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老赵,今年六十五岁,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一辈子没离开过这片土地。我中师毕业后,在小县城里的一所小学当了老师,这一教就是几十年。老伴走得早,留下我和儿子相依为命。
儿子小赵也挺争气,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工作。眼看着儿子年龄越来越大,我也开始着急他的婚事。终于,在儿子三十二岁那年,他带回了儿媳小莉。小莉是个城里姑娘,长得漂亮,性格也温顺,我挺满意的。
他们结婚的时候,我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加上儿子的积蓄,一共给了小莉十万彩礼。
在我们这里,十万彩礼已经算是很高了,足以表达我们对她的尊重和喜爱。
婚礼办得热热闹闹,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我也觉得自己的人生大事算是完成了一件。
婚后不久,儿媳就怀孕了,我们全家都高兴得不得了。我提前退了休,想着能帮忙带带孩子,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可是,随着孙子的出生,一系列的问题也跟着来了。
02
孙子出生后,儿媳却执意要让孩子随她的娘家姓。我一听就愣住了,这在我们这里可是大忌啊。儿子是独生子,孙子理应姓赵,怎么能随了外姓呢?
我找到儿媳,想跟她好好谈谈。“小莉啊,你看咱们赵家就小赵这一根独苗,孙子理应姓赵啊。”我试探着说。
儿媳却一脸坚定:“爸,我知道您的心思,可孩子是我生的,我想让他随我姓,这有什么不行的?”
“这怎么行呢?在我们这里,孩子随母姓会让人笑话的。”我有些着急。
儿媳却不为所动:“笑话就笑话吧,我不在乎。反正孩子是我的,我说了算。”
我没办法,只好找儿子商量。儿子却劝我:“爸,您就别管了,小莉想让孩子随她姓就随她姓吧,都是咱们家的孩子,姓什么不都一样吗?”
我一听这话,气就不打一处来:“怎么能一样?孩子姓赵,是我们赵家的根,也是我们赵家的脸面!”
儿子看我这么激动,也不再说话。从那以后,家里就因为这个事,气氛一直不太对劲。
后来,儿媳又提出一个要求,让我每月出两千退休金来养孩子。我一听,更是火冒三丈。“小莉啊,我这退休金是自己养老的钱,怎么能都给你们养孩子呢?”我生气地说。
儿媳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爸,您就一个儿子,您的钱早晚都是我们的。现在孩子小,花销大,您就出点力吧。”
“出力?我已经退休了,能帮你们带孩子就不错了,还要我出钱?这太不讲道理了!”我气得浑身发抖。
儿子看我们又要吵起来,赶紧出来打圆场:“爸,您就别生气了,小莉她也是想为孩子好。这样吧,我每月给您一千生活费,剩下的您自己留着。”
虽然儿子这么说,但我心里还是很不舒服。我觉得儿媳这样做,根本就没有把我这个公公放在眼里。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儿媳。她带孩子我也不帮忙了,每天就躲在屋里看书、写字。儿子看出了我的不满,也劝过我几次,但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直到有一天,儿媳又因为孩子的事跟我吵了起来。
03
那天,儿媳抱着孩子来找我:“爸,您看孩子这段时间瘦了多少?都是您不给好好照顾!”
我一听这话,气就不打一处来:“我怎么没好好照顾了?我每天给他做饭、洗衣服,还要怎样?”
“做饭?洗衣服?您做的饭孩子根本不爱吃!您洗的衣服也不干净!您根本就不适合带孩子!”儿媳一脸嫌弃地说。
我一听这话,彻底火了:“我好心好意帮你带孩子,你不仅不领情,还这么说我!行,既然这样,那你就把孩子带回娘家吧!孩子随谁姓,谁就养!”
儿媳也没想到我会这么说,一时间愣住了。然后,她抱着孩子,气呼呼地回了屋。
晚上,儿子来找我,劝我别跟儿媳一般见识。“爸,小莉她也是第一次当妈,有很多地方不懂,您就多担待点吧。”儿子说。
我看着儿子疲惫的样子,心里也软了下来。“小赵啊,不是爸想跟她过不去,实在是她做得太过分了。拿了十万彩礼,还要让孩子随她姓,还要我出钱养孩子,这像话吗?”我叹了口气说。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爸,我知道您心里不舒服。但小莉她也有她的想法,她觉得孩子是她生的,她有权利决定孩子的一切。至于出钱的事,她也不是想占您便宜,她就是觉得我们都是一家人,应该互相帮助。”
“互相帮助?她这是互相帮助吗?她这是把我当提款机了!”我仍然气愤难平。
儿子又劝我:“爸,您就别生气了。要不这样,我以后每月多给您一些生活费,您也别太计较了。毕竟,咱们都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地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我看着儿子,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儿子说得没错。一家人,和和睦睦地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我心里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儿。
从那以后,虽然我和儿媳表面上和好了,但心里始终有个结。每次看到她抱着孩子,我心里就不舒服。我知道,这个结不解开,我们家里永远都别想安宁。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听到儿媳和儿子的对话。
那天,我起床去上厕所,路过儿子房间的时候,听到里面传来儿媳的声音:“小赵,我知道你夹在中间很难做。其实,我也不想让孩子随我姓,更不想让你爸出钱养孩子。但是,你知道我家里的情况,我爸妈一直重男轻女,对我弟弟特别好,对我却不管不顾。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就想让他随我姓,让他知道他也是有人疼的。至于让你爸出钱的事,我也是没办法,我工资不高,又要养孩子,实在是力不从心。”
我听着儿媳的话,心里五味杂陈。原来,她也有她的苦衷。我一直以为她是因为贪心才这样做,却从来没想过她背后的原因。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我想了很多,想到了老伴临终前的嘱托,想到了儿子这些年的不容易,也想到了儿媳的无奈。我觉得,自己或许真的应该放下这个结,一家人和和睦睦地过日子。
第二天,我找到儿媳,跟她好好谈了一次。我跟她说:“小莉啊,我知道你心里有苦衷。以后,孩子的事我不再管了,你们想让他姓什么就姓什么吧。至于出钱的事,我也想通了,我每月出一千,剩下的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儿媳听我这么说,眼眶一下子就红了。“爸,谢谢您。我知道我以前做得不对,以后我会改的。”她说。
我看着儿媳,心里终于释怀了。或许,这就是生活吧。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一些执念,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如今,我们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和睦。
儿媳也不再提让孩子随她姓的事了,儿子和儿媳也更加努力地工作,想要给我们这个家更好的生活。
而我,也学会了放下过去,珍惜现在。
我知道,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