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太子这个身份看似尊贵无比,但实际上呢,却是个相当高危的职业哦。就拿汉武帝时期的太子刘据来说吧,本来有着大好的前程,身为太子,那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可最后却遭受了无妄之灾。还有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呢,同样也是在太子之位上经历了诸多波折,最终也没能逃过厄运,遭遇了种种变故,落得个令人惋惜的下场。像这样遭遇不幸的太子在历史上可不在少数呢。
太子之位,那可真是待得时间越久,危险就越大呢。就像胤礽曾经说过的那样:“这个位子能把人逼疯!”意思就是说,处在太子这个位置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面临诸多的压力、风险以及各种复杂的情况,时间长了,真的会让人承受不住,甚至到了能把人逼得发疯的程度呢。
不过呢,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啊,曾经有这么一位太子,挺特别的,他,就喜欢安安稳稳地当这个太子,甚至到了他父亲都打算把皇位让给他的时候,他居然都不接受呢。那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太子,这里面又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皇太子无能
在北宋末年的时候,有一位皇帝叫宋徽宗。这宋徽宗在我国历史上那可算得上是极为典型的“废皇帝”了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满心满眼就只喜欢写字和画画这两件事儿。而他作为皇帝,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他的这种喜好的带动之下呢,整个朝廷里面的人也都纷纷跟着效仿,都开始热衷于写字画画起来啦。
在宋朝的四大书法家中啊,有这么一个情况值得一说呢。原本这四大书法家里面有一个位置,按最初的情况来讲,应该是蔡京所占有的。不过呢,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蔡京的这个位置被拿掉了,换成了蔡襄来补上。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宋朝四大书法家当中的蔡襄,其实是后来才替代蔡京处在这个行列之中的哦。
蔡京可是个不折不扣、祸国殃民的大奸臣,鉴于他的种种恶行,大家觉得不能让这样的人位列“宋四家”之中呢。于是呢,就想到了同样姓蔡的蔡襄,蔡襄无论是品德还是在书法等方面那都是相当出色的,所以最后就把蔡京给换掉了,让蔡襄成为了“宋四家”之一啦。
暂且先不去评判蔡京这个人的人品究竟如何,要知道,他可是能够被选入“宋四家”行列里面的。能获此殊荣,这无疑就表明了蔡京在写字方面那可真的是颇具功底、很有两下子的呢。
宋徽宗有一位宠臣名叫蔡京,这两人,时常凑在一块儿交流探讨书法方面的事儿呢。
在当初那个时候,蔡京一心想着要去讨好别人,怎么个讨好法呢?他发现宋徽宗对一些事情有着特别的喜好,于是就动起了心思。蔡京琢磨着,要是能有一技之长正好对上宋徽宗的喜好,说不定就能得到宋徽宗的看重啦。思来想去,他决定在书法上下功夫,经过一番苦练,还真就练就了一笔相当不错的书法呢。他满心期待着能凭借这手好字,引起宋徽宗的重视。
宋徽宗还真就被蔡京给吸引住了。当宋徽宗见到蔡京的时候,那感觉就仿佛是碰到了许久都未曾谋面的好朋友一般呢。
蔡京这人啊,那速度可真快,没多久就获取了宋徽宗的信任呢。然后呢,在宋徽宗的大力扶持下,蔡京一路高升,当上了大官。这大权一到手,可不得了啦,整个北宋朝廷本来就谈不上有多清明,经他这么一折腾,那更是被搅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一片,局势变得越发糟糕了。
