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明明打不赢黄忠,作为手下败将,却为什么老是看不上黄忠呢?

温言啊 2024-12-31 15:24:41

关羽明明打不赢黄忠,作为手下败将,却为什么老是看不上黄忠呢?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论功行赏,册封五虎上将。这本是一段荣耀时刻,却因关羽一句"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而蒙上争议阴影。作为威震华夏的"美髯公",关羽凭借过五关斩六将的赫赫战功,向来眼高于顶。然而在长沙之战中,年逾花甲的黄忠不仅与其大战百回合不分胜负,若非手下留情,更可一箭毙命。这位在汉中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不论是武艺还是功绩都不逊于关羽,为何却始终得不到这位战神的认可?关羽对黄忠的轻视,究竟源于何处?这其中,似乎暗藏着一个令人深思的人性问题。

乱世枭雄 双雄争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关羽出身普通,年少时以贩马为生,因缘际会遇到了刘备,此后便跟随刘备闯荡江湖。在这段征战岁月中,关羽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武艺,立下了赫赫战功。

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所向披靡。他在汜水关一战成名,斩杀了颜良、文丑两员猛将,威震华北。随后他又在过五关斩六将的journey中,展现出惊人的武力和胆魄。

在曹操麾下效力期间,关羽被委以重任,但他始终心系结义兄长刘备。得知刘备下落后,他便毅然辞别曹操,千里寻兄,最终在荆州与刘备重逢。这段经历不仅让关羽名声大噪,更成为了后世忠义的典范。

另一边厢,黄忠的成长经历则显得平实许多。他原本在长沙太守韩玄帐下效力,以老当益壮著称。虽年过花甲,但武艺高强,箭法尤其精准。

黄忠在韩玄麾下时,就已是威名赫赫的猛将。他不仅箭术超群,近战能力也极为出众。在当时的将领中,能与黄忠较量的着实不多。

随着形势变化,韩玄被刘备击败,黄忠转投刘备麾下。在刘备军中,黄忠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和统帅才能。他在汉中之战中,亲自率军攻打重要关隘,为刘备占领汉中立下汗马功劳。

两位名将虽然出身不同,但都在乱世中凭借自身本领崛起。关羽靠着青龙偃月刀打出威名,黄忠则用手中长弓震慑敌军。他们各自的成长轨迹,都在印证着一个真理:在这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实力才是立足的根本。

在刘备的军队中,这两位将领都是中流砥柱。关羽掌管荆州,黄忠镇守汉中,各自在不同战场上为蜀汉的基业贡献力量。他们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刘备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当刘备准备称汉中王时,两位将领都已功勋卓著。关羽在荆州战功赫赫,威名远播,黄忠则在汉中之战中屡建奇功。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功绩,都足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长沙古城 一战惊天下

在进攻长沙之前,诸葛亮特意找到关羽,语重心长地告诫他此战的重要性。诸葛亮明确提到,长沙城内有一员悍将黄忠,武艺高强,不可轻敌。

关羽听完这番话,却显得胸有成竹。他提起自己斩杀颜良文丑的赫赫战功,又说起自己在五关斩将时的威风,对付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将,自然不在话下。

当关羽率军抵达长沙城下,黄忠亲自披甲上阵,在城门前列阵以待。城墙上的守军个个严阵以待,长沙城内一片肃杀之气。

关羽一身战袍,手持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来到阵前。他正要开口叫阵,黄忠已经纵马而出,手中长枪直指关羽。

两军阵前,关羽与黄忠展开了激烈的对战。关羽仗着年轻力壮,挥动青龙偃月刀不断进攻,刀光闪烁,气势惊人。

黄忠虽然年事已高,但招式凌厉,进退有据。他手中的长枪如毒蛇吐信,每一次出击都直指关羽要害。

转眼间两将已战了五十回合,谁也奈何不了谁。关羽开始感到意外,这个老将的武艺远超他的预期。

战至八十回合,两人依然难分胜负。关羽的刀势渐渐变得凌乱,而黄忠的枪法却依然沉稳有力。

关键时刻,黄忠突然改变战术,抽身后退,取下背后的长弓。在关羽还未反应过来时,一支利箭已经破空而来。

这一箭来势迅猛,若非关羽及时侧身,箭矢必定会射中他的咽喉。即便如此,箭镞还是擦过了关羽的战袍。

眼见关羽狼狈地躲过这致命一击,黄忠并未乘胜追击。他收起长弓,重新执枪而立,示意这一战就此作罢。

城墙上的韩玄看到这一幕,不禁对黄忠的武艺和胸襟赞叹不已。黄忠不仅在近战中与关羽战平,更是在关键时刻手下留情。

这场战斗的结果在长沙城内外传为佳话。关羽虽然没有落败,但也没能如自己所言那般轻易取胜。

这一战,不仅证明了黄忠的实力,更打破了关羽所谓"老将无用"的偏见。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而这场战斗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成为了关羽与黄忠之间复杂关系的开端,也为后来的五虎将封赏埋下了伏笔。

