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年味毛里求斯的温暖春节

橙子侃侃侃 2021-02-03 14:20:23

春节是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韩、越等国同样把春节视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近代随着华人走向世界,春节也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

全世界共有15个国家或地区把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除了大家猜得到的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之外,最令人吃惊的莫过于非洲东南部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在毛里求斯华人数量多、存在感强,因为华人的影响,毛里求斯成为了唯一一个把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的非洲国家。

华人与毛里求斯

目前,毛里求斯3%的人口是华人。与岛上其他民族一样,最早来到毛里求斯的华人并非自愿,而是在18世纪40年代从苏门答腊被“拐骗”至毛里求斯的。18世纪80年代,数千华工乘坐英、法、丹等国的船只移居至路易港,从事铁匠、木匠、鞋匠、裁缝等职业,并迅速在路易港形成一个小唐人街,名为中国营。英国1810年占领该岛后,华人向该岛的移民亦未有衰减。仅1840-1843年间,便有3000华人合同工来到该岛。19世纪中期,该岛的华人居民达到了五千之多。

最早期移民为操广州话的广府人,但后来梅县的客家人开始占多数。到了19世纪60年代,全岛都可见到华人开设的店铺。与其他地区的华人移民社区一样,性别失衡始终是个大问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华人开始娶印度裔女性,因为岛上华人妇女稀少而同时又有许多适龄印度妇女。1881年,华裔妇女只有9人,1901年,华裔妇女也只有58人。1921年的普查中,印裔妇女与华裔所生的孩子共有148人。

然而19世纪后期,毛里求斯华人开始减少,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法律对华人限制很多,因此不少华人只好转战非洲其他地区。1888-1898年间,约1800名华人离开路易港移往非洲大陆,主要是南非的伊丽莎白港和德班。因此到了1901年 ,华人的数量减少至了3515人。到20世纪30年代为止,华人移民持续来到路易港,但他们大部分都把毛里求斯当成第一站,后来大都去了非洲大陆(特别是南非)及马达加斯加、留尼汪、塞舌尔等地。二战后,大数量的华人移民停止了。

在20世纪80年代毛里求斯出口加工区建立之后起了极大作用,华人投资者在出口加工区建立工厂,帮助毛里求斯一跃成为毛织物出口的第三大国。这一时期又有不少投资商和工人来到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华裔大多是商人,他们“实质上垄断”了零售贸易。中国餐馆对毛里求斯文化影响极大,岛上所有居民无论任何背景都有吃中餐。炒面最受欢迎,梅县起源的肉圆、烧卖、粄圆、烩丸等丸子也是毛里求斯人民喜爱的食物。一份2001年的商业杂志调查显示,毛里求斯50家大企业中有10家为华人企业。

毛里求斯的春节

毛里求斯是非洲唯一一个将春节作为公共假日的国家,早在1961年就将中国春节作法定节假日。在毛里求斯,一般春节活动会持续三天左右,除了在毛里求斯国际议会中心以外,他们还会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中心广场上搭建舞台,会有很多毛里求斯当地艺术家以及华人艺术家会在这里演出,当地人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一声声“新年快乐”一句句“恭喜发财”把这里的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都融入在一起。他们还会举行舞狮等传统中国文化活动。

每到春节这一天,毛里求斯的人们会带着亲朋好友,到路易港唐人街逛一逛,随手买一些春卷、麻团等中国小吃,到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庙宇转一转,还会给孩子们发糖果、发红包。

除夕晚上,毛里求斯各地都能看到璀璨的烟花,处处能听到街坊邻居间的欢声笑语,全国人民沉浸在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里。每逢春节,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馆、中国文化中心都会联合毛里求斯政府、侨社等,共同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欢乐春节”系列庆祝活动,为毛里求斯朋友带来更多节日的欢乐。

由于地处热带,在毛里求斯过年不用忍受天寒地冻,还有秀美的岛屿风光,如果未来有机会,去毛里求斯体验一下春节也是不错的旅行记忆。

1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