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必会成真的谣言!

多哥才是 2024-08-16 17:44:44
近期有两个传闻。 一是某行得到总局的窗口指导,行内SPV+公募投资规模不能超总资产规模的2.5%,股份制大行是5%。 二是监管准备下发文件取消利率债基、信用债基免税制度。 到晚上,根据大行的现有消息渠道,是都澄清了。 但我认为,这两条,大概率都会成真,而第二条几乎必定成真。 简单聊聊这两个传闻,以及背后的目的。 为何要限制银行投资公募? 核心两个字,免税。 根据现有法规。 自2004年1月1日起,对证券投资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2016年财税〔2016〕36号文规定,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暂免征收增值税。 简单总结一句话,银行买债基后分红,免税。 这其中的免税比例高达31%(常规收益需缴纳6%增值税以及25%企业所得税) 所以银行那么多资产,大量通过公募购买债券,再通过突击分红的方式,从而获得稳定的又免税的收入。 设计的初衷出发点当然是好的,这是为了鼓励资产去配置基金产品。 但20年过去了,当年的制度,已经完全变成了银行避税的摇篮。 银行避的税,就是国家少挣的钱。 想想现在什么环境,这种在金融系统里面空转的钱,是该收回来了。 这些银行投资对科技创新有什么帮助?对消费内循环有什么支持? 早该关闭免税通道了。 如果执行严厉一点的话,说不定还要倒查,让你吐出来。 那银行就要成为抱怨重灾区了。 那么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该交的税,交就是了,影响不大,公募渠道没优势后,自己买就行了。 真要哭的是给银行定制债基的公募,有的债基就为了避税而生。 没接触过的朋友不了解,有的定制避税债基上来就是百亿规模。 这下等于消失了一个行业小分支。 部分公募面向银行客户的债基会大幅度萎缩,以后就要去开发新客户了。 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我相信大部分读者只关心这个。 那么你就需要知道一个数据。 今年上半年发行的新基金中,80%是债基,只有20%是股基。 也就说债基的大繁荣背后,是股基的惨淡。 而对债基的种种政策打压,现在又出了这个明显针对债基的传闻。 其实就是国家不希望债基过热,从而影响到股市。 政策角度看,就是缝缝补补,堵住漏洞。 但不要认为打压债基,股基就有救了,这是两码事。 只能说有可能回流股市,更严谨一些。 普通投资者要明白的一点: 政策可以打压,但市场经济规律无法打压,除非完全退回计划经济时代,那就没有市场规律可言。 经济好,炒股,经济差,炒债,这是全球通用的商业逻辑。 当下环境,债基过热是必然结果。 现在只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且不间断的打击债市热情,避免出现过度拥挤后的一地鸡毛结局。 银行的避税业务被砍,传闻最终会成真相。 银行凭啥享受这么多年的免税福利呢? 现在强调公平,也该让这些在银行躺赢的人退出舒适区了。 国家还能创收几千亿税收,何乐不为。 最后,截至发文,夜盘的美股大涨,科技股都反弹的不错。 持有映射股的朋友可以再耐心点,待量能复苏,再创辉煌。
0 阅读:84

多哥才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