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亮为何不自己当皇帝没有阿斗蜀汉会怎么样

书生闲谈 2021-11-08 12:25:44

“此间乐,不思蜀”,因为这句话,蜀汉后主刘禅,就成了连卧龙诸葛亮都扶不起的“阿斗”。在洛阳“躺平”的安乐公刘禅,就这样成了历史上的反面教材。试问蜀汉后主刘禅如此烂泥扶不上墙,为何诸葛亮不取而代之?要知道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给诸葛亮时,可是说过:如果刘禅不成材,无法辅佐,诸葛亮可以取代。可惜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没有当皇帝,试问这是为何?

看三国历史,诸葛亮有能力或者说有实力当皇帝吗?话说吴国大都督吕蒙,来了一出“白衣渡江”,孙权和曹操结盟了,傻乎乎的关羽就这样丢掉了荆州,也丢掉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是公元219年,两年后,公元221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代汉自立。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并且以复仇的名义,发动了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

此战的详细情况就不多说了,反正刘备还没发车,张飞的人头就让部下砍了,还送给了孙权,结果就是步了曹操赤壁之战的后尘,一把火将刘备的精气神给烧没了,于是就有了白帝城托孤,此时蜀汉的情况可谓是损兵折将,人才凋零。刘备输给了一个磨剑十年,默默无闻的陆逊,这口气是倒腾不上来了。

听说刘备还写了一封信给陆逊,信中内容大概就是自己将重整兵马与陆逊决一死战,陆逊也很有意思,给刘备回了一封信,内容大概意思是:好好养伤,不必来送死。当然刘备可是天下枭雄,很明白自己的处境,也就是写写信,知道需要安排后事了。此时遍观蜀汉,黄忠已逝,马超要镇守边境,关羽和张飞败亡,赵云不受信任。

讲真刘备没得选,只能托孤诸葛亮。刘备托孤时,还当场让太子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当然刘备其实托孤了两个人,除了诸葛亮,还有益州本土势力的代表李严,刘备虽然说了让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的客套话,但还是防着诸葛亮的,可惜李严不是孔明先生的对手,刘禅公元223年继承皇位,时年十七岁,此后十二年诸葛亮大权独揽。

也就是说就算刘禅二十岁成年,加了冠礼,朝政大权依旧在相父诸葛亮手中。看三国历史大家会发现,诸葛亮其实和一个人很像。这个人也当过丞相,也独揽朝政大权,皇帝在他眼中就是一个摆设,他就是一代奸雄曹操。说起曹操,大家觉得曹操有没有实力当皇帝?看曹丕就知道,曹操想当皇帝,简直是轻而易举。

因此在蜀汉拥有同等权力的诸葛亮,也是可以当皇帝,可惜诸葛亮连王都没有称,这就是后代史书,为什么都大肆弘扬诸葛亮是千古忠臣的原因,可以称王称帝,却偏偏没有这么干,这是什么样的品德,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没有任何贵重的陪葬品,家中也没有余财,这是一个独揽蜀汉大权十二年的人。

现在说起来都没人信,试问诸葛亮值不值得敬佩?相比较一下曹魏的司马懿,魏明帝曹睿可怜巴巴望着司马懿,希望他能好好辅佐曹芳,结果是什么,司马懿这个乱臣贼子发动了政变,如果曹睿也如刘备一样说了,如果继承人辅佐不起来,就可以取而代之的话,司马懿不是更方便了,试问诸葛亮为什么不这么干?

因为当时蜀汉的情况根本就不允许换皇帝,本来刘备兵败夷陵,蜀汉就元气大伤,和盟友东吴也翻脸了,而强大的曹魏虎视眈眈,而刘备建立的蜀汉内部政权也不稳定,分成两股势力,一股是从荆州跟随刘备来益州的士族,一股是益州本土的士族门阀。这也是刘备托孤两个人的原因,诸葛亮代表的是荆州士族的利益,

李严代表的是益州士族的利益。要想让益州政权稳定,诸葛亮只能依法治国,公平公正,用律法来处理政务,并且还要以身作则,试问如果诸葛亮贸然称帝,益州会变成什么样,会乱成什么样,要想让益州的两股势力保持平衡,刘禅当皇帝是最好的选择。刘禅本就是太子,当皇帝顺理成章,蜀汉政权顺利过渡。

可稳定后,诸葛亮为什么不取而代之,因为益州内部的两股势力依旧存在,荆州士族是拥护老刘家的,而益州本土士族得用利益收买,就是给放权给他们,官员的任职得有大部分是益州本土的士族,可是诸葛亮和曹操一样要依法治国,唯才是举,因此他只能依靠荆州士族打压益州本土士族。而荆州士族是跟刘备来益州的,不是跟随你诸葛亮来的。

因此看起来诸葛亮是有实力当皇帝的,可其实他当不了,他也就只能举着北伐中原,复兴汉室的旗帜,去当忠心耿耿的蜀汉丞相。同理曹操也不与老旧士族妥协,也没有当成皇帝,说起来诸葛亮和曹操都是有理想的人,而诸葛亮要更辛苦,维持益州的稳定就已经很累了,诸葛亮哪里还有心思当皇帝,也因此蜀汉不能没有刘禅,就算他是阿斗,有了这个皇帝,蜀汉政权才能平稳发展,一打破蜀汉就不攻自破了。

0 阅读:26
书生闲谈

书生闲谈

书生闲谈,畅谈古今未来中华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