺龙亲自前来祝贺,那天贺龙紧紧握着周素园的手,诚挚的表示了对他加入的欢迎,还很是亲切的称他为“秀才红军”。
周素园的身体本就不好,再加上长期的艰苦生活,加上已是57岁的高龄,他只能坐着滑杆,于乌蒙山中转战。
雨雪纷飞的行军路途,让周素园的身体以肉眼可见的更加衰弱了起来。
可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与广大红军指战员一道,终于在经过了漫长的9个多月后,抵达了革命圣地延安。
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周素园看到了平等、博爱、互助,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也深深地触动了周素园的灵魂。
这时的他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跟着共产党走!
在延安的那段日子,党与组织给与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每个月他能够得到十元的零花钱,吃饭也是由馆子叫菜给他吃,之后的他得了足疾,贺龙与肖克的夫人时常会去看望他,常常会帮他缝缝补补。
在最初时,周素园还任由她们帮忙,可是时间长了,他有些不好意思了,加上年纪的原因,他后来还需要有人在旁边照顾。
这让周素园感到了很惭愧,自己非但不可以工作,反倒是成了党和八路军“坐享优待”的累赘,这也让他产生了回乡继续为党工作的想法。
当下他就给毛主席写去了信,告诉了主席自己的想法,没几日,主席的回信便来了。
在他临行之前,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还专程前来饯行,同时也请周素园可以简单的去书写一番自己的历史,毕竟他也是红军的一员。等到第二天周素园派人送去自传。
毛主席看过后,颇为感慨道:“你的过往已足自豪了,往后更辉煌的未来,就该是我执笔来补写。”
带着毛主席的鼓励,周素园以八路军高级参议的身份,开始访起了西南各省当局,努力促使国共合作,以及释放“政治犯”,团结抗日。
1945年,国民参政会召开,国民党让周素园当选为参政员,在皖南事变后,因为贵州掀起的反共高潮,周素园便与地下党彻底断绝了联系。
开始时周素园是准备在 这次参加国民参政会时与周总理等人取得联系,可是由于中共抵制国民参政会就没有出席此次会议,这也让他没能和中共取得联系。
等到贵州解放前夕,国民党为不让周素园开展革命活动,就准备对其暗下杀手,好在周素园有所布置,这才让他的国民党计划破产。
尽管他已经离开了延安,与离开了延安,可是周素园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他也从未曾离开党一步。
1949年11月29日,这是毕节解放后的第三天,周素园给毛主席写去电报:北京。毛主席,别来12年,衰生犹及见解放之成功,不胜欣忭,谨贺胜利。周素园叩磕。”
在解放以后,周素园全然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他就像是以前一样投身于解放军进军四川的活动中,协助着恢复社会秩序,建立政权等工作。
1955年2月,周素园担任起了贵州省副省长。他会时常阅读文件,对工作从来不会敷衍了事,每一次都很认真,会将阅读心得记下来,然后反映给省里。
1958年2月,这时已是80岁高龄的周素园离开了人世,当天中央领导人以及各部委发来唁电,省委的挽联概括了这位老先生的一生:
“万里共长征,人民事业资匡助;一心服真理,马列宏谟有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