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爱,有边界》作者:吉祥
上一节我们讲到,人际交往中也存在着一条无形的边界,影响着我们的处事,左右着我们的心情。那么,在知道了边界的重要性之后,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立边界,做一个有边界感的人。
边界到底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为别人的越界行为而苦恼,可下一秒,也许我们就不自知地侵入了别人的边界。
最近播出的一部家庭剧里,父母到小家庭里帮衬,一到家,就给沙发铺上了沙发罩、电视盖上了电视布、甚至遥控器都穿上了保鲜膜外衣。好心是真好心,但对于小两口来说,却感觉自己的生活被打扰、感觉父母越界了。
所以,我们总强调“边界”、“边界”,可边界到底是什么,边界又到底在哪里呢?父母到家里帮忙,哪些无关“边界”,可以学着适应和习惯;哪些又关乎“边界”,必须有所交涉呢?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边界是什么?
所谓边界,就是清楚地告诉别人和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比如,你可以对我生气,但是不可以动手打我,这是我对别人立的边界。同样,我可以对我的孩子生气,但是我不可以说侮辱他的话,也不可以打他,这是我们对自己立的边界。所以,边界也可以视为是我们行为的一种外化,我们处事的一种准则,为人的一种态度。
那接下来有人可能会问:我是不是想怎么立边界,就可以怎么立呢?当然也不是,这就涉及我们要说的第二点:边界到底在哪里?
这一点很简单,只需两个问题就够了。首先问问自己:“关我事吗?”然后再问问别人:“关你事吗?”无关的事,就不要随意插手,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所在。
比如和父母同住,家里的卫生需要全权交给父母打理,那沙发的卫生,就“关父母的事”,“不关我的事”,自然,是否需要沙发罩就由父母说了算。但如果父母只是节假日偶然到家中做客,就要求我们给沙发罩上罩子,那么这时我们就可以请父母不要对此干涉。因为沙发的日常卫生和日常使用都是由我负责,这“关我的事”,但“不关父母的事”。所以你看,同样的事情,因为涉及的主体不同,“边界”的位置也不同。
关系边界的“定海神针”
除了这两个问题,以下这五个原则,也可以帮你确定某件事情、某个瞬间是否需要立边界。这些原则非常重要,它们是我们整理关系边界的“定海神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
原则一: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很多人都很喜欢这句话。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走过的每一条路、经历的每一段感情,都是有价值的,它们都影响和塑造着我们,让我们成长成今天这个样子。反之,这句话也提醒着我们,人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我们当下所做的事情和决定,都会影响到我们之后的生活。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年轻人非常爱赌博,并欠下了一屁股债,父母为此非常着急,替他还完债后,就将他关在房间里。母亲声泪俱下,甚至以死相逼,希望他能痛改前非。
可结果呢?这个年轻人还是会偷偷去赌,父母实在没有办法,就找到吉祥老师咨询。吉祥老师告诉他们,年轻人没有做出改变的原因,恰恰是因为父母。他去赌博,欠下的债成了父母的债,他自己没有承担后果,自然也不着急。父母是后果的承担人,但父母着急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没有立边界的结果。这也是生活中很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之一。
我们常说要富养孩子,但富养不是溺爱,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父母越是心疼孩子,越是替他承担后果,情况就越是糟糕。因为,孩子种下的“因”,却没有承担该承担的“果”。
现在不吃眼前的苦,长大就要吃社会的苦。因为在社会上没有人会替孩子承担后果。但很多的父母常常越界,替孩子操心作业、操心成绩、操心未来,结果孩子像个提线木偶一样,缺少自主能力、责任意识和积极性。这便是越界产生的一种后果。
原则二:我对你负责,但是不为你负责。
很多越界的原因在于,我们误以为某件事情百分百都是我们的责任。比如看到孩子没考好,很多妈妈都会习惯性自责:都怪我最近工作太忙了,把孩子的学习落下了,是我对不起孩子。
然而,我们要明白,任何的责任都有一个限度,很多事情我们有责任,但我们不需要对事情百分百负责。孩子没考好,也许有妈妈辅导和陪伴不够的问题,但更多是孩子自己的原因,也许是考试状态不好,也许是最近学习不努力,也许是考试太过粗心,甚至还有可能是爸爸对孩子的学习和陪伴不够导致的。总之,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原因,妈妈可以对这件事负责,但不为这件事负全责。
