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追梦人
编辑 |追梦人
●— 前言 —●
中美科技战再升级!
全球科技的版图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曾经紧密相连的产业链,如今却面临分裂的风险。
美国科技巨头“去中国化”行动,正逐步蔓延至整个科技生态系统,尤以芯片产业为甚。
一边是思科强制规定禁止购买中国货,一边是微软扛起了“去中国化”的大旗,继“关税大棒”一挥之后,这些科技公司为何要不惜一切加入这波浪潮呢?
●— 我国芯片行业 机遇与挑战并存 —●
近些年来,中国芯片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达到了惊人的3530亿块,同比增长24.8%;出口量达2460亿个,同比增长11.3%;出口额高达9311.7亿元,增长21.4%。
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中国芯片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尤其是在亚洲市场,中国芯片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对台湾、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金额占比已超70%,这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芯片领域日益增长的国际竞争力。
虽然中国进口芯片的花费在增加,但贸易逆差却在慢慢减少,这也从侧面说明,在芯片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整体能力上都有所进步。
这种情况下,美国一些科技公司开始将业务从中国撤走,这一举措给中国芯片行业发展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感。
尤其是“去中国化”浪潮,对中国芯片产业而言无疑是最直接的挑战,究其原因在于,美国科技巨头此次实施的策略是“全面停止采购”。
尤其是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一旦失去这部分市场,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然而,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
“去中国化”的压力也迫使中国芯片产业加速推进国产替代的进程,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外部技术的过度依赖。
更重要的是,这也促使中国芯片企业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例如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同样也蕴藏着巨大潜力。
“去中国化”看似是瓶颈,但绝不会阻碍中方科技力量前进的步伐!
当下中国芯片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在于打造一个更安全、更牢靠的供应链,如此一来才能够保证芯片产业的稳定发展!
从短期视角来看,美国科技巨头“去中国化”行动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影响相对有限,主要在于中国市场消费力强大,这将为国产芯片带来较大的发展机会和稳定的成长空间。
此外,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迅速发展,也给国内芯片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但从长期视角来看,中国芯片产业仍需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全球科技供应链正在经历变革重组,中国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该如何应对?
●— 中方如何应对?—●
美国科技巨头的“去中国化”行动,不仅对中国芯片产业带来影响,更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科技产业链的格局。
全球的科技供应链,以前运作顺畅,现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分裂与重新组合,“去中国化”的涟漪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产业链效能下滑,成本持续增加,都会对全球科技行业稳定带来影响,而“去中国化”战略能否真正达成美国科技巨头所期望的目标,也存在着巨大疑问。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核心枢纽之一,在科技产业链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美国科技巨头的“去中国化”行动,无疑会对中国科技产业,特别是芯片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伴而生。
在外部压力的重重逼迫之下,中国芯片产业也迎来了加速推进国产替代、全方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绝佳机遇。
面对全球科技产业链的裂变与重组,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制定有效的策略化解危机。
持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全力攻克芯片产业的关键技术难题;着力培养专业人才,给芯片行业的发展不断输送人才力量。
优化产业布局,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也取决于全球科技产业链的演变方向。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国芯片产业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地评估风险,积极地抓住机遇,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舞台上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反观美国超级科技企业,又是如何推进“离开中国”策略呢?他们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举措会对国际科技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 美国科技巨头 “去中国化”行动 ?—●
美国科技大企业“退出中国市场”的行动,并不是突然袭来的,而是逐步推进持续深化的。
特朗普时代的“关税大棒”,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上撕开了一道深深的裂缝。
中美科技领域并非水火不容,也曾相互合作共同进步过,反观当下思科下达“禁购”中国产品和微软撤离中国市场等一系列“骚操作”,让原本牢不可破的中美电子产业关系受到考验!
这不禁让人开始担心:中美电子产品是不是真的要开始分家了?
实际上,美国科技巨头在“撤离中国”的操作中,表现出一种“自相矛盾”的举动。
他们提前将中国产的电子零件多买了一些,这样就能应对即将到来的“供应不稳”和“关税上升”。
即便现在很多人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美国大科技公司在一些核心技术上仍离不开中国制造。千万不要被美国极力“去中国化”举措多迷惑,中国在全球的产业链中可是“稳如泰山”的存在。
这种“囤积与转移”的双重策略,体现了美国科技巨头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权衡与博弈。
他们既要保证短期内的供应链稳定,又要为长远发展布局,尽可能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一开始他们只是在公司战略上作文章,之后又瞄准了生产一线,直至现在更是不惜代价转向“去中国化”,一系列的举措不仅是一家公司所谓,而是接二连三的多家公司一起!
作为全球电脑制造领域的佼佼者,惠普和戴尔更是随波逐流地加入其中,其真正用意就是通过战略计划的调整,进一步降低对中国关键产品的依存度。
同时还对采购流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采购决策权交给了北美,并在管理领域做了相应变动,强化了对供应链的管控。
戴尔定了一个大胆的愿望:打算在2026年前把内部使用的芯片的生产地全从中国转移出去,戴尔对于走出中国市场的决定,表现出了坚定的态度。
思科在网络设备行业才是个“狠角色”,他们直接规定供应商不得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对芯片的产地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记录。
务必保证芯片和光掩模不能是“中国制造”,就连相关零部件是中国的也绝对不行,实现全面“去中国化”。
微软在中国市场玩得更溜,但也跟着全球潮流努力搞“去中国化”。
他们催促供货商把生产零件转移到中国以外,同时尽快将Xbox和Surface生产线尽快撤离中国,并密谋在其他国家开新工厂。
但似乎有人忘了,中国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中的分量有多重要,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3季度,全球前五大晶圆制造设备厂商近一半的营收都来自中国市场。
这些举动到头来必定会对自身业务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可谓“得不偿失”,加入扛起“去中国化”的大旗并为此付出实践真的值得吗?
参考文献:
新浪财经:2024年12月2日,《美国芯片管制收紧:消息称思科禁止供应商提供中国大陆制造的产品》
千龙网:2024年12月4日,《“去中国化”结果必然是拆自己台》
运营商财经网:2024年12月5日,《思科要禁止供应商供应中国产品?这是要去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