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究竟有多猛?平内乱,连灭三国,无一败绩,比肩李世民

雁芙说历史 2024-07-25 13:44:39

书接上一回,简单回顾一下前情。

刘裕原本只是一个农民,靠种地、捕鱼、卖草鞋为生,后来为了出人头地,加入了北府军,在东晋末年镇压农民起义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天赋,立下赫赫战功。

谁知,农民起义前脚被镇压,桓温的儿子桓玄后脚就杀入京城,篡夺了东晋江山。

刘裕再次展现出非凡的能力,凭借一百余人夺取京口,聚众再聚众一千余人起兵讨伐,愣是把兵强马壮的桓玄给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桓玄覆灭后,刘裕凭借对晋室的“再造之功”晋升为新一代的权臣,朝廷里的一号人物。

但是,刘裕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此时的东晋王朝,先是经历了一次军阀混战,接着爆发以孙恩为首的农民起义,然后又出现桓玄篡位的事儿,几番折腾下来,国力耗损严重。

加上东晋原本已经进入王朝末期,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又多,导致民不聊生。

桓玄篡位失败后,益州发生兵变,谯纵在川蜀自立为王,建立谯蜀政权。

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后,出镇都城建康旁边的京口,遥控东晋朝廷,同时铲下手铲除了一些反对自己的异己势力。

到了408年,刘裕已然权倾天下,于是入朝辅政,成为东晋王朝的实际主宰者。

此时,刘裕雄心勃勃,决定收复已经自立的川蜀,于是派出大将,发兵进攻益州。

谁知,谯蜀政权在北方后秦王朝的支持下,把晋军打得大败而回。

刘裕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怒,当即处罚了西征将领,但收复益州的事情也不得不暂且搁置下来。

事实上,此时刘裕已经有了要篡夺晋室江山的野心,但要想成功篡位,他必须做到两件事:

第一,树立起无人可比的政治声望,这样在篡位的时候才能达到众望所归的效果。

第二,他必须把朝廷里对自己有威胁的异己势力全部干掉,掌握绝对的权力。

这里面,要实现第一点,就必须对内励精图治,以获得朝野上下以及百姓的拥护,此外,还需要通过对外战争来建立赫赫功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加强自己的政治声望。

于是,为了实现第一点,刘裕发动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将自己的声望推向顶点。

灭南燕、平内乱以提升政治声望

第一个被收拾掉的倒霉蛋是南燕,五胡十六国割据政权之一,当时盘踞在山东半岛。

当时,南燕和东晋的地盘交界,南燕皇帝慕容超继位后,竟然发兵进犯淮北一带,大肆劫掠后才离开。

刘裕得到消息后,便以此为理由亲率大军北伐。

山东有一座山叫做大岘山,这里地形险要,是一个军事要地,南燕要想挡住刘裕,在大岘山据险而守是个很好的办法。

南燕的很多将领大臣也这么认为,南燕大将公孙五楼就向皇帝慕容超进言道:

“晋军战意旺盛,锐利无比,速战速决对他们最有利,我们无法与之争锋。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托大岘山构筑防线,将晋军挡在外面,然后实施坚壁清野,让晋军无法就地补充后勤。

再派一支骑兵沿着海岸线南下,截断晋军的粮道,与晋军在大岘山一带僵持下去,不出十天半月,等对方粮草耗尽,没了锐气的时候,再两面出击,方有胜算。”

其他一些大将也有此观点,反正就是不能放刘裕进入大岘山。

谁知,慕容超却放着绝佳策略不听,反而主观地认为,刘裕所部远来疲敝,从建康一路北上,又是坐船,又是步行的,那他们到达大岘山时已经很疲惫。

对付这样一支疲敝之师,很容易的,只要放他们进入大岘山,再以骑兵出击,聚而歼之,很容易就能击败刘裕。

南燕将领们听完后面面相觑,虽然他们不同意,但皇帝执意要这么干,他们无奈之下也只好执行。

在南燕的这种策略下,刘裕一路北上,抵达大岘山也没遇到抵抗。

这时,刘裕身边就有人意识到南燕可能会在大岘山据险而守,再坚壁清野的策略,所以当看到刘裕准备继续深入南燕腹地时,就提出疑惑:

