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想(未必正确),我李探花的读者,多半都属于品味不俗、好学深思的类型,和社会上的“基本盘”不大一样。所以,说到心灵鸡汤、成功学什么的,诸位可能会不屑吧?
其实,“众生平等”的思想也不妨用到读书上,不然你会错过好东西。
史蒂芬·柯维先生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一本极好的书,它那“成功学”的画风或许会令你错过它。
这本书的开头,有这样一句:
……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你时,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对他们自身、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你关系的看法。
“无须介意别人怎样看自己”这个意思,有志气的年轻人大概很容易对此共鸣。但光有这半句,就可能产生问题。
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整个世界赞美你你也不兴奋,整个世界批评你你也不沮丧(《庄子·逍遥游》:“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那当然很不错。但事实上,所谓“不在意世人的眼光”,往往还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某个世俗的“歧视链”中评判,以此滋养自己的“优越感”。由于“优越感”的维持要依靠持续的自我审视和自我评判,所谓的“不在意世人怎样看自己”,往往只是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精神内耗(见)。
避免精神内耗的途径之一,是把注意力从内心转向外部;你得真正关心、在意点什么,由此获得正面价值,然后才能“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自己”。所以,“关心别人对他们自身、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你关系的看法”和“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自己”,其实是一体两面,彼此滋养、彼此成全。
从这角度去读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你会发现,李寻欢的魅力就来自这里。
比如李寻欢和阿飞初遇时,那一句“等你买得起酒的时候,你肯请我喝一杯么?”(见),就是从“别人对他与我关系的看法”出发:敞开自己,递出友谊的橄榄枝,瞬间就敲开了孤独少年阿飞的心扉。李寻欢赢得“骄傲中年”吕凤先的友谊,也是这样的。
那时,李寻欢为了让消沉的阿飞振作起来,和吕凤先达成了这样一个交易:吕凤先故意在比武中输给阿飞,而李寻欢答应为吕凤先做一件事,这可以是任何事,包括要李寻欢的命。
吕凤先做到了李寻欢要求的事,到了该李寻欢“付账”的时候:
吕凤先瞪着他,脸孔渐渐松散,突然又叹了口气,道:“我的确不会杀你……你可知道是为了什么?”
李寻欢还没有说话,吕凤先已接着道:“因为我要你永远欠着我的,永远觉得我对你有恩……”
他竟也笑了笑,道:“因为我若要杀你,以后还有机会,但这种机会以后只怕永远不会再有了。”
他心里的意思,是不是想以此换得李寻欢的友情?
李寻欢沉默了很久,突也笑了笑,道:“你还有机会。”
吕凤先道:“哦?”
李寻欢道:“我还要求你做一件事。”
吕凤先瞪着他,就像是从未见过这个人似的,过了很久,才冷笑道:“第一次交易还未付出代价,就想要我做第二件事了?这算是什么样的交易?”
李寻欢道:“这不是交易,是我求你。”
吕凤先脸色虽很黯,眼睛却在发着光,道:“既然不是交易,我为何要答应?”
李寻欢微笑着,他的眸子平和、明朗而真诚。
他凝视着吕凤先,微笑着道:“因为这是我求你的。”
这句话回答得不但很妙,甚至有些狂妄。
这本不像李寻欢平时说的话。
但吕凤先却没有生气,心里反而忽然觉得有种奇特的温暖之意,因为他已从李寻欢的眸子里看到了一丝友情的光辉。
这也许就是唯一能驱走人间寂寞与黑暗的光辉。
这是永恒的光辉,只要人性不灭,就永远有友情存在。
吕凤先喃喃道:“别人都说李寻欢从不求人,今日居然肯来求我,看来我的面子倒不小。”
李寻欢笑道:“我既已欠了你的,再多欠些又何妨?”
吕凤先又笑了,这次才是真心的笑。
他微笑道:“有人说,学做生意最大的学问就是要懂得如何欠账,看来你本该去做生意的。”
李寻欢道:“你肯答应?”
吕凤先叹了口气,道:“至少我现在还未想出拒绝的法子,你趁此机会,赶快说吧。”
读过《多情剑客无情剑》的诸位都知道,李寻欢当年把自己挚爱的未婚妻林诗音“让”给结义大哥龙啸云,造成了所有当事人的悲剧。
让别人欠自己恩情,会造成悲剧;而让自己欠别人恩情,能赢得友谊。
从李寻欢的故事中,我们是不是能学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