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老臣突然忘记您说过什么了,能否重新说一遍?”
皇帝上一秒刚传达完圣旨,这位老臣转头走了两步就忘了,而且还直言不讳告诉了皇帝实情,难道他不怕皇帝降罪于他?
这位健忘的老臣是谁?据说最后皇帝不罚还重重奖赏了他?
这位健忘的大臣是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名叫牛弘,曾因为工作认真而深受隋朝两位皇帝器重。
话说人家牛弘刚出生的时候就有一段非常神奇的经历,在那个非常看重儿子的年代,就有人给牛弘相过一面。
当相面人看到牛弘后,他瞬间感觉此子不凡,于是他对牛父说:“你可一定要好好培养你这个儿子啊!日后他一定会大富大贵的。”
一听到“大富大贵”四个字,牛父非常开心,于是他多给了相面者几个铜钱,最后他开心地抱着孩子走了。
牛弘小时候非常聪明,据说他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如此有天赋也就算了,他还非常喜欢学习,所以那时候许多人称呼他为神童。
虽然说非常聪明,但牛弘一直以来并不受大家喜欢。
不论之前读书的时候,还是后来入朝当了官,许多人对牛弘的第一印象都非常不好。
牛弘那时候长得五大三粗,身材高大魁梧,而且他的嘴两边爬满了许多弯弯曲曲且长短不一的胡须,那面目着实有些狰狞,应该跟张飞和李逵差不多。
而且牛弘这个人平时不喜欢与他人说笑,再加上他读书或者研究问题的时候表情非常严肃,有一种要把别人吃了的感觉,所以大家都会自觉地远离牛弘。
不过有句老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牛弘虽然面目狰狞,但他非常温柔善良,而且很少发脾气。
牛弘那时候上班经常乘坐一辆牛车,他对那个老牛十分钟爱,且呵护有加。结果有一天,这个老牛不幸被别人射死了。
杀害老牛的不是别人,正是牛弘的弟弟牛弼。
牛弼这个人非常喜欢喝酒,每次喝醉酒都会惹祸。
这次牛弼喝醉后也不知道来了哪门子兴致,他居然要和别人比划射箭。
要说比划射箭也不是不行,到外面宽阔的地方比不好吗?场地宽阔不仅心情好,而且还不影响发挥。
但人家牛弼就不,非要在家里比。
在家里比也不是不行,注意安全别射到人了就行。这牛弼箭术也是非常不错,他没有射到人,而是射到了载着牛弘上班的老牛,那一箭直接把老牛射死了。
牛夫人得知这件事后,她急忙告诉了自己的丈夫牛弘。
牛弘当时正在读书,他得知自己的老牛被射死后一点也不惊讶,而是非常淡定地说道:“那就把它处理处理,请全家人吃牛肉吧。”
牛夫人听后瞬间来气了:“这可是你平常上班用的牛,你就这么让大家把它给吃了,你还有没有良心?”
在古代,其实吃牛肉真的是一种不太好的行为,尤其是那些劳累了一辈子最后累死的牛,吃它们是非常不好的,就跟那时候吃马肉差不多。
也正是因为不好,所以后来北宋曾明确禁止过吃牛肉,这个禁令还是非常不错的。
牛弘听到自己的妻子这么说,他也是无言以对,于是继续埋头看自己的书。
牛夫人见丈夫如此不开窍只能作罢,接着她将怒火转移到了小叔子牛弼身上,于是她对着牛弘怒吼道:“你弟弟把老牛给射死了!你能不能管管他?”
“你要是再不管他,哪天指不定他就把咱们全家给害死了。”
看着妻子如此愤怒,牛弘连忙说道:“嗯,我知道了。”说完后他继续埋头苦读。
看着丈夫依旧是无动于衷的样子,牛夫人只能怒拍桌子走人。
牛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读书人,即便是在专心苦读,但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妻子是什么意思,那他为何没有按照妻子的意思来呢?
不论什么年代,兄弟和睦都是非常重要的,牛弘也是清楚这一点。
老牛已经死了,他和弟弟再计较此事又有什么用呢?
牛死不能复生,反正事情已经成了这样,那过去了就过去了。
如果他的弟弟是一个知晓事情严重性的人,不用说他,事后他自己就会改的。
如果他是一个冥顽不灵、不知悔改的人,即便是千言万语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而且还会导致兄弟不和。
要是那样的话,只会让事态越来越严重,最后还可能会导致两兄弟反目成仇。
所以牛弘选择沉默不闻不问,是有大智慧在里面的。
大家仔细想一想,现在的一些矛盾不就是由一件小事而引发的吗?
