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大将王树声在某机关单位食堂排队打饭,见一干部打了5份饭菜,顿感蹊跷。

槿论看社会 2024-07-11 16:54:06

1968年,大将王树声在某机关单位食堂排队打饭,见一干部打了5份饭菜,顿感蹊跷。他上前询问原因,竟然被那干部怒目呵斥到:“关你什么事,闪一边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拍手叫好。 1968年北京,某天早晨,某机关单位食堂里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战士们手持餐盘,谈笑风生,等待着一天的第一顿饭。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普通军装的老者悄然加入了队伍的末端。这位不起眼的老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王树声。 王树声的目光扫过食堂内熙熙攘攘的人群,忽然被一个年轻战士吸引了注意。这名战士手中竟然端着四五个大碗,正不耐烦地催促着窗口的炊事员。王树声皱了皱眉头,缓步走上前去。 "小同志,你为什么要打这么多饭?"王树声和蔼地问道。 年轻战士转过头,不耐烦地瞥了一眼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兵,冷冷地回答:"关你什么事?这是给首长打的。" 王树声没有生气,继续温和地说:"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战士。你这样做,会影响其他人的用餐。" 年轻战士显然被激怒了,他粗鲁地推开王树声,扬长而去。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幕,都露出惊讶和不满的神色。然而,王树声却平静如常,只是若有所思地望着那个年轻人远去的背影。 第二天,王树声再次来到食堂。这一次,他主动走向那名年轻战士,微笑着打招呼。年轻人有些诧异,但还是礼貌地回应了。当王树声自我介绍后,年轻战士顿时如遭雷击,脸色煞白,说不出话来。 这个小插曲在军营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那位让年轻战士帮忙打饭的"首长"得知此事后,羞愧难当。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让别人为自己谋求特殊待遇。而那名年轻战士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部队里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 王树声将军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不仅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楷模。 回溯王树声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清廉作风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王树声就以严格要求自己而闻名。在艰苦的延安岁月里,他和其他同志一样住在简陋的窑洞中,从不因自己的职务而要求特殊待遇。 有一次,部队获得了一批外援棉被。政委考虑到王树声的职务和年龄,想要给他多分配一床。然而,王树声坚决拒绝了。 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每个人都应该一视同仁。多一床棉被算什么?我们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番话不仅感动了在场的同志,也为整个部队树立了榜样。 王树声的清廉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更体现在他对权力的态度上。作为一位高级将领,他完全可以享受诸多特权。 然而,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不因地位高而自傲,不因权力大而膨胀。 在战争年代,王树声多次身先士卒,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殊死搏斗。 和平时期,他更是经常深入基层,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在他看来,只有真正了解基层,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赢得士兵的信任和拥护。 1969年,他的小女儿王季迟决定参军。临行前,王树声再三叮嘱她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要像普通战士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在部队中,王季迟凭借自己的努力多次受到表彰,但从未利用父亲的影响力谋求任何特殊待遇。 1971年春节,王树声虽然很想见到已经很久没回家的小女儿,但当得知她因为任务紧张无法请假时,他并没有动用自己的权力为女儿谋取假期。 相反,他鼓励女儿要继续努力工作,不要因想家而分心。这种公私分明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对待子女上,也贯穿于他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1972年,王树声的儿子即将结婚。为了准备新房,家人只是简单地布置了一间普通房间,里面只有一张床和两床被子。 警卫员看到这种情况,好心想要借用一些公家的家具来装饰新房。然而,这一举动立即被王树声制止了。 他严肃地指出,公私不能混淆,公家的财产不能私自占用。这件事也成了对儿子的一次生动教育,让他深刻理解了公私分明的重要性。 王树声将军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什么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心系群众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0 阅读:3272

槿论看社会

简介:我要的不多,可你都没给够,哪怕一个温柔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