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真的是“解放双手”的福音,还是又一个让人提心吊胆的“马路杀手”养成器?
这年头,科技发展得太快,稍不留神就被时代的车轮碾压。
就拿汽车来说,以前开车拼技术,现在开车拼“智商”。
这不,比亚迪汉DM-i/EV又出新款了,号称搭载了“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价格也挺亲民,19.98万元起。
但问题来了,这“天神之眼”真有那么神?
说起智能驾驶,就想起我那“艺高人胆大”的老王。
老王开了20多年车,自诩“秋名山车神”,对那些花里胡哨的辅助驾驶功能嗤之以鼻。
结果呢?
前阵子跑高速,仗着自己技术好,硬是疲劳驾驶,差点追尾!
事后老王也是后怕,直呼:“要是当时车上有个靠谱的智能驾驶系统,说不定就能避免这场事故了!” 看来,再牛的老司机,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比亚迪这些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谓是风生水起,从最初的DiPilot到现在的“天神之眼”,智能驾驶技术也是一路升级打怪。
就拿这次新推出的汉DM-i/EV智驾版来说,最大的亮点就是搭载了“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
听起来挺唬人的,其实就是一套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配备了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和12颗摄像头,能实现高快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
不过,这价格嘛,就有点微妙了。
汉DM-i智驾版125公里领航版,配置和入门级的舒适型一样,但价格却贵了3.1万元;汉EV智驾版605公里领航版,配置和次低配的尊荣型一样,价格也涨了2.9万元。
这不禁让人想问,多花这几万块钱,就为了一个“天神之眼”,真的值吗?
当然,比亚迪也不是“人傻钱多”,敢这么定价肯定有自己的考量。
毕竟,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小米SU7、智己L6、智界S7等一众强敌环伺,比亚迪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拿出点真本事。
说到竞争对手,就不得不提一下小米SU7。
雷总亲自带货,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着实火了一把。
不过,也有网友调侃说,小米SU7是“PPT造车”,真车到底怎么样还得打个问号。
至于智己L6,发布会上就闹了个“乌龙”,把友商的数据给搞错了,着实有点尴尬。
再看看比亚迪汉系列的市场表现,2月份汉DM系列卖了6483辆,汉EV卖了3961辆,虽然销量还不错,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稍有松懈就可能被超越。
而且,比亚迪的野心可不止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也是其重要的战略布局。
那么,“天神之眼”到底是怎么炼成的呢?
这就要追溯到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长期投入。
早在2019年,比亚迪就推出了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经过多次迭代升级,才有了今天的“天神之眼”。
据说,“天神之眼”的核心技术都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当然,像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这些零部件,可能还是需要向外部供应商采购。
说起技术,就不得不提一下比亚迪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
这套系统也是比亚迪的“镇店之宝”,经过多次升级,已经进化到了DiLink 100版本。
12.3英寸全液晶仪表、15.6英寸自适应悬浮中控屏,再加上各种智能互联功能,让车内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再好的产品也有争议。
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各种对比亚迪汉DM-i/EV的评价。
有人说它外观大气、内饰豪华、性能出色,也有人说它的智能驾驶体验还有待提升。
甚至有网友调侃说:“智能驾驶是解放双手,还是增加风险?” 毕竟,智能驾驶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难免会出现一些bug。
那么,在行业专家眼中,比亚迪汉DM-i/EV又是什么样的呢?
有专家认为,汉DM-i/EV对比亚迪品牌向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升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地位,也让更多消费者看到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
比亚迪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传统车企到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的艰难转型。
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声名鹊起,比亚迪靠的是什么?
我想,除了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一种敢于挑战、永不放弃的企业精神。
展望未来,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光明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智能驾驶将逐渐普及,最终走进千家万户。
而比亚迪,无疑将是这场变革中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智能驾驶这事儿,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提升安全性和便利性,用不好可能适得其反。
至于比亚迪汉DM-i/EV智驾版,能不能真正成为“平民化”的智能驾驶之选,还得交给市场和用户去检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