公元1100年的时候,宋徽宗的嫡长子赵桓呱呱坠地了。要知道,宋徽宗在位期间,那时候的环境其实是挺复杂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赵桓,大家也不禁会想,他又能怀揣着多大的抱负去面对未来呢?毕竟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志向的形成多少是会产生影响的。
在赵桓十四岁那年,他被册封为皇太子啦。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平日里表现得老老实实的,一直以来也没犯过什么过错。要知道,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皇太子这个极为重要的位置,按照惯例那肯定是要由嫡长子来担任的,而赵桓恰好就是嫡长子,所以这皇太子的位子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然而,待赵桓渐渐长大一些的时候,宋徽宗便逐渐对他产生了不满之情。
假如赵桓未曾去招惹宋徽宗,然而宋徽宗却依旧对他有所不满的话,这便意味着赵桓出现了一个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而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正是赵桓的三弟赵楷呢。
话说赵楷和赵桓是同一年来到这个世上的,他俩出生的时间间隔特别短,仅仅就差了几个月罢了。就在他们都年满十八岁的时候,情况可就大不一样啦。那时的赵桓呢,还一直在皇宫里头整天过着那种吃喝玩乐的悠闲日子,啥正事儿也没干。可同样是十八岁的赵楷却不一样哦,他可是做出了一件相当了不起的大事呢。
话说这赵楷,居然偷偷地跑去参加了本年的科举考试呢。你还别说,他这一考可不得了,直接就考中了状元。这消息一传到宋徽宗那儿,可把宋徽宗给高兴得不行,那心里别提多欢喜啦。
在当时的规则里,明确规定了皇子是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宋徽宗呢,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依照规则行事,把原本已经获得状元的皇子的这个状元头衔给拿掉了。随后呢,就把状元的名号赐给了原本排在第二名的那个人,这一系列的举动可都是按照既定的规则来进行处理的哦。
宋徽宗确实这么做了,不过呢,他做出这样的举动可不是出于要惩罚赵楷的目的,其主要意图仅仅是为了把百姓的嘴给堵住而已,让百姓不再对此事议论纷纷啥的。
赵楷怎么就敢偷偷去参加科举呢?这背后的原因啊,就是宋徽宗对他太过宠溺了,把他给惯得不像话,以至于他变得天不怕地不怕的,什么大胆的事儿都敢去做,连偷偷参加科举这种不合规矩的事儿都干得出来呢。
赵楷在年幼的时候便展现出了聪明伶俐的特质,这样的他可是深得宋徽宗的满心喜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赵楷深知父亲宋徽宗对书法、绘画极为痴迷,于是他便“投其所好”,开始专心学习这两门技艺。在学习的过程中,赵楷在画花鸟方面更是展现出了独特的天赋,画得极为出色。宋徽宗看到三儿子赵楷在书画方面取得的这些成果,尤其是那擅长的花鸟画,心里对这个儿子就越发地喜爱起来了。
话说赵楷成功考中了状元,这事儿之后呢,宋徽宗心里就冒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念头。他琢磨着,要让赵楷来当太子呢,这样日后就能继承自己的皇位啦。至于他的长子赵桓嘛,那就只能让他自己看着办,好自为之咯。
宋徽宗把某件事告知了朝中的群臣,其目的是想让这些大臣们帮忙出出主意,琢磨出个办法来把赵桓的太子之位给废掉。可让宋徽宗万万没想到的是,群臣对于让赵楷成为太子这件事极为抵触,一个接一个地纷纷赶来,极力劝阻宋徽宗,不让他这么做。
宋徽宗其实并不喜欢赵桓,觉得他有些愚笨。可即便如此,那又能怎样呢?要知道,赵桓可是嫡长子,在封建礼制之下,嫡长子的身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就因为这个身份,宋徽宗即便心里不乐意,也没办法改变什么。
在历史上,“废长立幼”这事可是引发过不少大风波呢。好多时候,群臣都坚决不同意这么干,这其实也情有可原。就拿当初的汉高祖刘邦来说吧,他也不怎么喜欢自己的长子呢。刘邦心里,是有过废掉长子,改立幼子的想法的,不过呢,最后还是被群臣给阻拦下来了,没让他达成这个想法。
