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分出色,却没升迁?可能是用力过猛,看看郑庄公你就懂了!

黄忠谈历史 2023-04-26 15:35:03

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尤其是业务骨干,都会面临这样一个困境,自己的工作十分出色,得到领导各方面的认同和认可,但只要提到升迁,那就和自己无缘,痛苦、苦恼、不解总是困扰着你,但总是没有个答案。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没有了解底层逻辑,用力过猛,有时也是一种错误。但凡业务骨干,都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总是抬起头来,想向其他人证明自己很行,而不是低下身子,承认自己对很多事无能为力。你把能搞定的东西都搞定,那叫做成功;你把搞不定的东西搞不定,那叫做逞能。

对于在职场上打拼的人来讲,证明自己比领导强大,是天下间最没有用的,而且是对自己危害最大的事情。不过我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一味用强,生怕其他人瞧不起自己,结果就是费心费力,还自讨苦吃!如果别人评价你太“霸道”,这里的霸道和飞扬跋扈可不是一回事,所谓的霸道是指你比专业能力上十分强悍,让别人已经没办法去对你做任何的指导,也就是接近于独孤求败的状态了。这时候你就要小心了,“霸道”可不是谁都可以驾驭的,很多人说善良要有点锋芒,而我要说的是霸道也要知道收敛,要给他人留下空间,收放有度才叫做智慧,但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就算是被称为春秋小霸的郑庄公,也不能例外。

郑庄公的名字叫做“寤生”,那是因为母亲武姜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尽管最后化险为夷、母子平安,但武姜对于郑庄公这个儿子十分厌恶,等到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出生后,武姜对于寤生的厌恶,更是发展到了欲除之而后快的地步!因为国之储君只有一个,在寤生和共叔段两人之间,武姜选择支持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夺权。但武姜的这个计划落空了,因为当她提出这个想法后,他的丈夫郑武公并不同意。在郑武公看来,寤生没什么不好,如果和弟弟共叔段相比,更是要强得多。国君是一国之主,最重要的能力是通权谋之术,从这点上来看,寤生才是王位的最佳人选。

不得不说郑武公并没有看走眼,他的儿子寤生确实是一代枭雄,对于母亲和弟弟的敌意,他早就了然于胸,但他却能不动声色,表面上一直显得很委屈。对于母亲武姜的无理要求一概答应,对于弟弟共叔段的恣意妄为,则视若不见、一忍再忍。母亲武姜为弟弟求封地,给他?除了国都之外,任他挑选!连郑庄公手下的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不断的向他汇报武姜和共叔段的阴谋,他总是摇摇头说:“可她是我的母亲呀!我有什么办法呢?”大臣们实在逼急了,郑庄公只好对大臣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不会有好下场的,老天爷会惩罚他们的!”你说郑庄公相信老天,那你就错了,他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实力。实际上共叔段的身边,早就布满了郑庄公的眼线,弟弟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共叔段看到郑庄公没脾气,认为自己这个哥哥就是个软蛋,于是他便开始了进一步的行动,招兵买马、整顿军备,郑庄公听说后摇了摇头,只说:“没关系的,百姓们不会支持他的!”在得到了共叔段谋反的确切日期了,郑庄公不继续伪装了,他做了一个杀头的手势,然后让儿子带上早就准备好两百辆战车,还有训练有素的几千人马立刻出发,到京地就把共叔段打得抱头鼠窜。来自内部的最大威胁就这样解除了,郑庄公可是忍无可忍才动的手,至于弟弟共叔段,他是罪有应得,母亲武姜则是纵子行凶!郑庄公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立场上,博取了大家的同情,示弱可以麻痹对手,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同时为击败对手创造条件,共叔段就是被哥哥郑庄公一步步引向毁灭而不自知的。郑庄公把作为一位合格政治家的沉稳老辣,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不得不佩服。

但人往往会在春分得意时,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志得意满的郑庄公寤生,就犯了同样的错误,因为他太霸道、太强横,蔑视自己的领导,尽管那个领导当时已经处于“半隐”的状态。在对周天子的态度上,他犯了大错,这就注定了郑国的霸主地位难以长久。因为推崇“弱肉强食、无视规则”的始作俑者,正是他郑庄公自己,以后的诸侯们纷纷效仿,春秋乱世争端四起。郑武公和郑庄公,作为宗室诸侯,先后担任周平王的卿士,替周平王打理政务,这个时候的周平王,早就已经成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不得不依靠势力强大的诸侯作为靠山,而诸侯们也乐于借周天子之名来发号施令。

郑武公的时候,就对周平王很不尊重,做事情飞扬跋扈,不把周平王这个主君放在眼里,但还能保证基本的君臣之礼。但到了郑庄公的时候,情况变得更糟,在郑庄公看来,周天子和一般诸侯,并没有什么分别,甚至要更弱一些。周平王这个领导忍气吞声了很久,暗地里把权力分给了虢公一部分,想借此打压下郑庄公。这让郑庄公很不满,因为他意识到周平王已经不甘心听命于自己了,君臣易位这种事便发生了。人到了任何时候,都要懂得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位置摆对了,心态放平了,你的努力才会有价值,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

