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大学,满是向往。
我本人已而立之年,如果真要去说感受,这应该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从懵懂无知,蜕变为成熟青年,收获了友谊、学到了知识……
而大学宿舍,这个被视为避风港的地方,同样承载着个人青春回忆。
对学生来讲,它是家一样的存在,温馨、舒适,带给各位内心深处的慰藉。
但事物存在总有两面性,这种“舒适区”可能是桎梏,削弱着自身的成长进步。
以过来人的身份,衷心想劝告大家,大学四年尽量远离宿舍,因为很有可能将你“毁掉”。
01.温馨环境难进入学习状态柔软的床铺,安静的氛围,仿佛一切都为学习创造了完美条件。
事实上,正是宿舍这种舒适感,极易让人陷入“伪勤奋”陷阱。
你会觉得自己在学习,但实际效率极其低下。
一切正如作家王楠所言:不要假装努力,结局不会陪你演戏。
手机时不时弹出的消息提醒、室友们的闲聊……让你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通常来讲,学习本该是高效且条理,宿舍松散环境则与之背离。
说到底,这里只是一个提供休息的地方,要说学习,图书馆、自习室才是最佳选择。
只有当你真正走出的那一刻,才能发现:无论是效率还是质量,都将会迎来质的飞跃。
02.社交圈被限制难拓展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舍友可能是大学生活所有的社交所在。
但我想说,这固然是重要的一部分,却远远构不足以构成“丰富多彩”。
要知道,大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熔炉,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背景、爱好和想法。
换句话说,每当你结识一位新朋友,自身视野、思想等等,自然会随之影响。
除此之外,往往是大学期间建立的人际网络,将会成为未来工作中的重要资源。
毕竟很多职业机会,并非通过传统招聘渠道,而是以“内推”形式吸纳人才。
在这个前提下,拥有多样化的朋友和资源,将会极大地提高职场竞争力。
03.人际关系难处理尽管一个宿舍只有几个人,但也可以称为一个“社交圈”。
不知各位是否有耳闻,舍友是最难处理的关系之一,也是大学最内耗的情感所在。
关于大学宿舍的人际关系,我曾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条评论:
八个人的宿舍,最少有8个群。
看似是调侃,实则是真实情况,宿舍虽是生活的起点,但长时间相处下,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
如作息时间差异、生活习惯不同、个人空间界限感模糊等,任何一项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记得我大学时段,有位舍友每天10点归宿,另一位舍友9点半休息,回来洗漱有可能会打扰后者。
一次两次没什么,长此以往就会发生口角,后来在舍长调和下,才勉强维持着表面关系。
你说谁对谁错?没有人能做出定论,但两人彼此都受到影响,这也是集体生活的一部分。
无时不在的相处,无处不在的摩擦,一旦紧张无法释放,整个生活都将有所变动。
说实在话,与其耗费精力应对这些人际关系,不如选择走出宿舍,寻找外界广阔天地。
04.学会独处落脚大学生活本质,在于学会独立自处。
这里我要强调,“独处”并不等同于孤独,更不代表逃避社交,反而是一个人内心力量的来源。
不瞒各位,我曾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每天干什么都是看别人,可以说毫无规划。
后来有一天发现,内心还是空空如也,为了改变现状开始独处,到最后喜欢上“独处”。
过程中,你可以沉下心思考目标、未来发展方向,也可以独立思考梳理个人内心想法。
尤其是后者,在这个信息化、快节奏时代,独立思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你将来学习、工作或是生活,如果能保持这种习惯,都会使你更加从容不迫。
总而言之,走出宿舍不是目的,关键是要让自己成为成熟个体,能独立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因为未来的路始终靠自己,早开始晚开始都得开始,为何不提前抓住机遇?
写在最后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各位能明白:大学四年可以塑造自我。
除了学术积累,更是一个认识世界、建立人脉、发掘潜力的重要阶段。
我从来不否认宿舍存在,更不否认舍友关系意义,但绝不该是你大学生活的全部。
成长激励?绊脚束缚?完全在于自身选择,可想要成功就得跨出舒适圈,否则只会沦为“笑柄”。
感谢您的阅读,这篇文章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而作。
如果觉得有共鸣,别忘了点赞、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