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45年,唐武帝下决心开展灭佛运动,强行拆毁4600多座寺院,勒令26.5万

千古风流云散 2024-11-13 22:50:56

公元845年,唐武帝下决心开展灭佛运动,强行拆毁4600多座寺院,勒令26.5万僧尼还俗,别人问他原因,唐武宗说“今日我不灭佛,祖宗基业可能因此覆灭,天下万民将不堪重负。”   在两汉时期,佛教刚刚传入,最初是羽翼不丰的,还只能充当道教的附庸,但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长期的战乱因为各族统治者的提倡,佛教的地位便迅速的提高,甚至逐步与玄学,儒学相结合,佛教的发展一度超过了土生土长的道教,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之一。   比如,后赵重用佛图澄,前秦苻坚重用释道安,后秦姚兴重用鸠摩罗什,南燕慕容德重用僧朗。这些僧人是可以直接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的。除了少数几位皇帝,比如周武帝宇文邕,魏太武帝曾灭佛外,其他皇帝都是极力的提倡佛教。   在这种提倡下,当时的佛寺一度遍布各地,僧尼也到了惊人的地步。   仅在北魏,寺院便已经到达3万所,僧尼有了200多万,而在南方,佛教发展的更为迅速。梁武帝时将佛教定为国教。   西行取经成为了一种美谈,外国的僧侣也纷纷来华,在当时,仅洛阳所来的西域僧人便到达3000多人。彼时的朝廷甚至破例为其建立寺庙,增设千余间。   佛教的发展扶摇直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学派,带来了部分积极影响,大量的消极影响,也因此显现。因为统治者大量修寺塔,让百姓为其施舍钱财,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   这些修寺钱全都是人民的血汗钱。   修寺庙被称为功德是一件事,有大臣据此反驳说“这些都是百姓卖妇贴子的钱,何功德之有?寺院侵夺百姓的土地房产。

百姓受骗,向寺庙施舍,往往倾家荡产。大量的人口被迫出家,成为僧尼。可寺庙的地主,又剥削下层僧尼,积累私产,再用高利贷剥削人民。”   在这样的消极影响之下,灭佛斗争开始出现。较早又较为有名的一个,便是范缜,范缜称“世上无佛”,萧子良就据此问他“你不信佛,不信因果,那为何人有高低贵贱?”   范缜便回答说“这就像树上的花一样,随风飘落,有的落在席上,有的落入坠入厕中,落在席上的便是殿下,落在厕中的就是我,贵贱不一样,因果又在哪里呢?”   萧子良大怒,招来了大批的僧人来批判他,结果都不能使他屈服。   此后,范缜又开始反对佛教所宣传的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独立存在的说法,他说“神即形也,行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身体死了,灵魂怎么会还在呢?死者如木,已经没有灵魂了。   后时间到了隋朝时期,跟曾经的北周武帝大举灭佛的举动相反。,隋朝推行的是崇尚佛教的政策。在581年,隋文帝杨坚便下达召令,听任出家。还鼓励营造佛寺佛像,让百姓计口出钱。   之后,更是在公元600年下诏,但凡有损坏偷盗佛像的人,便以大逆不道罪论处。   隋炀帝时期,更是加倍的推崇佛教。   时间到了唐代,玄奘西游后,佛教得到更大的发展。武则天时期也极力的推崇佛教。   谁料,仅在玄奘西游的200年后,在公元845年,唐武宗便开展了灭佛运动。   佛教有其兴盛时期,又其衰微时期,不管是佛教,儒教,道教,都能充当统治者镇压百姓反抗的道具,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一个教派过度的发展,既不利于民,也不利于君。   在唐武宗时期,“十分天下财,而佛有其七八,”寺庙富庶,苍生凋敝,劳动力的缺失,百姓流离失所的现状,已经到了新添一把火的时候。   所以唐武宗先是没收寺庙财产,而后又是下达了“杀沙门令”,然后便是大量拆除寺庙,随后强令僧尼还俗。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自始至终民心为本。而至于教派,不管是佛教,道教或者伊斯兰教等,都可在其适当的程度内发展,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有今日信这个教明日信那个教的自由。这一点是在法律中规定的。   敬鬼神而远之,在适当程度内对待宗教,不改民心为本的初心。而各教派又要在其规定的场所内进行传教,促使其自由健康的发展。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史》 《二十四史》

0 阅读:127

千古风流云散

简介:品味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