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先后辅佐两位幼帝,为何不废帝自立为皇帝呢?

世图看历史 2023-07-13 02:41:00

若问你:大清这么多皇帝、皇后、名臣,你会首先想到谁?

若是皇帝,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乾隆,因为他是整个大清最享福的一个皇帝;

若是名臣,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李卫,因为他虽然是捐官入仕途,却成为雍正最信任的宠臣之一;虽然他不识的几个字,但能成封疆大吏;

若是皇后的话,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孝庄文皇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孝庄。毕竟孝庄文皇后历经五朝四代皇帝,名垂青史:

天命(清太祖努尔哈赤)

天聪(清太宗皇太极)

崇德(清太宗皇太极)

顺治(清世祖顺治帝)

康熙(清圣祖康熙)

太宗皇太极一朝,孝庄文皇后最高的位份是“崇德五妃”最后一位—东次宫庄妃,对于皇太极而言,庄妃是他的智囊。皇太极若是遇到什么难解的问题,会前去找庄妃帮忙出主意。虽然皇太极并不爱庄妃,但其实在朝政上庄妃确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世祖顺治帝一朝,孝庄文皇后作为顺治帝生母,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太后。因顺治登基时年仅6岁,尚且年幼,由摄政王多尔衮辅政。其实朝政基本都是多尔衮把持,孝庄为了儿子顺治帝的皇位能坐得下去,委屈求全,与多尔衮斗智斗勇。可以说没有孝庄,顺治帝的皇位很可能已经被抢走了。

康熙一朝,孝庄作为康熙祖母更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康熙是孝庄亲自选的皇位继承人,康熙年仅8岁登基,需要四位辅政大臣辅政。但四位辅政大臣一开始对朝廷还是忠心耿耿,做了不少有利于朝政的事情,但是慢慢地各为私心,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孝庄为了孙儿,出谋划策,在各位辅政大臣之间来回斡旋。不仅帮孙儿除掉了鳌拜,而且还经常帮孙儿在朝政上出主意,终于等到孙儿成熟,坐稳皇位的那一天。

从太宗、顺治帝与康熙三朝来说,孝庄在朝政处理上丝毫不输给任何一位男子,只恨孝庄不是男儿身。但从古至今,并非只有男儿能当皇帝,比如武则天,不照样废掉儿子李显自己登基称帝了吗?

再比如耶律普速完,耶律普速完是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的女儿。耶律大石病逝后,皇位传给了耶律普速完的哥哥耶律夷列,但耶律夷列早逝。儿子尚且年幼,耶律夷列便让自己的妹妹耶律普速完临朝听制。

孝庄的谋略与智慧,甚至驭人的手段并不比武则天要差,为何不自己废掉幼帝称帝呢?

其实这不仅跟孝庄的野心有关,跟孝庄当时所处的环境更有关系。可以这样说,即便是孝庄有称帝的野心,也没有武则天称帝的环境,孝庄称帝的阻碍太大。

孝庄虽然成为名垂青史的巾帼英杰,但实际上在太宗皇太极一朝时,并不受宠。在皇太极称帝之前还是仅次于嫡福晋哲哲的福晋,位列后宫第二位;但在皇太极称帝后,严谨来说应该是皇太极将三位出身同样高贵的蒙古女子纳入后宫以后,孝庄的地位便直线下降。

皇太极称帝后,将孝庄封为“崇德五妃”中的庄妃,从后宫第二跌落到了后宫第五。

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是孝庄的亲姐姐海兰珠,海兰珠被封为仅次于皇后的东宫宸妃。

而孝庄本来就不怎么得宠,有了海兰珠,皇太极见孝庄的机会便更少了。

了解历史的应该知道,武则天作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因李治身体不好经常帮李治批阅奏折。久而久之自然对朝政越来越熟悉,更加熟知如何处理朝政。有了这样的条件,武则天再想要掌权便容易多了。

再比如慈禧,虽然没有直接称帝,但掌握大清实权将近40年的时间。在咸丰一朝时,作为咸丰帝的宠妃,也经常帮咸丰看折子,甚至有时候咸丰还允许慈禧帮忙批阅奏折。慢慢随着了解朝政事务的增多,慈禧的野心便变大了。

而孝庄呢?

确实帮皇太极出谋划策不少,还帮皇太极劝降明将洪承畴,但孝庄再出谋划策,从未看过奏折;换句话说孝庄从未帮皇太极批阅过奏折,皇太极也不可能让一个不受宠的妃嫔去帮自己批阅奏折,一来是“后宫不得干政”,二来是担心自己最宠爱的海兰珠吃醋。

既然没有武则天与慈禧这样的先决条件,自然没有掌权的基础,更谈不上称帝。

不过孝庄背后的势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毕竟她的姑姑哲哲作为皇后一直支持孝庄,而姑侄二人的背后还是整个蒙古科尔沁草原。在清朝初期,满蒙联姻是国策,尤其是与科尔沁蒙古的关系,对于清廷而言需要谨慎再谨慎。

正因为如此,皇太极突然病逝,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与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争夺皇位相持不下时,在庄妃的斡旋下,皇九子福临得以登基称帝。

虽然福临与孝庄背后的势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实际上真正决定福临登基的是力量平衡的结果。不管是多尔衮还是豪格,势力都不小,而且均是战功赫赫的皇室子弟。

不管是谁都有资格也有实力登上帝位,但就因为二人势均力敌,谁也不肯相让,为了避免满洲八旗出现矛盾,多尔衮便提出一个“以退为进”的想法:扶持福临称帝。

很多人说:多尔衮是因为喜欢孝庄,为了孝庄才这样做的。

这样说的人是不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多尔衮是什么样的?