万一南燕依托大岘山防守,又坚壁清野的话,大军深入敌军腹地,要是出现意外,恐怕很难回得来。

可刘裕听完却十分自信地说道:

“这事儿我已经深思熟虑了,依我看,鲜卑人贪婪成性,没有长远的打算,他们前进时只想着掠夺财物,后退时又舍不得田里的庄稼。他们认为我们是孤军深入,不能持久作战,所以只会前进占据临朐,后退就守住广固,一定不会坚守险要之地并清空田野。我敢向各位保证这一点。”

于是,刘裕率军进入大岘山,南燕方面果然据守大岘山北面的临朐(今山东潍坊)。

慕容超先是派了公孙五楼等大将率军5万进入临朐,与刘裕开战,自己则亲率4万人马跟进,试图在临朐以南歼灭刘裕。

结果刘裕的前锋先与公孙五楼遭遇,激战一番后,公孙五楼败走。

刘裕接着统率大军继续进击,与公孙五楼的精锐骑兵激战,但胜负难分,一时间僵持不下。

关键时刻,刘裕的部将胡藩建议派一支偏师绕到燕军的后方,趁燕军主力被牵制在临朐以南的前线,城内空虚的时候,一举攻占临朐,打掉燕军老巢,则敌军必败。

刘裕听完大喜,随即派兵悄悄绕行,直插临朐,并迅速将其攻克。

临朐失守后,对于燕军来说,这是老巢被人一锅端了,于是军心大乱,刘裕趁势进攻,燕军大溃,公孙五楼逃脱。

随后,刘裕挟胜利之威,挥师进攻南燕皇帝慕容超的4万大军,慕容超没了老巢,也很快被击溃,十几个将领被斩杀,慕容超只得退守都城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

紧接着,刘裕挥师进攻广固,并将其围困起来。

南燕眼见大势已去,只得向后秦求援。

但此时的后秦王朝,内部也不稳,匈奴人赫连勃勃崛起,盘踞在陕西、山西以北,与后秦多次交战,后秦已经自顾不暇,虽然派出军队救援,但迫于在与赫连勃勃的交战中失利,又不得不撤回救援部队。

410年二月,经过大概半年左右的围困后,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向刘裕投降,皇帝慕容超试图逃跑,结果被追上,押回建康城斩首,至此,南燕灭亡。

