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秦朝为什么会如此快的灭亡呢?大秦有所向披靡的锐士,他们曾在鄢郢之战、伊阙之战等所向披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仅让秦朝拥有了生产强弓劲弩的宜阳,而且秦始皇还严格管控铁器。秦朝奋八世的百年基业却在短短数年就走向了灭亡,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我懂了,民心的觉醒时是历史大势,因此傜役繁重暴虐的秦朝灭亡了,勇冠三军的西楚霸王最终在乌江自刎,而休养生息用十五税一夺取民心的汉高祖刘邦获得了天下。
秦朝
有人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蒙恬死了,但即使蒙恬活着,他真能救秦国吗?把一个国家的灭亡归咎在时运不济上,这不是逃避又是什么呢?巨鹿之战楚军和秦军可是正面硬杠,这样秦军都赢不了,实行分兵合击的战术那秦军就更赢不了了。很多人觉得秦朝的将军牛逼,那是因为制度先进,按军功授爵提高了秦军的战力。而秦昭襄王长平之战以来诸侯的兵力基本被打光了,伊阙之战让韩魏精锐尽失,鄢郢之战让楚国精锐尽失,长平之战后赵国虽然还有赵边军尚在但赵国基本已经元气大伤了,而齐国差点被灭,燕国就更别说了。
因此这时候秦国就是以弱击强,蒙恬说白了就是一个将二代而已,不管对付齐国还是赵国都是以弱击强,即使攻击匈奴,也不过是一个强敌而已。匈奴真正的强大是在拥有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之后这时候匈奴才真正拥有了最强大的骑兵来源:战马。而在匈奴击败月氏以后,它的实力才空前强大,换句话说蒙恬也不过是第二个王离而已。起码在巨鹿之战,王离的决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问题就是单兵力量上秦军打不过西楚军队的。这是因为秦朝的发展其实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此秦朝必然灭亡。
以愚黔首
那么秦朝有哪些当年阻碍了历史的发展呢?那么毫无疑问就是愚民,在过秦论里面有一个词叫以愚黔首。在我读大学时觉得没有念过书的人什么都不懂,但当我和老一辈的谈论时发现其实他们什么都懂,当他们谈到年轻时什么人最大公无私时,他们说出孙先生和周总理。然后我就懂秦朝的以愚黔首为什么会失败。秦朝百姓按照君王的谋略显得很愚昧,君王得意于百姓沉陷在他的智谋里,而实则百姓是畏惧君王的权力而陪太子读书,换句话来说他们就是在皇帝面前演愚民,而他们演的越像,他们内心的仇恨种子就越根深蒂固。
很多人说清朝的百姓为什么麻木,因为他们对清朝的所作所为很清楚,他们能做的就是坐观成败。而秦朝也是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百姓会揭竿而起的原因。秦朝君主觉得连做法很妙,哪个人会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但殊不知弄巧成拙,因为怕连坐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因为怕连坐刘邦在芒砀山起义。百姓就像弹簧一样,你压的越狠,他们就反弹的越强。暴虐的秦法不仅没让百姓害怕,反而激起了他们内心的反抗。秦法是很可怕,但如果推倒他们还可怕吗?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他们虐待他们的子民就是有违天道的,是与天下大势为敌的。
制度
其次,养懒汉的制度也是违背历史发展步伐的。在秦朝建立之初,那些秦国锐士也是根正苗红的老秦人,秦国选择了对他们的优待,然后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懒汉。甚至他们的子孙凭着父辈的荣耀作威作福俨然就是一个地痞流氓,蒙恬可以凭着镀金成为秦军将领,那么其他人为什么不可以呢?最终他们产生了一种东西叫堕落,从秦国后期的屡战屡败到宋朝厢军的不战而逃再到八旗子弟的一触即溃,这种养懒汉制度本身就是封建残余制度的延续。他们不仅对一个王朝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成为了一个王朝的负担。
秦二世登基后属下的臣子也直言万岁,他们也以诽谤的名义处置那些说真话的人,认为他们造谣生事。最终当赵高指鹿为马时,秦庭里面就留下了一批阿谀奉承的虚伪之徒。因此当刘邦打到咸阳时,他们除了阿谀奉承基本就黔驴技穷了,因为过于讲人情世故的朝廷除了养一群讲人情世故的女人白痴以外不会有一个真正的人才。而止于智者的是谣言,止于暴力的则是耍流氓。因此我觉得历史其实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越是强大的王朝,越是英明的君主越喜欢虚怀纳谏,而越是落后的王朝越是腐朽的君主越喜欢自欺欺人。
历史
历史会给一个民族机会,但不会一直给一个民族机会。曾经的党项、契丹、突厥哪一个不是所向披靡的存在呢?甚至鲜卑强大时可以傲视中原,连东晋都不敢睥睨。但这些大国为什么会走向灭亡呢?因为当别人在发展时他们固步自封,为了统治阶层的利益言而无信最终让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最典型的就是西夏,得罪宋朝、金国、蒙古。而更可怕的是这个民族还陷入自欺欺人的心态里做着春秋美梦。纵观历史,一个民族的强大必然是开放。因为开放,汉朝拥有了西域优秀的锻造工艺让汉军实力大增,因为开放唐朝学习了很多外来文化并加以吸收形成了唐朝文化。或许外邦的制造工艺不先进,但他们的制造理念却给了唐人灵感,因此唐代从农业技术等都有很大的提升。总之一句话:顺应历史则兴,而逆天而为纵然倾王朝之力也会被碾为齑粉,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