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小张啊,我最近血糖老是飙高,你说以前天天轻断食,不是说降血糖的吗?"
小张(年轻医生):"李叔,轻断食虽好,可也得悠着点儿,日后反而更容易代谢出问题!"
李叔大惊:"啥?轻断食还能翻车?"

这几年,轻断食在年轻人里风靡一时,号称能减肥抗衰、防糖尿病,可最近的一项新研究却给这个潮流泼了一盆冷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的研究指出,年轻时长期坚持轻断食模式,可能对胰岛β细胞造成不可逆损害,日后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反而增加了。(资料来源:Nature Metabolism, 2023)
说白了,年轻时一顿操作猛如虎,中老年后却可能埋下祸根,这和很多人原本的认知大相径庭。
胰岛β细胞受损,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我们知道,胰岛β细胞是负责分泌胰岛素的关键细胞。如果把胰岛比作人体的“血糖消防站”,那么β细胞就是最关键的“消防员”。长期不规律的饮食节律(比如频繁轻断食)就好比经常拉响火警警报,消防员(β细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就容易“过劳”,功能受损甚至早早“退休”了。
研究表明,这种β细胞损伤是累积性的,年轻时你可能感觉不到明显影响,但随着年龄增长,胰岛β细胞储备能力下降后问题才暴露出来,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波动明显增加。(资料来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

中老年朋友最关心:轻断食能不能继续?
如果你现在已经步入中老年行列,可能会担心:“那我还能偶尔试试轻断食吗?”答案是可以,但要适度。比起年轻时大幅度的轻断食,比如一天只吃一顿,适合中老年人的做法更建议是减少一餐的摄入量,或者每周选择一两天清淡饮食,而不是频繁地跳过一餐。
对中老年人来说,代谢调节能力本来就在减弱,频繁地“饿肚子”不仅容易导致血糖大幅波动,甚至还会引起肌肉流失,加速身体衰老。
“听说轻断食能长寿,那我之前做错了吗?”
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偶尔轻断食确实被证实能提升细胞自噬作用,也就是帮助身体清理细胞垃圾,好比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定期清扫卫生一样。但关键就在于“频率”和“程度”,太频繁或极端的断食策略反而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
研究指出,最理想的轻断食模式应当以低强度的断食周期(比如每周1-2次较短时间断食),而非长期日复一日的频繁饥饿模式。(资料来源: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不轻断食了,中老年人怎样保持健康代谢?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规律饮食比任何形式的断食都更有效,尤其是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期空腹。你可以试试这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每天三餐定时、定量,尽量减少高糖、高油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瘦肉、粗粮,偶尔减少一餐的量,远比断食更健康有效。
此外,适当的运动必不可少。散步、太极拳、广场舞这些“亲民”的运动,既能促进肌肉对血糖的吸收利用,又不容易造成过度疲劳。尤其是肌肉锻炼,能保护β细胞,避免过早“退休”。(资料来源:美国糖尿病协会)

“但我血糖已经高了,怎么办?”
别急,胰岛功能虽然一旦受损难以恢复,但改善饮食结构、增加适度运动仍然有效。就像家里某个插座坏了,你暂时无法修复,但依靠其它插座分担负担依然能够正常用电。
建议已经出现高血糖或糖尿病前期症状的朋友,每三个月到医院做一次血糖监测,根据医生建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任何健康方式都不是万能药,年轻时的“轻断食风潮”,中老年时可能变成健康隐患。保持代谢健康并非越极端越好,而是需要适度与平衡。各位中老年朋友记住一句话:“管住嘴,但别忘了规律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