事实上,刘裕这一战,是险胜。

他认为以鲜卑人的特性,过于在乎蝇头小利,所以不愿坚壁清野,还料定鲜卑人会放他进入大岘山,依托临朐城作战。

但这事儿只有南燕皇帝慕容超会这么幼稚,而南燕的好几个将领都认为应该依托大岘山据险而守,还要坚壁清野,派骑兵截断晋军粮道。

试想一下,但凡慕容超能听进去一点意见,那这一战,胜负未知。

不过,打完这一仗,刘裕收复失陷多年的山东半岛,在东晋内部来说,属于光复旧土,功劳甚大,刘裕的威望也由此大幅提升。

然而,刘裕这边刚打了大胜仗,后方就出问题了。

孙恩起义被镇压后,虽然孙恩本人跳海自尽,但他的残部由卢循统领,继续对抗东晋朝廷,卢循还有个十分厉害的同党徐道覆也参与了义军的领导指挥。

刘裕北伐后,卢循趁此机会向东晋发起大规模进攻。

义军从广东番禺一路北上,经由湖南攻入江州(今江西),北府军名将、刘裕的心腹大将何无忌在豫章(今南昌)与徐道覆大战,结果战败被杀。

此后,徐道覆率领义军继续向北进入长江,随时可能沿着长江航道,进攻建康城。

何无忌的死讯传来,东晋朝野上下顿时陷入恐慌,甚至有人建议往北迁移,向刘裕靠拢。

另一边,刚刚灭掉南燕的刘裕,雄心勃勃,还想着继续进击,收复洛阳、河南,以光复中原。

谁知,后方出事的消息传来,刘裕没有办法,只好火速撤军回援。

等到刘裕抵达建康城,朝野上下的人心才安定下来。

但在如何对付义军的策略上,朝廷内部产生了分歧。

刘裕虽然率军回援了,但他的军队刚刚和南燕打完仗,本身已经是疲敝之师,而且伤兵还不少,加上为了回援,又长途奔波,更加疲惫,此时根本不可能与义军正面交战的。

所以,刘裕认为眼下义军兵锋正盛,应该全面加强各处关隘的军事防御,据险而守,与敌军长期僵持,挫敌锐气,再择机进攻。

但豫州刺史刘毅坚决反对。

刘毅就是当年平定桓玄之乱时,与刘裕一同起兵讨伐桓玄的名将,他的功劳仅次于刘裕,可以说是东晋的二号人物。

不过,刘毅却跟刘裕不是一伙的,他也想做一个大权独揽的权臣,所以在平定桓玄之乱后,他就成为了刘裕的政敌。

如今看到刘裕灭了南燕,建立了赫赫功勋,威望大涨,他不甘心屈居刘裕之下,于是极力主张主动出击。

他要自己亲率大军击败卢循、徐道覆的义军,平定内乱,才能将自己的威望和功勋提升到和刘裕一个档次。

所以,刘毅坚决要求亲自带兵,主动出击,征讨义军。

刘裕再三劝说也无济于事。

结果刘毅出击后,在鄱阳湖被义军打得大败而回,大量的战船和物资落入义军手里。

义军由此进一步壮大,人数规模达到十余万,还掌握着大量的战船和物资,并加紧了进攻,建康城危在旦夕。

恐慌之下,甚至有人提议迁都,以避免战祸。

关键时刻,刘裕力排众议,决定死守,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应对义军的进攻。

接下来,刘裕精心部署了大量严密的防线,义军多次进攻,均没有占到便宜,只能暂时撤退,调转方向,向西进攻荆州。

卢循这边前脚一撤退,刘裕立马大量打造战船,此时刘裕已经计算好了彻底灭掉义军的时间,心中定好了策略。

他决定派偏师趁义军主力集中在长江一带的机会,沿着海岸线南下进攻番禺,端了义军的老巢,他再集中兵力在长江与起义军决战。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局势发生了剧变。

西川的谯蜀政权联合后秦,发兵进攻荆州,此时荆州的军事压力相当大,一边要抵挡谯蜀与后秦联军,一边要对付叛军。

镇守荆州的是刘裕的弟弟刘道规,此人的军事能力也比较出色,面对如此危机,他决定先亲率主力部队主动打击蜀军,再回过头收拾义军。

很快,刘道规与蜀军展开决战,大将檀道济是个猛人,在战斗中表现十分出色,蜀军很快被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谁知,刘道规前脚刚打赢蜀军,徐道覆就率领义军水师打了过来,尽管刚刚打完一场大战,士卒疲敝,但也没办法,刘道规只好率领水师迎战。

这一战原本战败的概率更高,但刘道规一个布置及时挽救了战场局面。

刘道规在开战前,令部将刘遵率领一支偏师舰队作为机动部队,开战之后,在刘道规前锋作战失利的情况下,刘遵率部从侧翼发动突袭,大败敌军,斩首一万多人,跳入水中溺死的敌军几乎不计其数。

道规使刘遵别为游军,自拒道覆豫章口,前驱失利;遵自外横击,大破之,斩首万馀级,赴水死者殆尽。——《资治通鉴》

徐道覆所部大部分被歼灭后,快速逃离了战场。

不过,徐道覆所部只是偏师,卢循手里还掌握着义军主力,这才是刘裕要对付的。

十二月,刘裕与卢循在雷池这个地方展开决战。

刘裕在开战之前已经仔细观察了战场环境,他的计划是,先派一支偏师悄悄登上西岸,并且准备好火攻的工具。

接着以主力舰队与义军决战,利用强弓硬弩,大量杀伤敌军,并迫使敌军退却。

但是,敌军在退却时,会受到水的流向和风向的影响而退到西岸,等敌军退到西岸时,刘裕事先部署在西岸的偏师立即采取火攻,一时间,火光冲天,敌军战船被大量焚毁。

刘裕于是趁势进攻,敌军大败,死伤无数。

战后,卢循率领残部往南撤退,试图返回老巢,结果回去才发现老巢番禺已经被刘裕之前派出的偏师给一锅端了。

但卢循还是不甘心,曾经试图夺回番禺,但又一次被击败。

兵败的卢循从此再也掀不起风浪,最后在晋军的不断打击下,走投无路,只得跳水自尽。

至此,东晋末年的农民起义被彻底平定。

刘裕也因为攻灭南燕,平定内乱两大功勋,被加封为太尉、中书监,政治声望进一步大涨。

然而,农民起义刚刚平定,东晋内部的权力斗争又开始了,刘裕的政敌刘毅开始搞事情。

对内铲除异己,对外收复川蜀

卢循覆灭以后,刘毅调任江州都督,治所豫章(今江西南昌),他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势力,实质上变成了一个地方实力派军阀。