多尔衮喜欢孝庄不假,但他并不专情,他的身边并不缺少莺莺燕燕;而且多尔衮也不会为了一个女子而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正因为不能一举将皇位拿下,才选择以退为进。

让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而自己则做摄政王,把持朝政、掌握实权。

虽然孝庄身边有很多的忠臣:范文程、鳌拜、洪承畴、索尼等人,但这些忠臣是在顺治坐在皇位的基础之上忠诚。

若是孝庄废帝自立的话,这些曾经的忠臣真不见得一直忠诚。

如果一个人想要称帝的话需要有自己的势力,比如多尔衮他掌管镶白旗与正白旗,肃亲王豪格病逝后,豪格的正蓝旗也被多尔衮强行霸占,可以说多尔衮权力巅峰时期拥有三旗,但即便是这样多尔衮都没能直接夺了顺治帝的皇位。

更何况是孝庄呢?

仅凭科尔沁草原,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没有势力是可以培养的,孝庄驭人之术如此了得,利用人格魅力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并不难。

确实!

不过在顺治朝初期实行的是八王议政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仍旧存在,有这些宗室王公在,孝庄想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很难。单看多尔衮与豪格之间的血雨腥风便知,想要培养其属于自己的势力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比如武则天,为了能够登上皇位几乎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她虽然得到了帝位,但是同样失去了很多,包括自己亲生的儿子。

孝庄虽然有武则天一样的谋略与智慧,但是她并没有武则天这样的狠劲,也可以说孝庄并没有武则天这样的野心。对于孝庄而言,自己的儿子顺治帝就是自己的命,为了能帮自己的儿子坐稳皇位,可以委屈求全,可以与多尔衮斡旋,哪怕是被传给下嫁多尔衮的闲话她也不在乎,因为对孝庄而言,为了自己的儿子什么都值得。

如果孝庄真的有野心的话,其实她还是有机会的:

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突然病逝。没了多尔衮掣肘,顺治帝尚且还只有13岁,按照大清的规矩还没有到亲政的年龄。孝庄哪怕是不直接称帝,是可以“垂帘听政”的,开始把持朝政,逐步废掉自己的儿子自己称帝。

但是孝庄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想尽办法帮自己的儿子稳固朝纲。

让顺治帝迎娶自己的亲侄女孟古青便是其中一个办法,虽然这个办法在顺治帝看来是生母不给他自由、不尊重他的爱情;但孝庄考虑的是朝政,是满蒙联姻的国策。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突然病逝,顺治帝虽然有八个儿子,但是最大的只有9岁。对于老成谋国的孝庄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垂帘听政”,甚至是临朝听制。

毕竟四位辅政大臣虽资历深厚,但都不是亲王没有实权;更何况他们各怀鬼胎,心不齐;孝庄在扶持儿子顺治帝的过程当中,积攒了威信,在朝中的威望很高。顺治帝病逝后,朝中便有不少大臣上奏孝庄,希望孝庄能垂帘听政,但是孝庄并未如此而是拒绝了。

在《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段:顺治帝出家当和尚离开皇宫,孝庄扶持年仅8岁的玄烨登基。不过因玄烨年幼,挑选了四位辅政大臣辅佐。在登基大典之前,四位辅政大臣前去拜见孝庄太皇太后,一番寒暄后,鳌拜故意提到:“皇上尚且年幼,希望太皇太后能垂帘听政!”

鳌拜这话一说出口,索尼等人很是惊讶,直接看向鳌拜跟孝庄。

孝庄的话非常有水平,她是这样说的:“我呀,能造就皇帝,但我自己从未想过要当皇帝;至于这垂帘听政,第一呢,与大清的祖制不和,后宫不得干政;这第二呢,我要是垂帘听政的话,岂不是对你们四位辅政大臣不信任了吗?”

