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医学》刊复旦耳聋基因治疗新成果:让聋哑儿童“能听能说”不是梦

上观新闻 2024-06-06 07:15:29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聋基因治疗团队又一新成果在全球顶级医学杂志《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发表,这是中国首次在《自然医学》杂志发表耳聋基因治疗方面的创新成果。该研究成果显示,通过双侧基因治疗5名聋哑患儿双耳听力均得到明显恢复,言语功能和声源定位能力也得到改善。这些聋哑患儿均为耳畸蛋白缺陷(OTOF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耳聋,年龄最大的11岁,最小的1岁。

数据显示,全球先天性耳聋患者高达2600万,我国每年新生约3万聋儿,其中60%与遗传因素有关,严重阻碍了儿童言语、认知以及智力发育。然而,临床上尚无治疗药物。

OTOF基因突变是导致先天性耳聋常见的病因之一,患者通常表现为重度、极重度或完全听力损失和言语障碍。在不同人群中均发现OTOF基因的高突变携带率。在我国,婴幼儿听神经病人群中,因OTOF基因突变导致耳聋的患者高达41%。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根治遗传性耳聋最有潜力的策略之一。它可以通过递送载体将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直接递送到内耳,以表达功能正常的蛋白,恢复正常功能,从而在根本上恢复或改善耳聋患者听力。腺相关病毒(AAV)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治疗递送载体,然而OTOF基因超出了单个AAV载体的递送上限。

该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国家卫健委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的李华伟教授、舒易来教授、王武庆教授团队领衔,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陈正一教授完成。为克服大基因内耳递送难题,研究团队研发出基于AAV的双载体基因置换疗法(AAV1-hOTOF),即采用双AAV载体,由该载体携带人源正常OTOF基因在内耳中重新组合,从而发挥正常功能。

基于临床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2022年6月团队获得全球首个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伦理批准,当年10月正式发起患者招募,并于当年12月完成了全球首例患儿基因治疗,先后纳入6例患者完成单侧耳基因治疗,目前最长的患者随访时间已达1年5个月,患者已经可进行日常交流。

去年10月,舒易来教授在第30届欧洲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ESGCT)年会上系统性披露了该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结果,成为全球首个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在正式学术大会的首次公开,引起极大关注。单耳基因治疗研究成果于2024年1月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并被选为封面导读,被国际同行称为“耳聋治疗的范式转变”、“标志着基因治疗听觉障碍乃至更广泛疾病的新时代开启”。

去年7月,为让更大程度使患者受益,恢复人类自然的双耳听觉能力,聆听三维立体声和准确的声源定位能力,以及噪声背景下的言语分辨能力,团队有序纳入双耳基因治疗的患者,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此项目也是全球第一个开展的双耳基因治疗临床试验。

上述研究证明了双耳基因治疗在先天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极大推动了耳聋治疗领域的发展,展现了基因治疗在治愈先天性耳聋疾病中的巨大应用潜力。今年5月,第27届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ASGCT)年会上,舒易来教授向来自全球的基因和细胞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介绍了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再度引起高度关注。

舒易来表示,整个团队历经“十年磨一剑”,创新性开发出内耳精准递送路径和装备,利用产学研医互补优势打通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产业化设计、工艺生产、安全评估等关卡,建立发展新模式,同时开启了耳聋基因治疗新时代。

另悉,为增强基因和细胞治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能力,完善创新体系,优化产业生态,眼耳鼻喉科医院已成立“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心”,以造福患者为源动力,开展耳聋、眼病和头颈肿瘤等基因和细胞治疗。

0 阅读:13

上观新闻

简介: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站上海,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