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4日,共创数智未来-粤港澳数字科技教育论坛暨“启智”数字名师计划数字赋能跨学科专题研修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协办,多家研究中心、单位提供支持。来自粤港澳三地的政府官员、学术专家及全国各地教育从业者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教育变革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祁雪晶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虞立红、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教育资源厅厅长邓伟强和澳门教育研究促进会会长许江雄致开幕词。
虞立红指出,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正在以迅猛之势重塑全球格局,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数字化已成为变革的核心动力。
虞立红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创新实践,包括建立全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平台、实施“强师工程”和“数字教育小院”等多项举措。同时,她特别提到,北师大珠海校区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教育科研平台、建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程研究中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
邓伟强介绍了澳门近年来在政策层面对数字教育的支持,包括将编程、人工智能和综合应用课程纳入必修内容,并设立教育基金支持学校和教师的数字化发展。他特别提到,澳门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与内地高校合作,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澳门正在重新构建人工智能教师培训体系,将人工智能伦理、教学融入和专业支持作为核心内容,为未来教育模式打下基础。
许江雄指出,拥抱AI和加强合作是当今教育的两大重要方向,他期待通过与北师大的深度合作,引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澳门教育包容性与灵活性等优势,为国家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作出贡献。最后,他祝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表达了加强两地教育合作的美好愿景。
开幕式期间,粤港澳大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共同体发布仪式暨第三届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创新挑战赛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这一共同体的成立,将汇聚粤港澳三地的教育资源,共同推动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与澳门教育研究促进会及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的签约仪式同步举行。这两项签约将进一步加强各方合作,为数字科技教育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本次论坛邀请了三位资深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南洋理工大学增强虚拟现实中心副主任蔡奕渔以“AI+VR赋能教育”为主题,分享了其团队以两项技术结合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和全球实践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科技委科学教育战略研究基地主任郑永和为与会人员讲述了中国科学教育研究的历史沿革、发展逻辑与未来展望。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以“人工智能与教育新生态”为主题,从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挑战和中国教育创新路径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对教育生态的深远影响。
熊璋倡导中国教育体系需立足“立德树人”的初心,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为抓手,推动教育模式的与时俱进和自主创新。他展望,借助人工智能,中国教育将实现从数字孪生到全局教育生态的转型,为全球教育事业提供“中国方案”。
11月23日下午,论坛召开专题讲座,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祁雪晶主持本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桑国元、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工程师李朱峰作专题讲座报告。
桑国元在论坛上作题为“PBL导向的数字化跨学科教学设计”的演讲。作为国内知名的PBL专家,他结合丰富案例深入解读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他指出,PBL作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热点,其核心在于以问题驱动的跨学科协作学习,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方增泉以“数智时代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路径探索”为题,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在数字素养教育中的现状与挑战,探讨了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推动教育现代化。
李朱峰基于“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教育创新解决方案”主题,阐述了如何从数字化赋能、跨学科等具体层面实现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课程的深度融合实践。他提出,应当通过构建统一工具链和模块化平台,简化课程设计,为教育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11月24日,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继续举办,当天的会议围绕“优秀课例分享”与“实践工作坊”两大主题展开,内容丰富,亮点频出。
上午的“优秀课例分享”分四场进行,分享内容涵盖从身份认证技术探索、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网络安全教育、减碳生活跨学科主题学习到AI工具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应用,展现了粤港澳地区数字科技教育的最新实践成果。期间,学员与分享嘉宾积极互动,讨论氛围热烈。
下午的实践工作坊以“小程序+AI”编程为主题,学员分组学习、实践创意项目并进行成果展示。通过实操演练,参会的一线教师进一步掌握了数字工具的实际应用,为未来教学创新提供了可操作的思路。
本次活动,是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利用数智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强化跨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据了解,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联合微信,面向全球青少年发起的小程序全球编程创新挑战赛已经举办过两届,来自全球超过150所学校的学生贡献了超1000份精彩小程序作品,作品主题从介绍学校、家乡、本地文化,到与学科、学习的创意结合,还有对AI、智能硬件等前沿科技的使用,甚至对助老、校园暴力—心理健康等社会议题,孩子们都给出了独有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发起的“启智”数字名师计划致力于用数字化工具赋能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通过专题研讨、学术交流、课例展示与交流等方式开展研修活动。此次研修活动上来自内地和港澳的专家学者、数字名师和来自全国的100多位一线教师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PBL教学设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小程序教学案例等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工作坊。
文|记者陈一典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