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可说丨元芳,狄仁杰“白云思亲”你怎么看?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0-16 22:08:55

“白云飞处倍思亲”,唐代名臣狄仁杰,在宋代以后人家可是“全网”知名的大孝子,甚至还留传有“望云思亲”的成语。

宋代赵希彩《题狄梁公白云图》诗曰:

怅望登临日,大行山顶头。

亲帏何处是,一片白云浮。

从诗歌题目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咏画诗,画作的主题正是狄梁公狄仁杰“望云思亲”。

关于狄仁杰,本专栏已发有文章《元芳,狄仁杰这人你怎么看?》。与当今人们把狄仁杰视为“神探”、号称“东方福尔摩斯”不同,“诗史互证,有唐一代,人们极为崇敬狄仁杰,认为他对于唐朝天下,简直有莫大的再造之功。”

据《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狄仁杰(公元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举明经,授汴州判佐,转并州法曹参军。高宗仪凤中,为大理丞。迁侍御史,度支郎中,出为宁州刺史。武后时,入为冬官侍郎,充江南巡抚使。转文昌右丞,出为豫州刺史。左授复州刺史,徙洛州司马。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拜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贬彭泽令。征为魏州刺史,转幽州都督。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入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寻拜纳言。圣历初,为河北道元帅,还授内史。三年(公元700年)卒,赠文昌右相,谥文惠。唐中宗追赠司空,唐睿宗追封梁国公。

狄仁杰“望云思亲”典故出自其本人传记。《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载曰:

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仁杰孝友绝人……

文段大致意思是说,狄仁杰被阎立本荐举为并州法曹参军,要去赴任。他的父母住在河阳(一般指河南孟津、孟州),赴任途中,狄仁杰登上太行山顶,恋恋不舍,回望家乡。看见孤单单的一朵白云在飘飞,狄仁杰对左右随从说:“我的父母就住在那朵白云底下啊。”他抬头看了许久,怅然若失,直到那朵孤单的白云飘向远方,他才起身离开,赶路赴任。

“又不见狄怀英恋亲归末由,望云却恨滞一州。人生游宦诚谬悠,忠孝两全终难收。”身处仕途,古人往往有“忠孝不能两全”的感慨,而狄仁杰如此真情流露,自当能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而其最打动人心处,还在于狄仁杰的赤子心肠。这个故事是如此形象鲜活,画面感足足的,真是叫人过目难忘。由是,从宋代开始,对于狄仁杰“望云思亲”,文人士大夫们便多有歌咏传唱,还作为重要的文人画题材被反复摹画咏赞。也就是说,超乎我们的想象,那位断案如神的神探“东方福尔摩斯”狄仁杰其实在宋代以后被认为是孝道代表,或者准确一点说,是忠孝两全的典型。

南宋周必大《奉常林黄中博士以黄甘食陆务观司直,陆赋长句,林邀予次韵》诗有云:“孝哉狄梁公,伫立望云白。亲舍岂不念,王事正求索。”南宋徐范《过太行山·其一》有曰:“珍重狄公千载意,马头重见白云飞。”宋末元初郑思肖《狄仁杰白云亲舍图》诗云:

驻马回头眺碧空,河阳在望去匆匆。

吾亲虽舍白云下,岂出梁公一念中。

“峨峨太行山,悠悠行子心。”元末明初王翰《望云生》诗赞曰:“孝哉狄文惠,才器真遗珠。”王翰《题望云思亲图》诗有云:“草铺平野树苍苍,游子登临倍感伤。鸿雁去边生客思,白云飞处望亲乡。”元末明初丁鹤年《望云思亲图》有云:“狄公盛事王公继,今古孝思同一致。”明初王汝玉《望云思亲图》诗有云“常将一片思归心,飞逐孤云落亲舍”,又说,“好从云去为甘泽,忠孝兼全比狄公。”

明代程敏政《谒狄梁公庙》高度推崇狄仁杰说,“只手谁扶红日上,寸心曾绕白云飞。”明代邵宝《望云卷》诗曰:“龙山一片云,万古白未了。松楸谁家坟,青青倚孤峤。望云起孝思,无间昏与晓。我怀狄梁公,清风满华表。”明代杨起元《题狄梁公望云思亲》诗云:

求忠于孝古难全,此道梁公率所天。

云蔼翠微亲在望,日升沧海国重延。

立身行道忠之本,将顺匡扶孝是原。

莫笑先生宋儒语,唐虞世界只如然。

又,明代刘子钦《题樊仲平望云思亲卷》诗曰

白云渺何许,亲舍天一方。

游子隔千里,甘旨何由将。

悠悠念远道,恋恋思故乡。

情驰坐瞻忽,目断嗟悠扬。

或随群雁飞,又逐长风翔。

我心不自得,亲恩何能偿。

于焉写新图,聊以抒中肠。

思亲岂不切,王事焉可忘。

愿以纯孝心,敷化从琴堂。

黎氓沐至治,赤县歌时康。

善名贻父母,永世斯流芳。

“君不见太行立马一回首,至今犹记河阳人。”明代以狄仁杰望云思亲为主题作画、歌咏的还有很多,简直成了有图有真相的文化流量。比如,不完全列举,“图说式”诗作便还有:林环《题望云思亲图》、王恭《题郁判官望云思亲卷》《怀安蒋明府望云思亲卷》、谢缙《题伊宗启望云思亲图》、邓林《南宁傅同知望云思亲二首》、吴与弼《王锦衣望云思亲诗卷》、童轩《望云思亲卷为史侍御赋》、张宁《詹贰教望云思亲卷》、徐溥《题望云思亲图》二首、程敏政《予过婺源,宿万寿僧舍。住僧敬公有望云思亲图,求予诗。因为下一转语》、朱诚泳《望云思亲为陈公辅伴读赋》、顾清《望云思亲图》、张琦《望云思亲卷子》、湛若水《题都督马君望云思亲图》、罗钦顺《持节瞻云图为符台刘克柔赋》、梁兰《白云思亲图为俞千户赋》……

后来,地处太行绝顶的山西晋城横望镇的古关隘口,被认为便是当年狄仁杰望云思亲处。清代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泽州知府朱樟在路旁立“狄梁公望云处”石碑。清代何绍基《过太行狄梁公望云处》诗云:

痴儿不敢回头看,知是长安路已遥。

却望当年望云处,乱山斜日涌如潮。

“咫尺太行山在目,此心千古共悠悠。”从以上所引述的众多题咏赞美诗篇来看,宋朝开始,特别是在明代,狄仁杰“白云思亲”之孝名彰显,在文士群体尤其是官宦群体中被集体夸赞,是官宦群体既要尽忠又要尽孝的集体意识的充分体现。“此地孤云心尚在,中天落日手曾支。”这样,望云思亲的“孝友绝人”狄仁杰,实则是在老百姓所传颂的“二十四孝”群体之上,经由文人士大夫们所树立起的更有高度的忠孝两全楷模。而这些“望云思亲”“白云思亲”画作者、题诗歌咏者们,以狄梁公狄仁杰为榜样,身负王命,不舍亲情,忠孝并重,充分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0 阅读:0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简介:该平台是人民日报社推进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