你可知道,在当下这个时候呢,宋徽宗压根就没有要把皇位传给赵桓的想法哦。不过呢,这世事难料,再过几年之后,情况可就大不一样啦,到那个时候,宋徽宗就会反过来去求着赵桓,让他来接过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呢。
宋徽宗每日都沉溺于后宫之中尽情玩乐,把国家大事全然抛在了脑后,压根就没去理会。就在这个时候,北方的局势已然发生了极为重大的变化。那曾经强盛一时的辽国,如今渐渐走向了衰弱;而金国呢,却迅速地崛起壮大起来。如此形势之下,草原霸主的名号眼看着马上就要更换主人啦……
皇太子顶包
北宋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夺回燕云十六州这块重要的地盘。于是呢,北宋就和金国签订了一个叫做《海上之盟》的约定。在这个约定里双方是这么说好的:由金国出兵去攻打,而北宋呢负责出钱来支持这场军事行动。等到成功拿下燕云十六州之后,这燕云十六州的地盘就归北宋所有啦。不过呢,北宋还得每年向金国进行朝贡呢。
原本双方都已经把事情说好了,就是那种达成了明确约定的情况呢。结果呢,等到双方一起成功拿下了燕云十六州之后,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金国这边竟然不认之前说好的那些账了,完全违背了当初的约定。
按照常理来讲,金国打完仗之后就应当撤军才对。可谁能想到呢,金国的那些军队,打完仗后竟然耍赖皮似的赖着不走了。这情况可把北宋的武将们给惹恼了,他们当即就做出决定,要把这些赖着不走的金国军队给狠狠地打出去呢。
北宋时期,北宋的军队和金军相比,那可完全不是对手。金军的实力相当强劲,在与北宋军队交战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就把北宋的军队给消灭掉了。之后呢,金军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乘胜一路往南行进,直接渡过了黄河。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前往开封,去找宋徽宗兴师问罪呢。
话说在那个时候,宋徽宗正在后宫之中专注地画画呢,而在他身旁陪着的人是蔡京的弟弟蔡攸。就在这当口,一份战报送了过来,宋徽宗拿起来仔细一看,这一看可不得了,瞬间就被那战报上的内容给吓得喘不过气来,整个人的状态一下子就不对了,紧接着两眼一黑,直接就昏了过去,身体也不受控制地一下子“滑”到了桌子底下去了,那场面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大臣们见宋徽宗情况不妙,急忙传唤太医前来为其诊治病情。太医一番查看之后,赶忙开了方子煎药,随后几碗中药接连灌进宋徽宗的口中。过了一会儿,宋徽宗这才缓缓地苏醒过来,悠悠转醒之际,也让周围焦急等待的大臣们松了一口气。
话说宋徽宗从睡梦中醒来之后,啥话都没讲呢,就立刻让人拿来了纸和笔。只见他拿起笔,稍作思索,便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当赵桓知晓了这个消息之后,心里那叫一个心惊胆战。要知道,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向来就不怎么被父亲瞧得上呢。眼瞅着当下大敌都已经兵临城下了,在这样万分危急的时刻,父亲居然一下子就把皇位传给了他。这不明摆着嘛,不就是想让他去当这个替罪羊,用他来顶包应对这艰难的局面。
赵桓心里很清楚,这皇位可不是什么好接的差事,弄不好就成了冤大头,要承担诸多麻烦和责任呢。所以,他压根就不愿意去当这个皇帝,主动地就把皇位给拒绝了。而且呢,他心里还有个想法,就是希望父亲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三弟,觉得三弟或许比自己更适合去坐那个位置呢。
宋徽宗肯定是舍不得把自己最为疼爱的儿子给送出去,思来想去之后,他心里就有了让赵桓来继承皇位的打算呢。
宋徽宗曾对着大臣们吩咐道:“哪怕是通过把他打晕这样的方式,也务必要将他送到龙椅之上,这事必须得给我办妥咯!”
