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高存信到西柏坡汇报工作,周恩来问毛主席:你看他像谁?

不可思议的想法 2025-04-11 17:05:36

1948年5月份,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大战区的管理部门刚合并没多久,高存信那会儿是华北炮兵第二旅的头儿,他突然接到司令部的一个电话,说让他赶紧跑一趟西柏坡,去报告一下华北军区炮兵那边的情况。

高存信一接到通知,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立马就动手打包了点简单行李,迈开步子就往西柏坡出发了。

路上,高存信迈着步子心里直琢磨,中央军委那地界儿保密得紧,到了那儿该怎么找呢?能不能在西柏坡亲眼见见毛主席呢?这一连串的问题让高存信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就盼着能早点赶到。

只用了半天工夫,高存信就赶到了西柏坡村,村口已经有位参谋在等着他了。参谋领着高存信先安排了住处,让他先歇歇脚,等着第二天领导来见他。

那晚吃完饭以后,高存信在村里碰见了陈锐霆,他也是为了到西柏坡做工作汇报而来的。两人边走边聊,高存信听说周恩来总理要听他们汇报,就随口问了问陈锐霆,说毛主席会不会也来听他们的汇报。

“这可说不定。”陈锐霆之前并未得知毛主席也要听汇报的消息,高存信马上说,要是见不到毛主席,那就去求周恩来总理帮忙,务必得和敬爱的毛主席见上一回。陈锐霆一听,立刻点头表示同意。

随后,高存信就跟陈锐霆聊起了自己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

高存信在东北的一个文化家庭里呱呱坠地,他爷爷是晚清时期的私塾老师。东北被占领后,高存信一家就搬到了北平。中学一毕业,他就考上了黄埔军校,专攻炮兵专业。心里一直想着打回老家,高存信在学校里特别努力,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等到毕业那天,他被分配到了中央军炮兵第一旅。

对不少黄埔出来的兄弟来说,能进中央军,那简直就是走上了一条升官发财的快车道。可高存信这家伙,对中央军那些好待遇一点也不动心,他铁了心要去东北军,誓要打回老家,把失去的地盘给夺回来。

高存信后来加入了东北军在西安的军官培训团,学完课程之后,他就直接被派到了炮六旅,做起了观测排的领头人。

卢沟桥事件发生后,高存信跟着队伍打了好几仗。可日军攻势太猛,东北军被打得七零八落,高存信他们的小队更是跟上面断了联系,足足五天没音讯。一场场败仗下来,高存信心里头那个愁啊,眼看收复家乡的念头是彻底没指望了。

没多久,平型关八路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高存信的心情又激动了起来。他琢磨着,红军的装备连东北军都比不上,咋就能打赢这么漂亮的一仗呢?对那时候的高存信来说,这个问题挺让人费解的。但后来,八路军连连取得的大胜仗,让高存信彻底明白了,八路军才是真心抗日的队伍。只有跟着这样的队伍,他才能实现收复家乡的梦想。

后来,高存信告别了东北军,踏上了前往延安八路军总部的路。他原本觉得自己是从旧军队出来的,思想觉悟不够高,打算先去抗大学习一阵。可没想到,那时候抗大的副校长罗瑞卿,却打算让他直接去当教员。

我之前对人民军队了解得不够多,感觉当教员这活儿我干不来,希望您能再考虑考虑。高存信一听就提出了不同看法,但罗瑞卿跟他说,当教员是革命工作的需要,边工作边学习也是可以的。

后来,高存信顺利成为了抗大的一名教师,他不仅给学员们讲解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自己拼命地研读马列毛的书籍。没多久,高存信的思想就有了显著的飞跃,他自豪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且还被赞誉为“优秀干部”。

聊天时,陈锐霆聊起了自己的过往。他跟高存信一样,都是从军校炮科出来的,后来还在抗大第四分校当上了副校长。因为有过相似的革命历程,所以他们俩特别投缘,啥都能聊到一块儿去,就像是老朋友重逢一样。

第二天,高存信和陈锐霆到了周恩来的家。周恩来一见他俩,立马站起来,跟他们一一握手,然后说,原本中央军委的大佬们想亲自听他们讲讲情况,但碰巧中央要开个紧急工作会议,领导们得跟各战略区的头头脑脑们面谈,所以,只能让他们准备一份书面材料了。

行,咱们就照着领导的吩咐去做!高存信和陈锐霆立马点头同意了。周恩来随后问他们还有啥需要帮忙或者有啥想法,两人互相瞅了一眼,乐呵了一下,高存信抢先说道,到了中央还没机会见见毛主席呢,看能不能安排见个面。

“上边要开个大会,毛主席现在特别忙。这样,我先去跟毛主席说一声,你们几位稍等片刻。”说完,周恩来就匆匆离开了。不一会儿,周恩来回来了,说毛主席正和叶剑英谈事情呢,但他心里惦记着见见从前线过来的大家,不过特别交代了,别让毛主席太费神,见面时间最好控制在五分钟以内。

周恩来领着高存信和陈锐霆,走到了毛主席住的地方。叶剑英已经在外屋候着了,他站到一边。周恩来给毛主席介绍完他俩后,毛主席很热情地跟他们挨个握了手。

“哎,主席,您瞅瞅这家伙像不像谁?他老爹啊,就是高崇民老同志。”在毛主席正跟高存信握着手呢,周恩来突然这么问了一句。毛主席又仔细瞅了瞅高存信,用他那地道的湖南话说:

“真是太像了,简直就是高崇民同志的翻版!”

