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反制来了,中方出最新出口管制清单,此时竟有人顶风作案

前朝野生历史 2024-11-15 01:00:20

据湖南日报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已在国务院第41次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相关企业需把握《条例》颁布施行的契机,依照《条例》的要求开展内部制度建设工作,强化人力配置。如有必要,企业还可向外部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专家进行咨询,在妥善进行风险评估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从而有效地规避与减少贸易合规方面的风险,提升企业的效率与效益,持续增强竞争力,塑造诚信经营、负责任的优秀企业形象,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商务部除对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中的物项进行出口管制外,还可针对特定物项采取临时管制和禁止出口措施。《条例》第12条依照《出口管制法》第9条第2款的规定,细化了实施临时管制的程序性要求,明确了临时管制的实施次数、期限以及评估要求。具体而言,临时管制每次实施期限不得超过2年,并且在临时管制实施期限届满前需及时开展评估工作。

中方这么做的目的相当明确。其一,是要确保稀有金属与稀土材料的战略储备需求得以满足;其二,是防止开采、冶炼以及矿产处理技术被用于军事方面,这同时也是在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履行国际义务。大家都知道,去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针对镓、锗相关物项采取了出口管制措施。到了今年,中方又对锑及相关物项进行了出口管制。此外,在今年(这里原文“今年月底”表述不清,如果有准确信息应补充完整),中国国务院还颁布了《稀土管理条例》,明确稀土为国家所有,国家对稀土资源实施保护性开采,该《条例》于今年开始施行。

在全球稀土资源的开采与提炼方面,中国的产量均占80%,这充分彰显出中国在全球稀土资源供应中的关键意义。此前,中国持续以“白菜价”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资源。如此一来,稀土资源大量被“低价抛售”,这对自身战略资源储备产生了影响,并且大规模的开采对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难以估量的。于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一直在削减稀土资源的开采量与出口量,这一方面是为了促使稀土资源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另一方面也是尽可能保障本国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国家安全机关协同有关部门处理了这样一个案件:境内外人员相互勾结,为谋取私利,打算偷偷把镓运到境外。事情是这样的,国家安全机关接到举报,说境外人员杜某想要把国家管制的物品带出国境。国家安全机关的干警迅速行动,及时赶到现场阻止了杜某。

经过国家安全机关的调查发现,杜某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行李中的瓶子里装的是受管制的金属镓。原来,他是受国内某金属材料公司人员汤某的委托,才把这个东西放在随身行李里准备带出境的。由于此次涉及的镓数量较少,而且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危害,国家安全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杜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向他告知了我国关于出口管制物项的相关法律规定。

镓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在众多高精尖技术产品里属于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我国对镓的出口进行控制,其根本缘由在于反制美国针对中国的卡脖子行径,既然你对我进行卡脖子操作,那我也会做出反制。于是,在2023年,我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公告,把镓列为出口管制物项,并且在当年就开始正式施行。我国对镓的出口是管控性质的,并非禁止,买家需要告知购买用途、使用量等信息,中国会进行核查,以确保不会出现扩散情况。这一举措实际上切断了相关国家的镓供应来源。

长期以来,全球资源配置和贸易规则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资源被低价掠夺,利益被随意侵占。中国的稀土禁令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关键资源由来已久的垄断,这一举措向世界表明:中国具备能力且下定决心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今后,中国会持续增加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的投入,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中国将以更为开放的态度同世界各国进行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0 阅读:0

前朝野生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