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 1700 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5 分钟)
首先,请让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首诗:
宝妆云髻亸金衣,
娇小丰姿傍玉扉。
新入未谙宫禁事,
低头先拜段纯妃。
各位看官,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春节好;这里是您的老朋友省愚杂谈。
细品上面这一则诗作,那位在诗人笔下的段纯妃,通过这般侧面的描述,被形容成一位典雅的女子,令人心驰神往。今天,我们暂且不讲诗作里提及的段纯妃,让观者难以想象的是,这首美丽的诗作,居然也是一位明末皇帝后宫女子的作品。没错,这位有着北宋遗风的诗词创作能力的女诗人,居然是明朝末年著名的一月天子朱常洛的妃妾。可惜的是,朱常洛在位一月就驾崩,这位孤独的女子在便皇宫内孤独居住了二十四年。
那么,在这般传奇色彩加持下的人生,她又会刻画出何等的轨迹呢?让我们今天来阅读一下光宗妃妾曹氏的故事,当然,她还有一个法号,叫“静照”。
·宛平曹氏良家女,独自深居至明亡
万历年间,具体是哪一年已不可考,宛平县的曹家,喜得一爱女。此女的家境若何,父母出身几许,皆已不可考。对于这样的家庭,或许父母长辈也很难指望着或者想象着以一位小女的非凡经历去改变家庭的命运。然而,在万历末期,几次突如其来的王朝变故,深刻阐释了“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客观事实。
公元1620年,这一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到七月三十,称万历四十八年;这一年的八月初一至除夕则称泰昌元年。至于为何?我们早已讲述过原因,泰昌帝在位一个月被自己的庶母郑贵妃毒死,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
结果也就是,公元1620年,明廷忙得不可开交,万历嫡后王喜姐、万历帝与泰昌帝,相继崩逝。在泰昌帝朱常洛刚刚即位后不久,宛平曹氏良家小女被选入宫成为宫人。可就是在匆匆别过的时刻,大概率,她连皇帝的声音都没听见,皇帝朱常洛便一命呜呼。自此始,曹氏开始了深居于皇宫大院的生活。
深宫高墙内留下的历史细节
这一住,就住到了明朝末年大厦倾倒的那一刻。
·逃出苦难深似海,跟随宦官白下居
李自成率军闯入紫禁城的时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奇异点爆发的时刻。随着思宗以自己的长发遮面来结束这近三百年的纷纷扰扰后,皇宫内页彻底乱作一团。
毅宗烈皇帝也即是殉国的思宗皇帝
像曹氏这样的老年宫人,在正常情况下只能在皇宫最静谧之处等待死神的到来然后归宿就是昌平某块野草杂生的荒地。但是,大厦倾倒之后,命运便再次改变。
曹氏为了能活命,跟随一位刘姓的老年太监从皇宫里出逃。据悉,两人来到了南京生活,这也挺厉害的,从北京一路逃,来到了南京。诚如是,则二人很可能是听说过了思宗堂哥朱由崧在南京称帝,认为南京或许是更安全的藏身之所。
·出家为尼称静照,意境深远容光少
然而,真正到了南京之后,当达达的马蹄声呼啸而过的时候,当地的人们才知道结果或许比想象中严重得多。
公元1645年,弘光帝朱由崧被俘虏,曹氏则很有可能在这一年辗转出家为尼,并且有了一个传奇的法号“静照”。
看过《倚天屠龙记》的朋友们或许知晓,“静照”也是几百年后,査先生写小说时使用过的人物名,小说中,“静照”峨眉派的身份,不知是否有受过到历史上这位静照也曾出家为尼的影响。成为静照大师之后,曹氏的俗家身份便很少再被人提及,或许在那座寺庙内进进出出的人们都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大师曾经的身份与履历。
其实从这一刻开始,静照大师的开挂人生才正式启程。
后半生的岁月中,静照大师先后创作了近百首诗词,其中六首以所谓宫词的形式流传至今。公元1942年,镇江刊印的竹林寺刊中,有这样的记录:静照,字月士,宛平曹氏女,为前明宫人。李自成犯关,随内监刘至白下。乙酉后,遂祝发为尼,道念精纯,为人所重。著宫词百首,兹摭其六于下。
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番静照大师的宫词作品中最有名的一首,收录于《蕙风词话·尼静照词》的《西江月》:
午倦恹恹欲睡,篆烟细细还烧。
莺儿对对语花梢。
平地把人惊觉。
有恨慵弹绿绮,无情懒整云翘。
难禁愁思胜春潮。
消减容光多少。
深远的意境下,也不知是何等的原因,促使静照能够用这般婉转的字句去描写她午睡后的情形,看似是生活中的琐碎,但是细品起来,无不让人感受到当时山河破碎后改服易发后的忧伤。
明末沧桑变幻
阅读历史,记录历史,看过往,总在不经意间触碰内里的心房,或许,这也是文学与历史吸引人的地方吧。今日短文结束,祝愿大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