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4月底李鸿章带着使者团来到圣彼得堡

潇潇沐晨 2024-01-04 10:04:16

1897年,李鸿章出访俄国,与俄国人一同用餐,饭后悠闲地吸上了烟,此时旁边的俄国高官却叹息说:“难怪大清会输!”

在清朝光绪20年,当时黄海地区的局势异常紧张。清朝的北洋舰队在这片海域不慎遇到了日本的舰队,引发了一场被称为“甲 午战 争”的冲突。

北洋舰队号称是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但由于自信过度,决定迎战,最终遭受到了日本钢铁舰队的严重打击,几乎全军覆没。这场战争揭示了晚清时期几十年的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导致清朝士气低沉,斗志全失。

在甲午战争的第二年,清朝派遣李鸿章前往日本进行和谈,以解决战争后的事宜。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提出了一个非常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要求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并支付三亿两白银的赔偿。

尽管这些条件对清廷来说相当苛刻,但为了维护和平,清廷接受了这些建议。然而,日本却不满足于此,继续对辽东半岛的领土权提出要求。辽东半岛是满族的祖籍地,因此清廷坚决不肯割让。

为了维护辽东半岛,清廷请求俄国协助,通过国际矛盾关系,最终实现了“三国干涉还辽”的目标,保住了辽东。慈禧计划与俄国签订一项《御敌互相援 助条约》以感谢俄国的支持,但未能完成这项协议,就在这个时候,沙皇亚历山大第三世去世,导致条约无法签署。

慈禧派遣封疆大使王之春前往圣彼得堡吊唁,后来尼古拉二世继位成为沙皇,清朝计划再次派遣代表祝贺。然而,尼古拉二世认为王之春的官职太低,拒绝接受其祝贺。慈禧为了确定派谁前往,烦恼了几天,最终选择了李鸿章作为赴俄使者,前去祝贺。

于是,李鸿章于1897年4月底带着使者团来到圣彼得堡。由于他擅长外交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沙皇尼古拉二世派遣熟悉清朝的财政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伯爵亲自接待李鸿章。

维特伯爵对清廷腐败的官场有深刻了解,感叹李鸿章的排场十分让人印象深刻。在苏伊士运河,他亲自率仪仗队,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典礼,迎接李鸿章和使者团。两人见面后,互相交谈甚欢,维特伯爵的招待也十分周到。

在一次用餐后,维特伯爵忽然问李鸿章是否想抽烟。李鸿章听后,利用自己的仆人团队,展示了传统的中国水烟仪 式。这个过程包括一名仆人将烟袋递给李鸿章,另一名点火,还有一名半跪在一旁细心伺候。维特伯爵惊讶地表示:“难怪清朝会输。”

李鸿章回国后迫不及待地向慈禧皇太后汇报了他在国外所见所闻。他希望能够启发晚清皇室和政府,让他们认识到清朝在各个领域的滞后和需要改变的紧迫性。

然而,慈禧皇太后却对李鸿章的言辞冷漠,并认为他的国外经历让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本职工作,甚至怀疑他在外面谈论其他国家的优点是否有背后意图。

李鸿章坚持认为国家需要改变,他提出改革的建议,但遭到了慈禧的坚决反对。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兵力众多,损害极大。次年,八国联军的兵力增至十万人以上。晚清政府终于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但为时已晚。

1901年,八国联军退出中国,标志着清朝在外部威胁下度过了艰难的时刻。然而,同年十一月,李鸿章去世,结束了长达七十八年的光阴。

清朝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同时也是中国历 史上对思 想禁 锢最为严重的朝代之一。

在中国历 史上,不同朝代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各不相同。在宋代,政府侧重文治而忽视了武装力量,解决了武装分裂的问题。然而,在明代中后期,军官地位的下降导致了军队的战斗力减弱,而在清代,通过八旗制度的建立得以弥补。

元代的行省制度有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明代的总督巡抚制度更进一步统一了地方事权,有效限制了地方分裂的趋势。在皇权与官僚利益分配方面,明代内阁、康熙时代尚书房、雍正时代军机处等政治改革,逐渐将皇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巅峰。

清代的政治体制也伴随着封建社会中对思想的严格控制。科举制度、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大兴文字狱等都限制了人们的言论和思想自由。乾隆时期发生的众多文字狱事件使清代实现了君主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绝对专制。

封建社会的特征在中国历 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清代才得以建立完全。然而,清代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成功是以多样性的丧失为代价的。这导致政权的僵化,难以适应变化,并无法有效应对外部的挑战。

从内部来看,清代的政治制度与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脱节,尽管经济繁荣,但政治制度却停滞不前,未能适应经济的实际需要。

从外部来看,清代统治者虽然意识到西方的崛起,却因维护自身统治地位选择忽视。

即使他们主动推动变革,也面临着没有足够支持的困境。清朝统治者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可能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地位,因此选择了对外界变革视而不见。

0 阅读:48

潇潇沐晨

简介:历史热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