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旗人才300万,3亿汉人为何甘愿被满清统治276年?

康康看历史 2023-02-11 05:26:07

4000字长文,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都是汉人的天下,只有少数朝代被游牧民族攻占。甚至在汉人的政权历经了好几代的更迭后,许许多多的游牧民族还分散在北方各部,没有统一的政权。

不管是魏晋南北朝的胡人乱华,还是蒙古国侵占汉人疆土建立元朝,汉人都处于低位,没有被游牧民族所重视。

而汉人们觉得自己才是中原的正统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再加上汉人们被统治后的生活并不如意,汉人受尽欺侮,所以汉人们在被游牧民族统治时,反抗战争不断。

但是在清朝占领汉人疆土的276年内,汉人不但不反抗,反而帮助清廷抵御外敌,仿佛清朝不是汉人疆土的入侵者,而是“汉清本一家”。

满清入关后,旗人与汉人数量相差悬殊,如果汉人起义,清朝旗人不可能夺下政权。但是清朝来犯,仅有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来发起反清复明的活动,而其他汉人却没有任何行动,这又是为何呢?

3亿多的汉人被300万的满清旗人统治了整整276年才夺下政权,那在这276年的时间,汉人究竟在干嘛?为何不采取行动夺回属于自己的疆土,反而放下“心结”,帮助满清打下基业?

满清为何能拿下偌大的汉人疆土

要想知道汉人为何不反抗,首先得知道清朝是靠何手段拿下汉人几代的基业。清朝这个朝代比较特殊,因为它是女真族建立的朝代。女真族原本只是一个人口稀少,资源匮乏的落后小部落,为何能统治汉人的千万疆土呢?

这些游牧民族通常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生活在蛮荒之地。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便是打猎或者发展畜牧业,但是他们却羡慕着汉人的中原大地,羡慕汉人能够有肥沃的土地耕种粮食,因此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游牧民族就不断将疆域往中原大地拓展。

1115年,金太祖统一女真,在会宁府建立金朝。金朝一举灭了辽和北宋,占领了中原地区,使得游牧民族能在中原地区生活扎根。

清朝统治者是一个善于“以史为鉴”的人,由于先前女真部落有着众多不足,并且经济、文化很落后,因此便向汉族人取取经,学习汉族的先进思想。

因此满人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成熟的通知模式,为大清的百年基业奠定坚实基础。清朝的统治模式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便是积极采取措施缓和民族矛盾。因为民族有异,每个民族的文化有着很大差异。但是每个民族的民族利益是相同的,清政府一改元朝蒙古族轻贱汉人的作风,对汉人十分优待。

不仅是对汉人,对蒙和满这样的大族也都提供了优待,给予他们政策支持。不仅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方面给予他们优待,还实行“以汉治汉”,让汉人官员治理汉人居住区域。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汉人们以及各大族看到了满清的诚意,因此便从心里对满清放下些许成见。

想要统治更加稳固,经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如何是百姓们幸福程度的直接体现,只有国家经济繁荣,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各司其职,使国家基业更加稳定。

而在封建社会之中,小农经济为主导,因此农业的发展便是国之根本。满清统治者吸取明朝土地兼并以致亡国的教训,废除了“圈地”政策。使得百姓们的种地热情大大提升,耕种效率大大加强,农业发展更为迅猛。

在农业和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下,清朝经济发展如日中天,如愿迎来“康乾盛世”,人民生活富足,人口大量激增。“这盛世,如你所愿”。

除了学习汉人文化和发展经济,清朝廷还加强了军事对社会的控制。除了地方上的几十万绿营兵,清朝统治者还把八旗军分插在各地,并且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保甲”制度。

究其根源,还得是明朝后期自身的衰败促进了清朝的建立。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矛盾大大被激化,国家的大部分财富和土地都被少数商户及官家所掌握,因此大部分农民和手工业者流离失所,生活贫困,从而使得矛盾加剧,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第二个原因便是15世纪,世界进入了小冰河时期,中国也深受其害。极端的寒冷引发了长达70年之久的旱灾,导致北方几十年来颗粒无收。以小农经济为本的封建社会,没有了农业的发展加持,就代表没了生机与活力。

本来富庶的南方能帮助明朝度过危机,但是崇祯皇帝即位后,将宦官乱政的局面打破。一直被宦官压制的东林党,没有了宦官的制衡,便迫不及待将矿监和税监废除,使得明朝财政大大减少。

因此明朝重新依靠土地税以及人头税填补财政空缺。巨额的赋税使得老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不起义便难以生存。因此百姓纷纷走上起义之路。

而且由于朝廷不力,无力赈灾,所以皇权所起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导致很多政策都施展不到位,因此明朝的灭亡属于必然。

为何3亿汉人被统治却不反抗

为何封建王朝,仅凭借着“天赋皇权”便统治着千千万万个臣民,他们也甘愿屈服于天子脚下。在古代的独裁专制时间内,人们觉得“皇帝乃真龙天子”,就应该享有特权,被万人顶礼膜拜,这在古时的人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不能被改变的。

