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黑色星期一”,当日开盘,沪指暴跌6.34%,创业板指跌幅一度逼近10%,全市场逾3700只股票跌幅超过9%,仅200余只个股飘红。
表面上看是数字的崩塌,实际上却折射出了中美关税战升级下全球经济的敏感神经,针对这一景象,人民日报发文称: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天塌不下来!
那么人民日报对这场市场“情绪感冒”开出了什么“药”呢?
导火索:从“加税34%”到市场恐慌
事件直接源于美国4月2日宣布对华商品加征34%关税,叠加此前钢铝制品25%的税率,部分中国商品实际税率已突破60%,个别品类甚至高达100%。
中方随即对等反制,全球股市应声下跌:美股两天蒸发6万亿美元,日韩股市触发熔断,加密货币、原油等资产同步跳水。
市场担忧贸易战重燃将冲击全球供应链,导致A股苹果产业链、AI硬件板块成为重灾区,直到现在A股仍处于弱势下跌阶段。
面对市场情绪“高烧”,《人民日报》4月7日刊文《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天塌不下来”的鲜明态度稳定预期,文章从三方面论证中国底气。
市场韧性: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对美出口占比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14.7%,经济内循环能力增强。
产业实力: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稀土、医疗产品等关键领域对美供应不可替代。
政策工具箱:降准降息、财政扩张、消费刺激等预案已就绪,随时可应对冲击,这为市场注入政策托底预期。
这篇文章堪称教科书级舆论战案例,但其效力取决于两重矛盾的化解,第一重是情绪管理与政策落地的时差,文章成功将市场恐慌定性为“情绪感冒”。
但“国家队”汇金增持ETF的短期救市效果与中长期结构性改革之间存在张力,如果政策工具箱没能快速兑现,可能加剧“信心透支”风险。
另外要一重是开放承诺与安全焦虑的平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宣示与美资企业圆桌会的召开,试图缓解外资对“去全球化”的担忧。
在美国对华科技封锁背景下,中国加速国产替代的“内循环”逻辑,客观上与外资技术依赖型企业的利益存在冲突,这种“既要开放又要安全”的钢丝绳,考验政策精准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暴跌与2018年中美贸易战初期有相似之处,彼时沪指单月跌幅达8%,但随后三年间,中国通过扩大内需、科技自主化逐步消化冲击。
如今,中国对美依存度进一步降低,GDP增速保持在5%,对比美国36万亿美元国债,我国的债务率仍然处安全区间。
结语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情绪的放大镜,3700只股票大跌是一次“压力测试”,检验的不仅是市场韧性,更是投资者心智。
历史证明,恐慌中抛售的往往是筹码,坚守的才是价值,当潮水退去,真正“塌不下来”的,终将是那些根植于实体经济、顺应时代趋势的“中国底色”。
信息来源:
登载于人民论坛网2025年04月07日关于人民日报发声: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天塌不下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