此后,刘毅又上奏请求都督荆、宁、秦、雍四州,兼任荆州刺史,由于刘毅是世家大族出身,在朝中有不少人支持,刘裕也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谁知,刘毅拿到了长江中上游的治权后,还不满足,接着又上奏要求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这是试图控制岭南地区。

但刘裕还是同意了。

然而,刘毅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要利用自己实控的这一大片地盘建立强大的武装,和控制朝廷的刘裕分庭抗礼,甚至以武力干掉刘裕。

自从移镇到荆州后,刘毅不仅将自己在江州的军队一并带了过去,还大肆地在荆州等地任命官员,一副要搞半独立的派头。

接着,刘毅又上奏要求将自己的堂弟,时任兖州刺史的刘藩调到荆州做自己的副手。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刘裕再也不想忍了,如果照此下去,刘毅将会在东晋的西部版图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势力体系,到时候说不定就以武力杀回京城,扳倒自己了。

所以,刘裕开始了他的反击。

于是假意答应了刘毅的要求,但按照朝廷的惯例,刘藩要先入朝面见皇帝,接受任命,再到荆州上任。

不知内情的刘毅和刘藩相信了刘裕的这番话。

不久之后,刘藩刚一入朝,刘裕便以朝廷的名义宣布刘藩、刘毅等人密谋造反,遂将其收押,随即逼令其自尽。

毅至西,称疾笃,表求从弟兖州刺史籓以为副贰,伪许焉。九月,籓入朝,公命收籓及谢混,并于狱赐死。——《宋书》

而刘毅远在荆州,根本不知道建康城里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刘藩被杀的消息。

这时,刘裕计划亲率大军灭了刘毅,于是以大将王镇恶为前锋,率军直扑刘毅的老巢江陵。

王镇恶一路上打着刘藩的旗号前进,刘毅此时还以为是刘藩率部赶来,是自己人,因此沿途并未拦截。

就这样,王镇恶的水师一口气直奔江陵,打了刘毅一个措手不及,最后在走投无路下,刘毅自尽身亡。

事后,刘裕为了斩草除根,将刘毅的家族势力全部铲除。

没想到是,刘裕讨伐刘毅期间,留守建康的诸葛长民也动了要干掉刘裕,然后自己做权臣的心思。

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诸葛长民特意写信给冀州刺史刘敬宣,试图拉拢刘敬宣和他一起谋反。

可他不知道的是,刘敬宣是北府军名将刘牢之的儿子,和刘裕也算多年的战友,他并不想背叛刘裕,于是婉拒了诸葛长民。

紧接着,刘敬宣便将诸葛长民要拉拢他造反的事情告诉了刘裕。

这一刻,刘裕下定了决心要除掉诸葛长民。

不久之后,刘裕回师建康,趁其不备,一举诛杀诸葛长民,避免了一场谋反叛乱的发生。

随着政敌一个又一个地被除掉,刘裕的权位也越来越稳固。

处理完政敌后,刘裕想起了谯蜀政权以及后秦,当初卢循、徐道覆作乱时,谯蜀和后秦趁火打劫,竟然大举进攻荆州,这让刘裕十分不爽。

而且刘裕要想取代晋室的话,还需要再建立更多的功勋,以进一步提升政治声望。

于是,刘裕决定派兵讨伐割据在川蜀地区的谯蜀政权。

这一次,刘裕没有亲自统率大军,但他通过锦囊妙计的方式遥控指挥了这场军事行动。

在攻蜀之前,刘裕和大将朱龄石讨论作战方案时,站在了对手的角度,预判了对手的预判。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

刘裕第一次讨伐谯蜀时,大将刘敬宣是从沿着内水(涪江)发动进攻的,这条路线大概就是先攻取绵阳,再进攻成都。

但站在谯蜀政权的角度思考,他们会想,上一次晋军是通过内水进攻的,但是失败了,这一次,由于有了上一次的失败,所以这一次,晋军会选择外水(岷江)进攻。

所谓从外水进攻,就是从白帝城经由南边的河流进入岷江上游,先攻占彭模(今属四川眉山彭山区),进而直接兵临成都城下。

可刘裕的头脑会这么简单吗?