汉中争锋 功过是与非

汉中之战爆发后,黄忠在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统帅才能。面对曹操精锐部队的层层防守,黄忠带领士兵一路突破重围,攻下多座关隘。

在定军山一战中,黄忠更是创下了不世之功。他亲自带兵突袭敌营,一举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震慑了整个曹军阵营。

这场战斗的胜利,为刘备占领汉中奠定了坚实基础。黄忠的战功得到了刘备的高度赞赏,诸葛亮也对他赞不绝口。

而此时的关羽正在荆州一带征战,虽也屡立战功,但远不及黄忠在汉中之战中的表现耀眼。消息传到荆州时,关羽对此却不以为然。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决定称汉中王,准备大封功臣。在这次封赏中,黄忠、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五人同列为五虎上将。

封赏仪式上,当诸葛亮宣读诏书,提到黄忠的名字时,关羽面露不悦之色。他站在武将队列中,始终保持沉默。

仪式结束后,关羽在私下场合发表了那句震动三军的话:"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这句话很快在军中传开,引起轩然大波。

众将领们对这句话议论纷纷。有人说关羽太过傲慢,有人则说他是在嫉妒黄忠的功劳。

刘备得知此事后,专门召见了关羽。他向关羽详细讲述了黄忠在汉中之战中的赫赫战功,强调年龄不是衡量将领能力的唯一标准。

诸葛亮也出面调解,他向关羽分析了黄忠在军中的重要地位。黄忠不仅武艺超群,更有统兵之才,是蜀汉不可或缺的大将。

然而关羽的态度始终没有改变。在此后的军事会议上,每当黄忠发表见解,关羽总是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关羽出征江陵。临行前,黄忠还专门送行,但关羽只是冷淡地点了点头,便策马离去。

关羽这种态度,在军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老将都对此感到不满,认为关羽太过狂妄,不尊重前辈。

黄忠对此却表现得很淡然。他依然专注于训练部队,为蜀汉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这段时期的种种迹象表明,关羽对黄忠的偏见已经根深蒂固。即便黄忠在汉中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也无法改变关羽的看法。

这种偏见不仅影响了两人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蜀汉军中的团结。所幸有刘备和诸葛亮从中调解,才没有酿成更大的矛盾。

荆襄陨落 英雄末路悲

建安二十五年,关羽率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攻下荆州数郡。他趁着大雨围困樊城,一度将曹操大将于禁打得溃不成军。

就在关羽志得意满之际,后方传来噩耗:孙权背信弃义,派兵偷袭荆州。荆州丢失的消息传到前线,关羽不得不率军回援。

此时的黄忠正在汉中驻守,得知关羽遭遇危机后,立即向刘备请命,要求率军增援。刘备考虑到黄忠年事已高,加上汉中防务重要,婉拒了他的请求。

关羽军队在返程途中遭遇伏击,损失惨重。他带着几个亲信突围,却在麦城被吕蒙部下所擒。孙权派人劝降,关羽宁死不屈。

消息传到汉中,黄忠闻讯大惊。他再次向刘备请战,要求率军为关羽报仇。这一次,他的请求依然未获批准。

当年在长沙城下的对手,就这样倒在了敌人手中。黄忠在军中设坛祭奠关羽,表达对这位虽然轻视自己但仍不失为一代英雄的将领的敬意。

建安二十六年,年近七旬的黄忠随刘备出征东吴。在这场为关羽报仇的战争中,他奋勇杀敌,展现出老当益壮的风采。

夷陵之战中,黄忠率军冲锋在前。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中箭负伤,仍坚持指挥部队作战。最终,这位老将也倒在了战场上。

刘备为黄忠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追赠他为后将军。诸葛亮在祭文中高度评价了黄忠的一生:年逾花甲而弥励武勇,位为上将而不改初心。

关羽和黄忠的结局,成为了三国时代的一个缩影。两位名将虽然生前有过嫌隙,但都以悲壮的方式书写了自己的人生终章。

关羽因为过于自负,最终落得被困麦城的下场。而黄忠则以一个老将的姿态,在战场上实现了终极的价值。

这段历史告诉后人:功过是非,自有公论。关羽虽然武艺超群,但他对黄忠的轻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性格中的缺陷。

两位将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说书人常说:关羽败在傲慢,黄忠胜在淡然。这样的评价,或许正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注解。

时光荏苒,关羽和黄忠的恩怨,早已化作历史的尘埃。后人提起这段往事,更多看到的是一个关于傲慢与谦逊的寓言。

他们的结局,也为蜀汉的命运蒙上了一层阴影。失去了这两位大将之后,蜀汉的军事实力大为削弱,为日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英雄迟暮,风云变幻。关羽与黄忠的故事,最终成为了一个关于人性与战争的永恒话题。他们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0 阅读:40
温言啊

温言啊

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