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公布初选名单,其中,国产记录短片《月亮与四百万英镑》入围。
这部短片的男主,是人称“炒房天王”“地产教父”的欧成效,欧神。我以前不知道他,最近才开始对他感兴趣。
女主,是一位研究生毕业一年的小姑娘,记者小武。
影片内容,是小武对欧神进行的追踪式采访,两人的对话,不同世界观的碰撞。
我看了短片之后,觉得“月亮与四百万英镑”这个标题,或许对“入围奥斯卡”起了挺大的作用。这标题,仿佛就把影片主题聚焦到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冲突。
我看出来的不是这种东西。再说,就算是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又哪有什么“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那位男主人公的内心冲动,使得他不去画画就没法活,就这么简单。
我从《月亮与四百万英镑》看到的,是一个乖孩子,更大的世界在向她打开。她接受到许多新鲜的信息需要消化,她的未来不确定;但接触到欧神对她肯定是好事。就算她未来继续走一个乖孩子的路,这段经历也是好事。
对于人的内心情绪和需求,我一向迟钝。短片中,这小姑娘在和欧神的交流中,一度哭了,拿餐巾纸遮住眼睛。我就完全没注意到这个,我老婆提醒了我才知道。
所以,本篇中我不谈人的内心,只谈他俩表达的字面内容,给我的触动。
2.
小姑娘说:
“我就想反驳一下他对钱的这种,特别真诚、用力的认知……”
这就有点可爱。
接触到新鲜的东西,为什么想反驳?我就一向不怎么想反驳,而是想理解。
倘若一个人的认知,会使他的行动妨碍到我,我也基本上不会想去反驳。我会想办法做规矩,让他妨碍不到我,就完了(参见)。
可能这就是我的“精致利己”。
小姑娘对欧神说:
“可不可以理解为,买房获得资本积累之后,你现在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欧神的反应和我很像:
“你这个是讲八股。”
在我看来,什么“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话没有任何信息含量。因为人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理解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这样去理解,就等于没有理解。像这类话,就是“语言的泡沫”。
小姑娘的这句话也和上面是一类:
“你们真的相信那种极端丛林法则、极端社会达尔文的人存在吗?”
像“丛林法则”“社会达尔文”这种词,倒是比“自我价值的实现”多了一点信息含量。但用在这里,或许是在给一个自己理解不了的内容贴标签。倘若贴上标签就自以为理解了,那就根本无助于理解。这类标签,也是“语言的泡沫”。
当然,人在学习过程中,贴标签是难免的。假如意识到自己是在试验性地贴标签,认知提高之后标签可以换,那标签就不失为有益的工具。
小姑娘这样描述她和欧神的交流:
“明明他是一个我特别鄙视的人,但现在反过来他在鄙视我。”
“明明”和“但现在反过来”,表明她这话背后的预设:我鄙视他,他就不该鄙视我。但这样的预设有道理吗?我鄙视他,和他鄙视我,这两件事,逻辑上有矛盾吗?
所以这种预设是多余的,“明明”和“但现在反过来”也是“语言的泡沫”。描述这件事,这样说就足够了:
“我鄙视他,他鄙视我”。
把语言表达中的泡沫挤掉,就离“事情本身”近了一步。
在此基础上向前推进,可以去理解为什么我鄙视他,他鄙视我。
人要是对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有要求,那么,挤掉泡沫,是一件要紧事。
明天,我会发一篇我老婆的文章,表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把话讲清楚,实际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3.
欧神当年是在复旦物理系读书。他说,1998年,他老师希望他继续读物理,读个博士,继续往理论物理学家这方面发展。
“我跟他说,我其实人生没什么欲望,要求很低。98年的时候,你给我三十万一个月的月薪,我就跟你做物理。”
“我非常明确地知道,我的生活是非常奢靡的。不要20岁,我15岁就知道了。”
从短片中看,我觉得欧神所谓的“奢靡”,不是在“消费欲”这方面。再说,有钱人的大额消费,全都可以理解为投资。
对他的奢靡,我倒是有点理解。我虽然对钱的欲望不强,但我对生活的要求也是属于奢靡的。
当年我的老师也曾经表达过,希望我好好搞学术。
我说:
“搞学术这事,就算我做到海德格尔那个程度,我也不会对自己满意的。”
这是属于我的奢靡。
欧神这样讲到金枪鱼:
“你知道金枪鱼吗?金枪鱼是一辈子只能快速地游泳,它永远永远都不可以停下来睡觉的。所以金枪鱼肉质很紧密,它味道很好。”
“这就是基因确定。”
这段话,不就是王家卫的电影《阿飞正传》里那个“不长脚的鸟”吗?
鱼游得勤快,所以人更爱吃。欧神这话,包含了“高维”视角。庄子这样的人,大概是从那个视角看人类的。
人能看明白自己,自洽地活出自己的基因,就已不负此生。
偶尔开个天眼看看“高维”,多几分苍凉兴味,就更好。
刘勃老师在《世说俗谈》中,这样评论桓温的“木犹如此,人可以堪”:
这是老贼的文艺范。刘惔、殷浩们自诩我辈第一流,可是他们逼逼叨叨了那么多,而今安在哉?桓温只此一句,胜过名士们清言无数。
公众号【小李飞刀读古龙】作者:李探花,哲学博士。专业读书,爱好围棋。古龙是我的哲学启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