很显然,刘裕的头脑是复杂的,所以他一定会出其不意地再次选择从内水进攻,打蜀军一个措手不及。

简单说,刘裕认为,谯蜀方面会预判刘裕要出其不意,进而再次从内水进攻,所以一定会在内水的关键城池绵阳做重点防御。

裕与龄石密谋进取,曰:“刘敬宣往年出黄虎,无功而退。贼谓我今应从外水往,而料我当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如此,必以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若向黄虎,正堕其计。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也。”——《资治通鉴》

所以,基于这样的预判,刘裕要反其道而行之,将进攻的重点放在外水。

没想到的是,谯蜀方面真的就这样预判了。

刘裕以朱龄石为大将,率军讨伐谯蜀,临行前,为了避免泄密,他特意写了一封密函,交给朱龄石,让他务必到了白帝城以后再打开。

这样一来,就连军中众将都没有人知道晋军的进攻重点在哪里,谯蜀方面更无法通过侦查行动探知到晋军的行动方向。

所以,谯蜀方面只能按照自己的预判,将防守的重点放在了内水的关键位置涪城(绵阳)。

而晋军方面,等大军抵达白帝城后,才公开了刘裕的密函。

于是兵分两路,一路沿着内水进发,作为疑兵,佯装成主力,让对手以为晋军主力要攻打广汉。

另一路进入外水,以最快的速度突然出现在彭模(四川彭山),蜀军由于主力都部署在涪城,彭模一带兵力空虚,被打了个措手不,彭模被攻占后,晋军随即兵临成都,谯蜀随即被灭。

至此,川蜀地区重归东晋版图,刘裕也凭借这份功劳进一步提升了政治威望。

谯蜀被灭后,下一个倒霉蛋就该轮到后秦了。

后秦不仅收容了很多从东晋逃亡的叛乱分子,还趁东晋内乱时,出兵进攻荆州,这是刘裕不能容忍的。

所以,刘裕决定把后秦一起收拾了。

灭后秦,声望抵达顶点

后秦原本是从前秦分裂出来的一个割据政权,当年淝水之战结束后,前秦各路地方实力派纷纷叛变,羌族首领姚苌在渭水反叛,此后与前秦多次交战,最终占领了前秦在关中的地盘,以及中原的一小部分。

不过,此时的后秦已经衰落了,北方的匈奴人赫连勃勃自立为王以后,与后秦之间多次爆发战争,被多次打败,而且后秦内部也有内乱发生。

刘裕认为这是攻灭后秦的大好机会,遂于416年八月统率大军北伐。

此次作战,刘裕从西起荆州,东至淮南一线数百里的边防线上出动五路大军北上。

大概路线是这样的:

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率军从淮河、淝水一带出发,向许昌、洛阳进军。新野太守朱超石和宁朔将军胡藩进攻阳城。振武将军沈田子和建威将军傅弘之向武关进军。建武将军沈林子和彭城内史刘遵考率领水军从石门出发,顺汴水进入黄河。冀州刺史王仲德督率前锋的各路军队,并开辟巨野泽的水路进入黄河。

这场战争的过程很繁琐,这里简单说。

开战之后,几路大军连战连捷,先后收复许昌、虎牢关、阳城、荥阳等多座城池。

不久之后,王镇恶与檀道济、沈林子等合兵一处,进逼洛阳,后秦守将姚洸无力抵抗,只好开城投降。

收复晋朝旧都洛阳后,王镇恶等人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原本,刘裕深知要想攻破长安,必然要先攻取潼关,但潼关地形险要,很难打的。