郑庄公就把自己当成了周平王的上司,以咄咄逼人的态势,对周平王责难道:“我们父子辅佐您父子,自认没有怠慢,天下大事也为您打理的井井有条,不知道您为什么听信小人的谗言,要疏远我们这些忠顺之臣呢?”周平王听了,心虚的连连摇头说:“没有这回事,爱卿不要想的太多了,你是宗室,我不信任你,天下还有谁可以信任呢?”说到这里大家就要提高警惕,当领导不断的表扬你,赞美你,说你能力强的时候,不一定是想提拔你,反而是想打压你,甚至心存怨恨妒忌你的能力。领导培养一个人,绝对不是为了让他超过自己、代替自己,而大多数是有两个目的:一是让他走出去,成为自己的资源,另外一个则是成为最好用的工具,但这个工具一定要趁手,剑如果才锋利,就要让它变钝一些,以免伤及自身。

看到郑庄公不依不饶的样子,周平王提出可以用太子来作为人质,以证明自己所说的是真实的。郑庄公也把自己的儿子忽派到周平王身边做人质,这段历史叫做“周郑互质”,天子为了表示自己没说谎,居然要用太子做人质来证明,而郑庄公还接受了这样的做法,周天子的形象遭到了进一步的降低。周平王还算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的以退为进,缓和了他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但在他去世以后,形势就进一步恶化了。

继位的周桓王年轻气盛,还认为自己是天子,诸侯们都是自己的臣子,于是任命虢父做卿士,取消郑庄公的特权。郑庄公听说这件事后,不禁勃然大怒道:“一个黄毛小子,也太不知道进退了!”但碍于君臣之礼,他也不好直接发作,但是他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令郑国的军队去把周都城旁的麦子都割走,向周桓王示威。言下之意是你想清楚,究竟是谁在保护你,你才有了一口饭吃!我们要警惕这种思想,不要认为离开了自己,工作就无法正常运转了,实际上,离开了任何人他都会继续运转下去,只不过是快慢的问题,还不至于完全停滞,你远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和强大!

周桓王哪里受过这种屈辱,他组织了联军,对郑庄公兴师问罪。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郑庄公的胆量,听说周天子组织了联军来讨伐自己,郑庄公并不担心自己会打输,而是担心自己打赢了以后怎么处置这个残局,尤其是怎么对待周桓王的问题,毕竟他是君自己是臣,以下犯上本身就是死罪了。难道自己要取而代之,那可不行,自己真这么做,就是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而自取灭亡!郑庄公心里想的是:做做样子就行了,让周桓王知难而退,不要欺人太甚!

结果战争的过程出乎郑庄公的意料,本来周桓王组织的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诸侯们还各怀鬼胎,难以齐心协力,只有周天子的近卫之师算是有点战斗力的。但是他们和郑庄公的部队比起来,都是养尊处优多年,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而郑庄公的部队则是久经沙场。因此,战斗一开始就结束了,周王室联军兵败如山倒,如果不是郑庄公及时叫停的话,就不是周桓王被射中大腿的问题了,恐怕周桓王已经成为郑庄公的俘虏了。看着满脸疑惑不解的手下,郑庄公说:“他是君,我是臣,你把他抓了俘虏,让我怎么处置他呢?只要他能知难而退,就足够了,做事不能太咄咄逼人,得理也要让三分才好!”说完郑庄公鸣金收兵,并且连夜派人去探望周天子的病情,在声称自己有罪的情况下,又给周桓王送去了大量财物。

周桓王不会和钱过不去,他本来就很缺钱,面子这个事人家已经给了,自己还端着干嘛呢!他写了一道诏书,原谅了郑庄公的无礼,恢复了郑庄公卿士的地位。但郑庄公的一箭,把周天子彻底射下了神坛,从此,周天子彻底成了名义上的共主,再也没有人去听从他的指挥,春秋乱世的大幕正式拉开。从表面上看,郑庄公似乎赢了,但他的一箭在打掉了周桓王王冠的同时,也把自己的野心公诸于世,那些野心勃勃的人,纷纷效仿郑庄公,于是在春秋时期,兄弟相残、弑君夺位的事情屡有发生,而这些都是郑庄公这个始作俑者没有想到的。

从表面上看,郑庄公似乎是赢了,实际上他输的一塌糊涂。本来作为周王室的卿士,郑庄公可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周天这面大旗横行于世,从道义上来讲,还没有人敢对他怎么样,弱小的国诸侯更是对他俯首帖耳、惟命是从。但他用箭射掉了周天子的王冠,打破了既有的秩序,从而导致礼崩乐坏。因此,就算你实力强大到完全超越了上级,更要知道有所收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你更强大的人,正在默默的注视你的一举一动。当你的进取之心,在别人看来变成了野心,你得到的就不是升迁,而是被排挤和边缘化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0 阅读:4

黄忠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