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3万英里”高铁让一些外媒酸了

人民资讯 2024-11-23 06:39:51

转自:环球时报

2024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已经超过4.6万公里,换算成英里就是接近3万英里。不出意外,趁着“3万英里”这一重大节点,个别西方媒体又跳出来酸溜溜地唱衰中国高铁,比如质疑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高铁。这种质疑显然是故意而为之,它们无法接受中国高铁在技术、建设效率和质量等方面的显著优势,目的无非是为了抹黑中国发展成就,通过贬低别人为西方国家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挽尊”。但在事实面前,这些指责是多么苍白而荒谬。

从上世纪末提出高铁畅想,2000年之后推出建设方案并付诸行动,短短20多年时间里,中国迅速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高铁大国,高铁里程、运行速度和技术水平取得领先。中国高铁里程从0增至4.6万公里,排在世界首位,是唯一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从2008年国内首条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到现在,我国高铁网从“四纵四横”扩展到“八纵八横”,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4.6万公里,较2012年底分别增长64.2%、392.2%;建成投用铁路客运车站超3300座,其中高铁车站超1300座,年发送旅客近30亿人次。

事实证明,高铁是中国经济极为关键的“加速器”。高铁建设作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巨大,涉及众多产业领域,从建筑材料、工程机械到电气设备等,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增长。大量资金投入不仅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众多就业机会,还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相关数据显示,每1亿元高铁投资可直接带动冶金、建筑、制造等关联产业投资3亿元左右,创造就业岗位2200多个。每一组“复兴号”动车组有4万多个零部件,可辐射600余家一级配套企业、1500余家二级供应商,形成5倍的产业拉动效应。另外,高铁建设也会倒逼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为了满足高铁建设和运营的高要求,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现在,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但满足国内需求,还有大量相关出口。统计显示,正在稳步推进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涉及高铁建设2.63万公里,占全球高铁建设计划规模的28.3%,占中国有望参与海外高铁总里程的76%。高铁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2024年10月印尼雅万高铁开通运营满一年,已有来自15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3万名外国乘客搭乘雅万高铁。2024年5月西爪哇省游客数量环比增加94.84%;今年前往万隆的游客数量增长10%—15%。雅万高铁与10多个万隆旅游景区合作推出“高铁旅游”套餐,带动沿线地区酒店入住和餐厅收入大幅提升。据印尼官方数据,雅万高铁项目在2019年至2023年间为雅加达和西爪哇贡献了86.5万亿印尼盾(约合4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从未来趋势来看,中国的高铁建设仍有许多潜力可挖。从覆盖面看,仍有不少城市还未连通高铁,我国的铁路规划任务尚未完成。根据规划,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将于2028年建成;与此同时,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南沿海地区,越来越多的支线高铁陆续建成;伴随着以都市圈、城市群为特征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形成,连接大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市域铁路,正在成为接下来铁路建设的重头戏之一。总而言之,坚持高铁发展是我国基于自身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作出的笃定抉择,不会因为西方舆论的无端质疑而改变。(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2 阅读:541

人民资讯

简介: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