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也是文化人
《大奉打更人》的作者是男频作者中难得的会取名字的作者。作品中不仅不会有陈萍萍、司理理、战豆豆之类一言难尽的名字,而且还取得很贴切,比如许家三人的名字与表字。
男主许七安,字宁宴
二叔许平志,字定远
二弟许新年,字辞旧
先来了解下名与字,在古代,姓名和表字是两码事。名,是父母取的,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岁行笄礼时取字,供平辈或晚辈称呼,以表示尊重。
表字的取法与本名有关联,要么相似,要么相反,要么是延伸或补充。
比如:
孔子七十二弟子之首,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
地动仪的发明人,张衡,字平子,衡、平义同;
西晋文坛巨擘与“太康之英”,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
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枭雄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篇:“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诗仙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白的延伸。
古代的姓名与表字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家族的期望。通过这些名字和表字,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惨过996的二叔
开篇二叔运送税银案丢失入狱,许七安根据时间推断出税银为假,是金属钠制作的假银。
这高中化学就先不看了,来看看许二叔这悲催的工作时间。
卯时二刻是05.30!05:30!而且这时间不是二叔上工时间,是二叔交接完领取税银并押送出城时的时间,二叔真的是惨过996,但没996的收入。
套用明朝“京察”制度与党争
大奉虽然是架空历史的幻想作品,但很多场景还是放置在了明朝,比如:党争、阉党、锦衣卫(打更人)等,还包括开篇就提及的“京察”。
“京察”是明朝对南、北两京文官进行定期考察的政治制度。每六年对两京文官来一次“大体检”,看看他们是不是称职,是不是有贪污腐败等行为,类似现在中央巡视组定期巡视。
“京察”制度分成两类:
1.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考察。这些官员的品级相对较低,直接用KPI考评政绩和品行。
2.四品以上官员:通过“自陈”的方式来完成考察。所谓“自陈”,就是官员自己写一份报告,向皇帝汇报自己过去六年的工作表现,指出自己的不足,请求皇帝罢黜自己,就像现在的年终总结。
虽然“京察”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明中后期,京察”沦为党政手段,最终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