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归元才是补肾的终极法宝。
很多人不知道肾阳虚很容易发展成上热下寒,这个时候再用温阳的药会加重火气,用清热的药又会继续损伤阳气,着实难办。就像下面这位患者的舌象就属于是典型的上热下寒,舌根凹陷,舌根处的舌苔也很白腻,但是舌尖却发红。她长期性的手脚冰凉、小便清长、腰背发酸、痛经、月经血块多,但是又很容易上火,三天两头脸上冒痘、心烦失眠。

我们经常讲肾主封藏,肾阳是阳气之根,又有命门之火之称。如果肾虚的时间越长封藏力也就会越来越弱,控制不住肾中阳气,阳气就会不受控制的向外跑,变成一股虚火。由于火性炎上跑到上边人就会总是上火,口干舌燥、牙龈肿痛、心烦失眠,这种情况简单的讲就是阳不归位了。

这个时候很多人稀里糊涂的把它当实火清,殊不知这些是所剩无几的元阳。清火药越用人越虚,上火越频繁,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引火归元,把上边的虚火引回肾中,把火气重新转化成元气。
中医火神郑钦安留下的一张经典方--潜阳丹,正是应对这种情况的绝佳选择。全方由四味药构成:砂仁、附子、龟甲和炙甘草。

·其中砂仁性辛温,味芳香,主要功效就是纳气归肾。它像一个探测器把飘浮在上边的阳气重新收引到它的大本营。
·附子性辛热,能补肾助阳、补命门之火,把下焦的寒湿之邪通通都驱散掉,稳固根基,让阳气有力潜藏。
·龟板咸甘可以滋阴潜阳、补肾壮骨,制约附子的燥热,同时它的潜镇作用能帮助火气向下沉。

·而这味炙甘草负责调和整体的药性,以土伏火,温和附子之性,使得药性更平和。
四诸药共奏,把火气都引回肾中,起到引火归元的绝佳效果。
这里要提醒各位,此方只适用于肾阳虚造成的虚火的情况,对于其他的情况就不适用了。所以用药前一定要经过专业的辨证,不要自行盲目用药。我们下期再见。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好历害的一方.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