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女科学家吴健雄回国后,见到周总理:我有句话不知道能不能说。 1973年秋天,吴健雄和丈夫结束了在海外的生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们的旅程从广州开始,途径多个城市,最终抵达了位于江苏省的太苍浏河,这里是吴健雄的故乡。在这段旅途中,无论是民间接待还是官方安排,吴健雄都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亲情,这让她深感感动。 归国不久后,吴健雄与丈夫受到了时任总理的周恩来的接见。吴健雄对周总理一直抱有深厚的敬意,听过不少关于他的故事。得知即将被周总理接见的消息,吴健雄感到无比激动。 1973年10月15日,吴健雄穿着一套新衣,满怀期待地出发前往人民大会堂。车队从北京饭店出发,经过天安门广场,最终在人民大会堂南门停下。在那里,许多著名人士如郭沫若、钱学森、刘西尧等都来迎接她的到来,尤其是与吴健雄有多年交情的钱学森,他们的再次相见格外温馨,缓解了吴健雄的紧张情绪。 在人民大会堂的安徽厅,周总理已经在门口等候。见面时,周总理热情地握住吴健雄的手,欢迎她回国,并鼓励她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了解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周总理还巧妙地选择了安徽厅作为会见地点,这是因为吴健雄和她的丈夫分别来自河南和江苏,他不想在选择会见地点上显得偏心。这种细致的考虑和幽默感,进一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对话氛围变得轻松愉快。 会谈中,吴健雄向周总理诉说了自己离开中国的原因以及多次试图回国但未能成行的经历。周总理听后表示了理解,并分享了自己对吴健雄情况的了解,展现出对她个人经历的关心。 谈话间,周总理被提醒该服药及用餐。他邀请吴健雄一同简单用餐,继续交谈。餐桌上,吴健雄提出了关于寻找父母坟墓的请求。周总理对此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告诉她已经指派人员调查此事,并寻找可能的补救措施,以便吴健雄将来能有地方祭拜父母。在分别时,周总理叮嘱吴健雄多回国看看。 吴健雄的生涯颠覆了传统性别观念,成为“物理第一夫人”,在全球科学家中的地位备受瞩目。她的科研旅程不仅是对个人才能的极致追求,也是对女性在科学领域能力的有力证明。 吴健雄出生在一个期望女儿成才的家庭,吴健雄从小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20世纪初,尽管女性的社会地位不高,但是家庭的支持和时代的变革为她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她早年受到了胡适等思想家的影响,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强调女性教育和独立的重要性。 1930年,吴健雄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在这里,她以优异的成绩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很快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六年后,她远赴美国深造,选择了密西根大学。在美国,她面临并克服了性别歧视的挑战,最终转学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在伯克利,吴健雄专攻原子核物理,尤其关注铀原子核的分裂过程。她的研究不仅填补了物理学的多个空白,还对后来的原子能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她的独立性和科研能力获得了同行和导师的广泛赞誉。 1940年,她的博士论文发表后,立即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她的成就有时被认为甚至超越了居里夫人。 职业生涯中,吴健雄在美国物理学界取得了诸多突破,包括成为某物理学会的首位女会长。尽管成就巨大,她始终心系祖国。20世纪40年代末,她与丈夫首次回国访问,与时任国家领导人周恩来会面,此后,她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积极促进两国的科学交流。她对国内科研环境的贡献包括捐资助学,与国内大学合作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