但是凡事都得讲一个“理”字,你统治天下就得拿出你统治天下的道理,不然为何能让别人屈服。连西域铁骑都无法拿下中原,女真族又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这与吴三桂有很大关系。

李自成本来胜券在握,可以在中原大地上受尽膜拜,但由于他的疑心病,使得中原大地落入他手。

当时的吴三桂已经服软,几次三番想投靠李自成,但是李自成觉得他兵力强盛,留下他就等于留下大患。所以李自成不但不领情,反而派兵想将他缉拿归案。

李自成还是小瞧了吴三桂,当时握在吴三桂手中的可是山海关重地,任何人想要进入,都得过山海关。本来是想在李自成手下安心做事,但却落得一个通缉之名,这使得吴三桂心生寒意。

皇太极也是个聪明人,知道想要过山海关,必得先拿下吴三桂。而经过这轰轰烈烈的缉拿一事,皇太极知道了吴三桂的要害,便开条件使吴三桂归于他的麾下。

吴三桂见状,自然选择同意,与其与那个小肚鸡肠的李自成耗下去,还不如让明君来一统江山。于是吴三桂下令大开山海关,放清军进入。

有了吴三桂的助力,清军“逆袭”之路可谓顺风顺水,再也没有人能抵抗这些游骑兵了。因此,大清顺利坐上了中原大地的王座,一直持续了整整276年。但这276年,基本上与汉人相处的十分和平,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清朝统治者十分尊重汉人的思想文化,并没有强迫他们去接受旗人的旧制。想要控制一类人,控制一个民族,就得先控制他们的思想。如果思想改变了,就代表他们融入了新的环境。

虽然满人即位,但是他们并没有强迫汉人接受满人的思想文化。大清统治者依旧沿袭明朝的根本制度,只是在以往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融入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大清统治者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明朝不好的制度都加以革除,比如锦衣卫和东西厂等。明朝时太监享有很大权利,但是在清朝却变成了最底层的伺候主子的奴才。

清朝设立了军机处,分散权利。军机处里面的官员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制衡。这也使大清的江山更加牢固,不会有独揽大权的大臣谋权篡位。

满人们还积极学习汉人的文化,除了在发型上对汉人有具体要求之外,对汉人的文化都十分尊重。

其次,满人对汉人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异族而冷眼相看。清朝十分鼓励通婚,虽然满汉有别,但是满人少,汉人多,想要管理好偌大的国家,还是得先笼络好汉人的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有百姓满意,才能使大清基业“水涨船高”。

所以大清统治者为汉人步入仕途提供了特别优待,使得汉人可以同满人一起入朝为官。满清统治者甚至还让一些汉人入旗,成为清朝的贵族。正是因为这样,一大批汉人的心被大清朝所收买,便不会萌生反抗的想法。

并且满清的贵族会娶汉人女子为妻,使汉人成为皇亲国戚,享尽荣华富贵。有这样的好处,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自然没有人不乐意。

第三个原因便是满清朝廷为了限制汉人,实行了严厉的文字狱。虽然满清对汉人十分优待,但是他们也害怕汉人起义,毕竟中原大地本是汉人的家园,而大清满人才是外来者。

文字狱其实只是在思想上限制了汉人,只要汉人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发表不正当言论,这个“文字狱”便会对他们起不到任何作用,就和现在的对言论的管控差不多,只要你不在网上或者私下发表反动言论,便可安稳生活。

满汉联姻,再加上朝廷减免赋税,百姓们生活的十分富足,基本不会有人随意去发表不当言论去把自己和家人往火坑里推。

第四个原因就就是汉人打不过满人。因为游牧民族善骑射,而且体力比汉人好。这样的实力悬殊使得汉人不敢轻易出手,因为只要出手,结局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被镇压。

即使到了晚清,汉人发起各种农民起义,但是由于实力相差过于悬殊,无一例外,都被大清军队再次镇压。

文明的更迭从不拘泥于一个朝代,改朝换代也是必然趋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要是强者,便可以谱写新的历史,在历史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大清统治汉人的276年内,难道汉人一次都没有反抗过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满清朝廷又是如何解决满汉纠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康熙帝是如何做表率的。

康熙帝在位期间,曾经前往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且对明太祖朱元璋赞赏有加,对他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康熙帝此举,实在是将汉人的心拿捏得死死的。

此举之后,前朝遗老以及汉族的士人都对大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参加这场祭祀的数万人,都被康熙帝所感动,流下了两行热泪。

除此之外便是上文所提及的大兴科举,给汉人们入朝为官的机会。并且康熙帝还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减免赋税,使得百姓生活富足。

在这些举措的加持下,反抗者都基本上归顺,如果再度反抗,便用武力镇压。物理镇压只是暂时的,而从思想上感化汉人所带来的影响确是持久的。不得不说,康熙帝在拿捏百姓的心这一方面,做的是十分完美。

0 阅读:4

康康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