本来能轻易解决的小事,就是因为你一句他一句,最后导致双方吵了起来,甚至大打出手,可能危机生命,何必呢?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事情终将会过去的,过去了便能看见漂亮的彩虹。
平时除了懂得兄弟和睦外,牛弘在朝堂上还非常懂得明哲保身。别看人家平时话比较少,其实他的聪明远非一般人能比的。
隋文帝杨坚在位时期,牛弘和杨素分别是文武方面杨坚最信任的两位大臣,像极了左膀右臂。
杨素那时候仗着位高权重,十分瞧不起同僚们。不过他见到牛弘时,却是非常敬重,两人关系也是非常好。
杨素在一次出征时,牛弘送了他两步便准备离开了,杨素见状也是不解地问道:“为何你走得如此无情?”
牛弘听后没有说话,而是挥了挥手示意他赶紧走,杨素见状无奈地摇了摇头。
牛弘并不是说他们之间的感情有多虚假,而是为了两人好。
杨坚就算再信任他们两个,但两个手握大权的重臣经常在一起笑呵呵地共事,时间长了难免会让皇帝怀疑他们在密谋什么。
所以牛弘那么做,就是怕为自己和杨素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要是皇帝还没怀疑,底下却有人准备拿这些来做文章了,那也着实非常危险。
除了这件事,还曾有一件事让杨坚打消了对牛弘的猜疑。
在一次上早朝的过程中,让众臣都非常不理解的是,龙椅所在的台阶上居然围了一层非常厚的帷幕,里面的人正常交流,台阶下的大臣是听不到的。
这就让大臣们不理解了:“这是唱的哪儿出啊?”
随后旁边的太监说皇上不舒服,汇报工作需要进入帷幕中与皇帝密谈。
朝堂之上与皇帝单独密谈,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啊!许多大臣见状谁也不敢第一个上前汇报工作,反而面面相觑,你推我搡。
就当大臣交头接耳时,牛弘主动迈上台阶,进入了帷幕中。
进去之后,牛弘像往常一样汇报完了工作,根本没有什么特殊情况。
皇帝见牛弘如此有胆识也是非常信任他,于是皇帝让牛弘暂时替他传话。
然后牛弘出去对众臣说道:“如果诸位有什么要紧的事,可先向我汇报,然后再由我来转述给圣上。”
当时众人可是汇报工作心切,所以都按照牛弘说的做了。
牛弘工作态度也是非常认真,他如实将情况汇报给了皇帝。
等大家都汇报完工作后,牛弘就进去领最后一道圣旨了。
这时台阶下的大臣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这牛弘究竟有什么本事,竟能替皇帝传话?”
在大家的议论声中,牛弘慢慢出了帷幕,并缓缓走下了台阶。有的大臣说话声音比较大,牛弘早就听到了大家的议论声。
接着牛弘示意大家先不要说了,他要替皇帝传达一条非常重要的圣旨,众人见状也是停止了讨论。
随着大臣们讨论声的停止,朝堂上瞬间安静了下来,就连牛弘都没有说什么。
不一会儿众大臣又开始了嘀咕:“这牛弘想要干什么?不是说传达圣旨嘛,怎么他杵在那不说话了?”
随着嘀咕声越来越大,牛弘还是没说什么,而是扭头朝上面的帷幕中走了进去。
牛弘进去后对皇帝说道:“臣罪该万死,忽然忘记了圣上您刚才说过的话,可否再转述一遍?”
杨坚听后哈哈大笑,于是他再次说了一遍刚才要传达的内容。牛弘听后就走到众大臣面前,这次他没忘。
这次事件过后杨坚不仅没有责罚牛弘,反而给他升职加薪了,这就让其他大臣们更加疑惑了:“难道健忘就能得到皇帝赏识?”
其实这就是牛弘位极人臣的智慧。帮皇帝传话,这无疑是一件光荣且长脸的事。
不过可不能因此太得意啊,否则皇帝会怀疑的。
其实牛弘并没有忘记皇帝说什么,他就是故意那么做的,这样不论在众人还是皇帝面前都是丑化自己的行为。
杨坚自然明白牛弘的意思,皇帝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有眼力劲儿的,所以才不罚反赏。
最后牛弘在隋炀帝时期病逝,隋炀帝得知这件事后非常伤心,还特地写了好几首诗来纪念他。
有时候大智若愚,也是一种非常高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