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当时的邓稼先疾病缠身,他提出想再去看一眼天安门,当他乘坐的汽车驶

市井老李 2024-11-27 15:28:25

1986年7月,当时的邓稼先疾病缠身,他提出想再去看一眼天安门,当他乘坐的汽车驶过天安门广场时,他突然问了一个问题:“30年后,还会有人记得我吗?”

你可能不知道邓稼先是谁,但你一定知道“两弹一星”,这四个字背后,站着无数隐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

邓稼先,这位无名英雄中最为闪耀的存在,他出身于安徽一个医学世家,在北京清华园长大。

优渥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教育资源,为他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每一个人,安稳的生活很快被打破。

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占领北平,年轻的邓稼先当街怒踩日本国旗,那一刻,一颗爱国的种子在他心中深深扎根,他开始积极参与抗日活动,为抗日队伍筹集经费。

战火纷飞的年代,学业也难以继续,崇德中学取消了,他后来转到志成中学,继续上高中,乱世之中,他明白知识就是力量,唯有知识才能救国。

高中毕业后,邓稼先选择了投身于他钟爱的物理学领域,他曾在一份报刊上看到外国原子弹和导弹研发的进展,这让他意识到中国在这个领域远远落后。

一个朦胧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或许,这就是他未来报效祖国的方向,他在西南联大拼命学习,成绩优秀,最后顺利毕业。

他知道,要实现心中的理想,他还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他毅然跨越大洋,开始了美国的留学之旅。

在美国,邓稼先经历了异国求学的种种艰辛,这位在国外的留学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生活习惯和文化上的不同,还有时不时碰到的偏见和不公。

但他从未放弃,始终专注于学业,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物理学知识,学成之后,一个重要的抉择摆在他面前:是留在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还是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许多和他同批的留学生选择了前者,但邓稼先的心中只有一个答案:祖国,他毅然拒绝了美国政府的挽留,甚至不惜放弃美国提供的优渥条件和自由生活,一心只想回到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国政府显然不希望让这位杰出人才离开,所以他们对他实施了软禁,想要阻止他回到祖国,经过多方努力,一年后,邓稼先终于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他的回归,对新中国意义非凡,也预示着他人生的新篇章即将开启,邓稼先回国后,立刻全身心投入到了我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

他与妻子许鹿希结婚,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但这种安稳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1958年,邓稼先接到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秘密任务:研制原子弹。

那一夜,他失眠了,他知道,接受这个任务意味着什么:长期远离家人,甚至生死未卜,他毫不犹豫,因为他知道,这正是他为祖国尽忠的最佳时刻。

他向妻子告别,却无法透露任何关于任务的细节,许鹿希心里虽有万般不舍和焦虑,最终还是选择体谅并支持老公的决定。

邓稼先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隐姓埋名,来到了位于戈壁滩的秘密基地,在那里,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原子弹研制工作。

那时候科研环境挺艰苦的,就有一台电脑用来做数据计算,他们靠算盘一点一点算,汗水加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而在家中,妻子许鹿希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她不知道丈夫在哪里,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她一直相信,丈夫是在为国家做件大事。

28年,弹指一挥间,1985年,邓稼先终于回到了家,他已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身患重病,与家人短暂的团聚后,他提出一个愿望:去天安门广场。

站在国旗下面,他眼眶泛红,跟妻子说:“三十年后,还有人记得我吗?”

妻子哽咽着回答:“会有人记得的。”

邓稼先的一生,只有默默的奉献和无私的爱国情怀,他就像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保卫着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快乐。

邓稼先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更是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为了实现咱们国家复兴的大梦,大家得加油干!

信息来源:北晚在线

0 阅读:55

评论列表

浩月当空

浩月当空

2
2024-11-27 15:54

永远记得

市井老李

市井老李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