所以,刘裕要求前锋诸军,务必要等各路大军汇集在洛阳以后,再一起进发,攻击潼关。

但王镇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没等各路大军汇合,就迫不及待地向西进攻潼关,结果后秦大将姚绍据险而守,王镇恶等人始终无法攻破潼关,战事陷入长期对峙状态。

裕命王镇恶等:“若克洛阳,须大军到俱进。”镇恶等乘利径趋潼关,为秦兵所拒,不得前。——《资治通鉴》

这时,姚绍又派兵截断了晋军粮道,长期的对峙又导致晋军出现粮草危机,好在当地百姓看到王师北伐,遂慷慨解囊,拿出自家的粮食支援了晋军。

但百姓们支援的粮草也只能解决一时之需,撑不了多长时间,一旦断了粮草,晋军的处境将极度危险。

无奈之下,王镇恶等人只能向刘裕求援。

而此时的刘裕,正率领水师打算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向西进发。

但是,黄河的北岸控制在北魏手里,刘裕要想过去就得看北魏的脸色,而且北魏也担心刘裕会进攻自己。

所以,刘裕派出了使者,向北魏方面解释了自己只是路过,不会进攻北魏的。

但北魏方面心存戒心,在黄河沿岸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并派出数千骑兵在北岸监视着刘裕西进。

然而,由于黄河水流湍急,有时候会有一些晋军船只被水流冲到黄河的北岸,结果船上的晋军都被北魏军队给当场击杀。

刘裕见状,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派兵抢渡北岸,在岸边部署了一种古怪的阵法,以两千余人马打得北魏数万大军溃败而逃。

这个阵法叫做却月阵。

刘裕先是挑选700名勇士携带上百辆战车,抢渡到黄河北岸,然后在距离岸边百步远的距离位置,将战车结成半月形的阵地,然后在阵地中间竖起向黄河上面战船传递信号的令旗。

而岸上的北魏军队见状,一时间也搞不明白晋军究竟在玩什么花招,所以没有贸然进攻。

高祖乃遣白直队主丁旿,率七百人,及车百乘,于河北岸上,去水百余步,为却月阵,两头抱河,车置七仗士,事毕,使竖一白毦。虏见数百人步牵车上,不解其意,并未动。——《宋书》

刘裕见状,立即命大将朱超石率2000士兵以及上百张大弩登上北岸,加强新月形阵地,给每辆战车配备20名士兵,并且增加盾牌防护战车以及后排士兵。

北魏方面看到这一幕,这才反应过来,于是向岸边的晋军大举进攻。

然而,北魏发起攻击后才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接近晋军阵地,因为只要北魏骑兵发起冲锋,晋军依托战车防线,直接用强弓硬弩招呼,天空瞬间就飘起一阵箭雨,北魏军队损失惨重。

但北魏军队人数众多,直接调集3万大军如群蚁般冲过来。

由于敌军人数太多,晋军仅凭弓箭射杀已经挡不住魏军了,大将朱超石于是祭出大杀器。

他下令将带来的一千多根长矛斩断为三四尺长,然后用大锤子锤击来发射出去,威力巨大,往往一根截断后的长矛能穿透三四个魏军的身体。

时超石别赍大锤乃槊千馀张,乃断槊长三四尺,以锤锤之,一槊辄洞贯三四人。魏兵不能当,一时奔溃,死者相积;临陈斩阿薄干,魏人退还畔城。——《资治通鉴》

这在那个时代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魏军就这样被杀得大败。

至于那个三四尺的长矛是怎么发射出去的,史书上没有明说,我个人推测可能是用那个所谓的“大弩”作为发射工具,然后用大锤子击发的。

刘裕击败北魏军队后,顺利沿着黄河西进,抵达洛阳后,又针对北魏可能的进攻做了部署,才带着军队赶往潼关前线。

不久之后,在刘裕大部队的进攻下,长安被攻破,后秦皇帝姚泓率文武大臣出城投降,后秦宣布灭亡。

自五胡乱华以来,长安以及关中地区失陷上百年了,也被胡人统治了上百年,百姓们看到晋朝王师打了回来,收复了失地,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刘裕的大后方再次发生变故。

他的心腹刘穆之病逝,刘裕的心情顿时陷入谷底。

原本还打算进一步北伐,收复更多的失地,现在因为刘穆之的突然离世,他不得不撤军返回建康。

为什么刘穆之一死,刘裕就不得不撤军回建康呢?

