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墓的这枚玉佩,状若游龙飞升

大皖新闻 2024-11-26 15:23:02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楚辞·七谏》

君子比德于玉,

自古人们以玉为喻,

表达对高洁品行的尊崇。

玉,坚若金刚,温润而泽,

以其不凡风骨,

孕育出华夏所独有的文化符号。

安徽淮南武王墩,

楚考烈王大墓,

沉睡两千多年后,

一件件珍稀文物得以重现。

这是一枚刚刚拂去封尘的玉佩,

虽有岁月沁染,仍熠熠生华。

其玉质细润沉厚,显而不扬,

恰如古人崇尚的君子品德。

其龙形霸中藏拙,威而不怒,

蕴含着泽被苍生的王者气度。

石之美者为玉,

五千年前,

以红山、凌家滩、良渚为代表,

玉石制作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

人们选取外表美观的玉石,

精雕细琢制成饰品,

并赋予礼仪意涵。

西周至汉代,

随着工艺提高,选材更为优质,

所用矿种与后世知名的

和田玉、岫岩玉等已近一致。

与此同时,

玉逐渐被赋予更多文化寓意,

所谓集天地之灵气,

凝日月之光华,

孕万物之丰采。

《礼记》有云,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从礼仪重器,到日常佩饰,

玉都承载了丰富的精神寄托。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玉文化也呈现鲜明地域特色。

楚国玉器融江淮吴越等地之长,

不拘一格,浪漫奔放。

武王墩墓的这枚玉佩,

以青白玉料精心雕琢,

龙身造型生动流畅,

沉稳而不呆板,

矫健而不张扬。

通体谷粒纹细腻饱满,

细看又似旋涡似卷云,

动感多变,放达不羁,

正是楚器的典型风格。

在完全依靠手工工具的年代,

如此技艺与匠心,

足以令后人折服。

楚人以凤为先祖图腾,

在南北文化交融中,

也形成对龙的崇拜。

龙凤并尊,

是楚文化多元开放的特征,

也长久影响后世。

考古研究表明,

到战国后期,

龙形、龙纹已成为楚国玉饰的典型元素。

武王墩墓的这枚玉佩,

状若游龙飞升,

回首傲视天地,

所透射出的,

正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信心与力量源泉。

玉汝于成,不惧万千磨砺,

龙行天下,护佑国泰民安,

一枚古老的玉佩,

映衬出中华文化的精神传承,

绵绵不断,生生不息。(央视新闻)

0 阅读:7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真相·真情·真理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