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躺平在家,打骂父母,忍还是不忍?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5-01-03 15:44:51

有家长留言:

孩子从去年10月厌学在家,完全放飞自己,不管不顾,根本管不住。

天天抱着手机不撒手,不是刷短视频,就是玩游戏、看小说经常玩到凌晨一两点钟也不睡觉,上学的事儿完全抛到脑后。

门几乎总是关着的,在客厅待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我说东他说西,我说一句,他顶十句,脾气越来越大,坏情绪说来就来。

甚至还因为他爸拔了网线,跟他爸动手。

在家里只要一谈上学的事,就朝我们发飙,嘴里不干不净地乱骂脏话。

总是说:“都是你们把我变成现在这样,都xx滚!”

好像对面的不是父母,是他最大仇人。

我们无比心寒,自己对孩子尽心尽力,付出一切,为什么最后却变成了孩子的“仇人”?这日子还有什么盼头!

孩子打骂自己,难道就这么忍着吗?忍多久,他才会好起来呢?

01

孩子为何要这样

(一)孩子需要父母当“假想敌”

孩子真的将父母视作仇人,内心满是恨意吗?实则未必。

从客观角度来讲,处在厌学在家阶段的孩子,此时急需一个 “靶子”,以供其尽情宣泄情绪、抒发愤懑,而父母恰好就成了“不二之选”。

其一,向父母 “开炮” 毫无后顾之忧。

在长久的共同生活里,孩子对父母的脾性了如指掌,深知无论自己行径如何,父母都不会弃自己于不顾,更不会加以伤害。

家于孩子而言,仿若一处安全港湾,能让其毫无顾忌地宣泄内心种种。

其二,对父母 “挑刺” 理由俯拾皆是。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若想罗列出对父母的不满之处,那简直易如反掌:

管得琐碎、约束太严、过度关心、妄图掌控、肆意干涉…… 诸如此类。

总之,在这般情境下,父母似乎做什么都是错,说什么都惹人厌。

究其根源,孩子无非是想 “找茬”,好一泄心头的情绪。

其三,拿父母 “撒气” 既便利又高效。

只要孩子起了争执的念头,父母大概率就在身旁,孩子甚至能堂而皇之地要求父母随叫随到 —— 倘若父母未能及时响应,那又为其发脾气添了新由头。

如此看来,再也难寻比父母更为合适、便捷的宣泄对象了。

(二)把不想上学的“锅”甩给父母

经过了解,案例中的孩子曾经成绩非常优异,步入初中后,学习上却遭遇了滑铁卢。

尽管反复尝试、不懈努力,成绩依旧不见起色。这对于一直处于学业优秀行列的他而言,无疑是沉重且致命的打击。

进入初中后,孩子可谓是拼尽了全力。

课堂上全神贯注,课后主动完成作业,还自行报了各类补习班,假期也未曾松懈片刻,将所能想到的提升成绩的方法都一一践行。

然而,内心深处仍对成绩提升缺乏十足的把握。

就在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后,巨大的压力让他选择了逃避。

这次逃避,不仅没有缓解内心的焦虑,反而使他陷入了更深的自我否定之中,仿佛被失败的阴霾紧紧笼罩,那沉重的挫败感与罪责感,让他稚嫩的心灵不堪重负。

于是,在这极度的痛苦与迷茫中,孩子选择了一种看似 “解脱” 的方式 —— 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父母。

“都是你们!一直逼我学习,把我害成了如今这副模样,我才会崩溃,这一切都是你们的错,我恨你们!”

当这些指责脱口而出,孩子内心就获得了一丝短暂的慰藉,仿佛借此能稍微原谅自己,暂时从自我苛责的泥沼中挣脱出来。

(三)攻击:隐藏在表象下的防御机制

深入剖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这场 “冲突”,便能发现,孩子对父母发起连环攻击的行为,始于他不愿返校的那一刻。

彼时,他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是紧闭房门,将自己与外界隔绝,试图回避问题;

二是在无法回避时,以激烈的言辞进行攻击,如同一点就着的烈火,让父母近身不得。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看似攻击的行为,实则是孩子全面防御状态的外在表现。

他宛如一只惊弓之鸟,小心翼翼地筑起自己的 “心理巢穴”,时刻警惕着父母提及返校学习之事。

关门,是为了从物理空间上阻隔父母的劝说;

而攻击,则是在心理层面上竖起一道屏障,让父母因畏惧而不敢轻易触碰 “学习” 这一敏感话题。

事实证明,这两招颇为奏效,父母在孩子的这般防御下,被迫陷入无奈,既不敢贸然提及学习,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时机,只能在一旁干着急,眼睁睁看着孩子陷入情绪的漩涡,却一时束手无策。

02

忍与不忍:艰难的抉择

(一)一味隐忍,隐患重重

面对孩子的打骂,如果父母选择一味隐忍,可能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使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长期下来,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对他们的未来发展造成影响。

隐忍可能会让孩子认为他们的行为是被允许的,甚至可能会加剧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二)冲动反击,两败俱伤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在愤怒中冲动反击,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这种行为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被背叛,加剧他们的不安全感和敌意,最终导致双方都受到伤害。

冲动反击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更加孤立,进一步加剧他们的负面情绪。

03

破局之策:重建亲子桥梁

(一)先改善关系,理解孩子的处境和困难

孩子厌学在家,对于学习的话题非常敏感,如果父母一再哄逼孩子立刻回学校,只会让孩子的炮火更猛烈。

不如退回来一点,先改善关系,弄清孩子打骂父母这个情绪背后是什么?

是对父母控制的抱怨还是对学校的不满迁怒给父母?

是单纯发泄情绪,还是希望引起父母的关注?

是希望你们这个时候做点什么,还是因为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引发了强烈的情绪,例如要很多钱,父母不给等等。

只有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才知道到底要不要忍。

(二)吸引孩子敞开心扉,而不是逼迫孩子开门

与其强迫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如创造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让孩子愿意主动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这可能需要父母展现出更多的耐心和同理心。

一旦感觉到孩子抗拒、敌对,就及时地退出来,下次再找别的方法。

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回应来选择方法,而不是固守父母以为的“为孩子好”的做法。

(三)父母适时回避,关注自身感受

都说先宽恕和原谅孩子,孩子才能试着放下戒备,尝试沟通。

但我们知道这很难,这有点像一个人扎了你一刀,你还要原谅她,这是反人性的。

所以,如果父母没有能力应对孩子的攻击,可以选择适时的回避,先关注自己的感受。

觉察自己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

这种伤害可能源自孩子对你的指责和打骂,

或者是因为你在听到孩子的指责后,感到自己并非完全无辜,正如孩子所言,你可能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经历自责、懊悔或其他复杂的情绪。

被孩子捅了刀,父母也需要先疗伤,才有可能以健康的状态重新面对孩子。

如果你自己没有能力承接孩子的情绪,或者无法疗愈自己,也可以选择专业人士的帮助。

0 阅读:0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