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47.1亿吨,同比增长3.4%,有力保障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行业产业结构升级,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81处、核定产能13.3亿吨/年,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入洗率达69.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处置率分别为74.6%和73.6%,土地复垦率达到57.9%。”8月8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煤炭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4)》披露了上述数据。
该蓝皮书统计了截至2023年末43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ESG管理情况,显示18家煤炭企业建立了完善的ESG/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治理构架,并明确了相关职责分工。此外,单独披露ESG及相关报告(包含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有25家,占比为58.14%。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煤炭行业如何将“乌金”炼成“绿金”,实现绿色转型,已成为业内企业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
政策层面的量化考核标准正在不断具体成型。8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三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加快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纺织、交通运输、建材、石化、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及制修订,制定温室气体审定核查、低碳评价等相关配套技术规范,支撑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有效服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中煤协蓝皮书提到,为了推动煤炭行业整体优化走向ESG道路,还需要煤炭企业在ESG三个方面固强补弱,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在环境方面,煤炭企业要实现转型与信披同频同调,内外兼修提升表现;在社会方面,煤炭企业需要强化重点议题识别,固强补弱提升实践能力;在治理方面,煤炭企业需要积极推动ESG管理建设,全面提升内部治理。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