聊聊高存信他老爹高崇民,高存信后来能走上革命的路子,他老爹可是起了大作用。受到他爷爷的影响,高崇民从小就是个正直不拐弯的人。在辛亥革命还没爆发前,高崇民就偷偷地加入了同盟会,一起搞推翻满清政府的那些事儿。

1914年那会儿,高崇民得到了一个去日本留学的公费机会,他就去了日本,想找找能救国家、救百姓的方法。他在东京明治大学,选了政治经济专业深造。等到学业有成回到国内,刚好碰上“五四运动”风起云涌。虽然有人邀请他去省政府做事,但高崇民没去,他跑到北京,干起了报社编辑的活儿。他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激发大家的民主意识。

直奉大战首次打响后,奉军吃了败仗,高崇民只好跟着奉军撤回关内。到了那之后,他仍旧忙着推动民主的事儿。

1928年的时候,奉天省政府琢磨着给警察涨点工资,结果打算让商人们出钱,这事儿可把商人们惹急眼了。商会里那个副会长高崇民,他带头组织了商人们停业不干活,还上街游行抗议。奉天省长一看这架势,怕事情闹大,就赶紧派了个秘书去找高崇民他们聊聊。高崇民直接就跟秘书说了,这事儿就算是张学良点头同意的,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该游行还是得游行。

高崇民那番话没多久就飘进了张学良的耳中,张学良心想得见见这位高崇民。虽说这是高崇民头一回跟张学良打交道,但他聊起政府加税这事儿来,那是滔滔不绝,说得张学良心里头热乎乎的,当场就拍板决定,把商民的警捐给免了,还诚邀高崇民来做他的秘书。

“九一八”事变后,高崇民看到老家被占,心里头下定了决心,不当官了,要一心一意去参与收复东北的行动。张学良知道了他的想法,很赞成,还每个月给他300块大洋,帮他一把,这样的支持一直持续到西安事变那会儿。

到了北京后,高崇民加入了东北老百姓抗日救援组织,跟那个不抵抗的蒋介石政府对着干,还带着东北的学生队伍跑到上海、南京去要求说法。蒋介石没办法,只好见了那些学生。高崇民当面就问蒋介石,中央到底还管不管东北了。

当被这样直接且严厉地问到时,蒋介石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勉强挤出话来,保证说中央政府会尽快,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东北给收回来。至于高崇民的表现嘛,也给蒋介石心里留下了挺深的印记。

回到北京后,高崇民还是一肚子火,他接连写了好几篇文章,把蒋介石的真面目给曝光了。接着,他决定亲自上阵,给儿子写了封信,让他来北京,准备报考黄埔军校。

1935年的时候,高崇民接到了一群爱国民主人士的请求,他们希望他能够去西安劝张学良联手共产党抗日。高崇民答应了,他还替张学良去见了杨虎城,想把两人之间的误会给解开。多亏了高崇民的不懈努力,张学良和杨虎城终于坐到了一起,他们很快就商量好了,决定不再打内战,而是要一起联合共产党抗日。

西安事变一闹起来,张学良就铁了心要亲自把蒋介石送到南京去。高崇民瞧出了这苗头,赶忙去劝张学良打消这念头,可张学良就是不听。设计委员会那边还在为放不放蒋介石的事儿争论不休呢,他倒好,直接坐上了飞往南京的飞机。

这么多年来,高崇民心里头一直憋着个事儿,那就是他没能把张学良给劝住,这事儿让他后悔得要命。

西安事变过后,高崇民心里头一直惦记着延安。后来,他儿子说想去八路军那边,高崇民一听,立马就去找了周恩来。周恩来一听高崇民说起他儿子高存信的情况,二话不说,马上就给八路军总部写了封推荐信。有了这封信,高存信就顺顺当当地去了延安。

那一年,高崇民跟着周恩来一起来到了延安,还有幸被毛主席亲自接见。毛主席当时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粗布衣服,但他的态度特别亲切,这让高崇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说起来,高存信也是一样,一开始见到毛主席心里还有点紧张和拘束,但一靠近毛主席,这些感觉立马就没了。

聊天时,毛主席仔细询问了华北军区炮兵的现状,接着给高存信和陈锐霆讲了讲现在的战争局势。他用简短的话语,就把眼前的困难说得明明白白,还鼓励他们得把炮兵的事情办好,打造出一支厉害的人民炮兵队伍。

聊着聊着,时间过得飞快,跟毛主席的对话转眼间就超过了十几分钟。按照周恩来的吩咐,高存信和陈锐霆不想多耽误毛主席的时间,于是就准备离开。毛主席却执意把他们送到院子的大门口,还跟他们一一握手,说了再见。

这次和高存信见面时,谈到毛主席,他感触最深的是,毛主席不光是大家心目中的大人物、领导人,更像是个和蔼的长辈,亲密的战友。

0 阅读:2
不可思议的想法

不可思议的想法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