其实鳌拜并非是真的想让孝庄垂帘听政,就是想要做一个试探,看孝庄究竟有没有掌权的野心;这对于他日后把持朝政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虽然这仅是电视剧中的情节,但实际上电视剧中孝庄说的这番话确实符合历史:

孝庄确实自己从未想过要当皇帝,她没有那个野心;

大清的祖制“后宫不得干政”,若孝庄临朝听制或者是垂帘听政的话,便是违背了祖制;

既然有四位辅政大臣在,便更加不需要孝庄垂帘听政。

虽然新帝登基对于有野心的人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篡权夺位,但对于没有野心的人来说,比如孝庄,最想要做的就是帮自己的孙儿坐稳皇位,等到孙儿能够独当一面时,她便可以真正的退休了。

其实从太宗皇太极一朝时,便已经有端倪可以看得出孝庄是一个非常聪明而且善于出谋划策的女诸葛,但她并没有把持朝政的野心。

孝庄13岁在姑姑哲哲亲自保媒下,嫁到后金宫廷,成为皇太极身边的福晋。

或许是受姑姑的影响,又或许是性格使然,孝庄总是想要以妻子的角色来辅佐自己的夫君,帮自己的夫君解决烦恼。至于其他的她并没有想法,在《清史稿》中是这样评价孝庄的:

“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赞助内政,越既有年”

太宗皇帝也是经常这样评价孝庄(庄妃):聪慧,贤达。

其中孝庄帮皇太极解决最大的一个麻烦就是:劝降了明将洪承畴,让洪承畴为大清效力。满朝文武大臣,包括皇太极的谋臣范文程都去试过,均没有成功,而孝庄仅凭几句话便说服了洪承畴,可见其说服人的本事有多厉害。

而且在皇太极找到孝庄之前,孝庄就已经打听到了皇太极最近在忧虑什么,提前想了一些对策。就等着夫君开口,她来帮助夫君解忧。其实孝庄就想要当好一个好妻子的角色,帮助夫君解决最实际的困难,而不是利用机会给自己抓权。

其实孝庄不打算废掉自立,除了自己没有那个野心外,跟她的感情也很有关系。可以这样说:孝庄不仅是一个有谋略有城府的巾帼英杰,还是一位好母亲、好祖母、好长辈,尤其是对自己的孙儿康熙,很称职。

康熙曾这样评价自己的祖母:“在祖母膝下三十多年的时间,祖母用尽心血教育我,我才会有所成就;如果没有太皇太后的话,便不会有今天的我。”

对于康熙而言,没有孝庄便没有康熙。

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虽然不得顺治帝宠爱,但是很懂得审时度势,孝庄不仅满意这个儿媳妇,而且很喜欢佟佳氏所生的儿子玄烨。

顺治帝不仅不喜欢佟佳氏,也不重视佟佳氏所生的儿子玄烨。

玄烨登基之前,能够平安顺遂的长大,幸得孝庄的照顾;尤其是玄烨两岁那年得了天花,孝庄让身边的最信任的侍女苏麻喇姑前去照顾,玄烨得以痊愈。虽然脸上留下了永远的麻点,但这些麻点却成为日后玄烨登基的优势。

不仅如此,孝庄还让侍女苏麻喇姑教玄烨学习满文。

孝庄甚至会亲自教到孙儿,希望孙儿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

可以说从玄烨很小的时候开始,孝庄便按照皇帝的标准来训练玄烨,包括最基本的坐姿。

正因为孝庄严格的教育训练,才造就了千古一帝康熙。

结语

只要是提到孝庄,我们一般都先会想到她是康熙的祖母,然后才想到她是顺治帝的生母,然后再想到她是太宗皇太极的庄妃,最后想到的才是她是高贵的科尔沁草原公主。

因为她扶持年仅8岁的康熙登基,并且在康熙彻底坐稳皇位之前,帮孙儿出谋划策,在四位辅政大臣之间来回周旋。

为了除掉权臣鳌拜,将索尼的孙女立为皇后;

为了稳定朝局,让康熙将钮祜禄氏立为继后;

为了平定三藩,孝庄又出钱又出人,还为孙儿出主意。

可以说孝庄在康熙前期的存在感非常强,是一个巾帼英杰般的存在;正因为她的智慧与谋略并存,所以很多人就好奇:她为何不直接称帝呢?或者是垂帘听政呢?

作为太后或者是太皇太后称帝是需要条件的:

首先外戚势力强大,也就是说需要孝庄的娘家科尔沁草原的势力非常强大;科尔沁草原对于大清来说非常重要,但与大清的满汉八旗相比,科尔沁的势力并不足为惧;

其次皇室子孙数量少,顺治帝的兄弟中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还有豪格、博穆博果尔,其叔叔中更多,只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四位大妃所生的皇子都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再说康熙的兄弟们,顺治帝虽去世的早,但有八个儿子。如此子孙后代也算是比较繁盛的;

另外需要有群臣的拥护,孝庄威望高是不假,身边也有很多的忠臣,但这些忠臣其实忠诚的是大清,忠诚的是皇帝,而非孝庄。

可见孝庄称帝的条件,甚至是“垂帘听政”的条件都不充足。

其实孝庄之所以不称帝或者垂帘听政,除了主观因素外,外部因素也有很多:

1、孝庄没有称帝的野心;

2、孝庄重视与儿子顺治帝、孙儿康熙之间的感情,只想要做一个好母亲、好祖母;

3、清朝初期八王议政,孝庄没有掌权的可能;

4、吕雉把持朝政、武则天称帝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孝庄并不想背负如此骂名。

0 阅读:0

世图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