到了当下这个情形,其实那登基仪式完全可以直接省去不用举行啦。只要让赵桓安稳地坐到龙椅之上,接着再把传位诏书当众宣读一遍,那么这皇位传承的事儿,也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呢。
没过多久,宋钦宗赵桓渐渐从龙椅上苏醒过来,这一醒,他立马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可事已至此,他都已经当上皇帝了,哪还敢再像之前那般散漫随意呢。于是,赵桓赶忙召集朝中的大臣们,想着大家一起商量商量,得赶紧想出个应对的办法来才行呢。
宋钦宗真不愧是宋徽宗的儿子,你瞧,这父子俩在任用官员这件事上,竟然有着极为相似的做法呢,他们所任用的官员,那性格特点都是差不多的哟。
在宋钦宗身旁,有一位深受其宠信的大臣,名叫耿南仲。这人啊,完全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角色呢。他心里头光想着投降的事儿,而且呢,他可不满足于自己一个人去当投降派,还妄图拉着皇帝,再连同身边的众人一块儿去投降,其行径实在是让人不齿。
在北宋时期,宋钦宗刚刚登上皇位的时候啊,就已然开始着手准备逃跑事宜啦。要知道,那时的局势或许让他觉得不安稳,于是在即位之初,心里就打起了这样的算盘,想着万一情况不妙,那就得赶紧跑,所以便早早地在为逃跑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呢。
不过呢,当时有主战派的大臣名叫李纲,他把皇帝给拦住了。然后还极力地劝皇帝说:“先帝可是把皇位以及这大好的城池都留给您了,您要是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把它们都给抛弃掉,这怎么能行呢?这真的合适吗?”
宋钦宗心里暗自思忖着,这皇位压根就不是自己主动想要去获取的,完全是被别人硬要往自己这儿塞过来的呢。
话说当时,宋钦宗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把守城这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全权交付给了李纲。从此之后,京师的安保工作便全部由李纲来负责了,他肩负起了保障京师安全的重大职责。
话说李纲领受了任务,首次执行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面对来犯的金军,他沉着应对,指挥有方,成功将金军击退。消息传到宋钦宗那里,这位皇帝听闻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就好像之前一直悬着的心,直到此刻才终于能够安稳地放回肚子里去啦,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呢。
话说金军撤走以后啊,宋钦宗立刻就采取了行动,把李纲的官职给罢免了呢。不仅如此,还把李纲贬到外地去了。那宋钦宗为啥要这么做?他给出的理由其实挺简单的,就说李纲狂悖犯上。
在金军尚未抵达开封之际,宋钦宗曾有过好几次想要逃离开封城的念头呢。而当时的李纲呢,始终以江山社稷为重,拿关乎国家存亡、祖宗基业等诸多重要理由来劝阻宋钦宗,不让他离开。就因为这事儿,宋钦宗心里便对李纲产生了记恨之情。
宋钦宗当时怎么也想不到啊,自己这边又是赔钱又是割让土地,想着都做到这份儿上了,金人应该能满意了吧。可谁能料到呢,人家根本就不满足。二月份的时候,金人是撤兵走了,可到了八月份呢,居然又打过来了。更糟糕的是,这次可没有像李纲那样能坚守城池的人了。
靖康元年八月的时候,那座曾经繁华无比的开封城,没能抵挡住金军凶猛的攻势,最终被金军给攻破啦。这一破可不得了,当时北宋的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呢,就都沦为了金军的俘虏啦。之后呢,他们就如同金军获得的特殊“战利品”一般,被金军强行带着一路北上,回到了金军所在的东北老家那边去了。
宋钦宗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啦。等到他二十六岁那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在一种被迫无奈的情形下,他继承了皇位。可谁能想到呢,就在这同一年,金军来袭,他就被掳走了。之后他被抓到了金国,一直在那儿待着,一直到六十二岁的时候,很不幸,他被人给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