同理,孩子的未来和人生是他自己的,父母可以对他负责,幼年时给予他陪伴,童年时给予他关怀,青年时给予他引导,但是未来的人生究竟如何,决定权还在于孩子。他才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孩子自己放弃努力、放弃正途,那失败的人生,也不能归咎到父母身上。
亲子关系是这样,其他关系也是这样,比如一对情侣吵架了,一方已经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道了歉,但如果另一方因为自己的问题还揪着不放,甚至要求对方做出不合理的行为,那这就是越界了。
原则三:拒绝双标。
在立边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拒绝双标。而所谓双标呢,又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比如有的人,别人找他帮忙时,就通通拒绝;反过来,他找别人帮忙,别人只是偶尔拒绝了一次,就心生不满。这样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边界感的人,只是把“边界感”作为拒绝别人的挡箭牌。
双标的第二种表现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你可能会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不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吗?但实际上,在涉及边界问题时,这样的行为不一定就是好事。
比如,有的人总是无止境地帮助别人,却从不接受别人对他的帮助。这样的行为,一次两次可以理解,但总是这样就会显得不正常,因为他违背人性。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他将这种帮助视为一种讨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喜欢。他所谓的帮助,并不是发自肺腑的,而是有所图的。
比如《玫瑰的故事》里的丈夫方协文,婚前无止境地对黄亦玫好,好到忽略自己的需求。但这种违背人性的单方面付出,一定是不可持久的,所以电视剧里丈夫在婚后性情大变,开始处处控制妻子。而一段健康的关系,也要拒绝这样的双标。
真正健康的关系,应该是我尊重你的界限,同样,你也尊重我的界限。彼此的尊重,让这段关系在最舒服的状态,地久天长。
原则四:不为对方的问题买单。
任何一段关系都是双方博弈的结果,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当我们开始立边界打破这种平衡感时,一定会让别人感到不适应,我们也因此会遭受到很多的质疑和阻挠。你可能会心生愧疚,觉得一切都是我的错,可能会因为暂时的冷落产生被抛弃感,也可能因为之后的不确定性产生恐惧感。但一定不要轻易退缩,只要我们是合情合理地立边界,那即便是别人感觉受伤害了,也不要过分苛责自己。这不是我们的错,不是我们主动伤害了对方,而是对方自己的问题。
原则五:主动行动。
我们要记住,不要把生活的期待放在别人身上,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永远是我们自己。立边界也是这样,不要幻想别人会主动有边界意识,想要拥有边界感清晰的关系,我们就必须自己主动行动。
如何立边界
那在搞清楚了上面这些问题和原则之后,接下来就让我们步入正题,说说如何建立健康的边界。这里吉祥老师提供了“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比如同事总是找我们代买奶茶,却没有任何表示,让你很不舒服。为什么呢?因为别人请你帮忙,却忽略了自己的责任,对你十分不尊重,这就是让你不舒服的点。知道了自己要什么,下次就不妨明确地把这个界限提出来。
第二步,确立越界的后果。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做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就是,如果对方越界,你会对应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比如,面对婚姻里的问题,你是打算大闹一场,还是直接把离婚协议书扔过去……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步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对象,建立不同的边界、不同层级的后果。
第三步,就是要温柔而坚定地沟通。温柔是我们的态度,坚定是我们的决心。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既向别人释放我们的友好,也向对方表明我们的决心,让别人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