因为东晋是一个门阀士族与皇帝共天下的时代,甚至很多时候,皇帝是摆设,权力被世家大族掌控。

那个时代也十分看重人的家庭出身。

刘裕起于微末,家境贫寒,根本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出身,他完全是凭借各种军功才走到今天。

虽然刘裕掌权了,但朝廷内部还是有很多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看不起他,还有东晋司马家皇室中人也对他颇有微词。

这次北伐,刘裕为了免除后顾之忧,特意让自己的得力干将刘穆之留守建康,替他掌控建康城的全局。

如今刘穆之突然病逝,那些反对刘裕的势力必然蠢蠢欲动,如果他不及时回来,建康城可能会发生变故,他的权位可能会不保。

因此,刘裕不得不班师回朝。

然而,刘裕班师之前,对长安的部署却留下了致命的隐患。

他让12岁的儿子刘义真都督雍、梁、秦诸军事,镇守长安,然后留下一万兵马,让王镇恶、王修、沈田子等人辅佐刘义真。

结果,刘裕前脚刚走,长安就起了内讧。

沈田子在攻灭后秦的过程中立了不少战功,但事后封赏的时候,王镇恶得到的却比自己多,因此,沈田子一直看不惯王镇恶。

还有,刘裕也有点猜忌王镇恶,他也信不过手下大将,所以才让12岁的儿子坐镇长安。

王镇恶本人十分贪财,攻破长安后,私吞了不少金银财宝,刘裕虽然知道,但没有说破,反正对王镇恶的信任度下降了。

之所以让王镇恶留在长安,是因为他是前秦名臣王猛的孙子,王猛昔日在关中深得民心,所以王镇恶留在长安可以安抚百姓。

但沈田子看不惯他,还曾经向刘裕举报说,王镇恶的家就在关中,祖上又是效忠前秦的,所以不能信任他。

但刘裕说了这么一句:“我留下你们这些文武大员,还有一万精兵,他还能翻了天?就算他要作乱,也是自取灭亡。”

而沈田子听了以后,就认为刘裕对王镇恶有杀心。

所以,刘裕走后,沈田子设计杀掉了王镇恶,事发后,沈田子又带着一些随从前来向刘义真报告说,王镇恶谋反,已经被诛杀。

但刘义真的长史王修认为沈田子擅自诛杀朝廷大臣,实际上是公报私仇,于是将沈田子绑了以后,直接斩首。

经过这场内讧,留守长安的中坚力量损失严重,不久之后便被匈奴人赫连勃勃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刚到手的长安也再次陷落。

不过,赫连勃勃也只是夺取了潼关以西的地盘,潼关以东还是控制在刘裕手中。

就这样,刘裕大费周章北伐,攻灭后秦,结果还是丢了潼关以西的关中地盘。

而刘裕本人班师回到建康后不久,收拾掉了所有的异己势力。

418年,刘裕逼着晋室皇帝加封自己为宋公,加九锡,走出篡位的实质性一步。

419年,又进封为宋王,一年后,刘裕正式逼着晋帝禅位于自己,宣布称帝,国号为宋,史称刘宋。

可惜的是,刘裕称帝时,已经57岁。

422年,刘裕60岁,此时他还雄心勃勃地要御驾亲征,再度北伐北魏,以光复传统汉地全境,没想到突然患病,不久便病逝。

倘若他能多活5年,凭刘裕高超的军事天赋,定能完成天下一统,终结五胡十六国以来的乱世,可惜天不遂人愿。

至于刘裕篡夺东晋江山这事儿,东晋那个时候已经江河日下,如果没有刘裕,东晋要么被桓玄篡夺,要么被起义军推翻。

可以说,东晋还能苟延残喘二十年,都是刘裕的功劳,他几乎相当于在东晋版图上重新打了一遍天下,加上还北伐收复广大失地,功绩盖过此前所有曾经北伐过的晋朝权臣。

在内政方面,他重用寒门子弟,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打击世家大族搞土地兼并,整顿吏治,为后来的元嘉之治奠定基础。

这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其实力不输于后来的李世民,他完全有资格拿走东晋的江山。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宋书》。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0 阅读:14
雁芙说历史

雁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